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创新.现代企业制度中"股东至上主义"逻辑与"共同治理"原则分别对职工地位产生不同影响.在"共同治理"原则下,职工地位的确定表现为:主人、利益相关者和雇员.  相似文献   

2.
工会参与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工会组织要发挥好自身优势,创新参与社会治理的手段,夯实各项职能,才能更好地维护、服务职工群众,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在农村地区主要采取了"统治"、"自治"与"共治"三种治理模式。贵州省凯佐乡的参与式治理实践就是一种"共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乡村治理绩效。对于民族地区来说,采用参与式治理这种"共治"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乡村社会发展,破解地区发展难题,而且还可以在治理过程中吸纳政治参与,缓解或化解因政治参与渠道不畅带来的压力或紧张,既可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又可以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重要的关键环节,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中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条件.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有力的激励机制,要摆正所有者和经营者在企业中的相互依存的位置,扬弃"股东至上主义"的逻辑,法人治理结构要体现"共同治理"的原则,重塑企业的监督机制,重塑经营者激励机制,提高企业资本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广东省及几个典型的区域性/综合性劳动关系治理经验的梳理、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政府主导的区域性劳动关系治理体现了对劳资矛盾的预警、调解和处置的一体化设计,构建了从企业到诉前的多层次调解网络,更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在调解中的作用;工会主导的劳动关系治理具有多样性特点,既有组建、服务、维权三位一体的源头治理,也有以服务为主的区域治理,更有"区域+行业"的综合治理。在此过程中,地方工会在组织体制、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创新,打通了"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政府的制度安排怎样和工会的源头治理形成联动,是未来区域性劳动关系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略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中国展开了对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探索,并逐步形成了迥异于工业化国家的治理理念和体制机制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孕育了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它属于中国社会治理的一部分。基于和谐理念的三方协调机制、区域和行业集体协商模式及"大调解"式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丰富了劳动关系治理体系。但终其根本,这套体系并非以保障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为依归,其最终目标是保持国家和社会稳定,促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加强劳动监察工作的逻辑思考与路径选择研究,对于促进劳动关系有效治理、进而促进社会整体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对劳动监察工作的历史、现实与理论逻辑思考,应将劳动监察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强化劳动监察政府规制的权力制衡与利益均衡,应重视劳动监察由"劳动基准"向"体面劳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运》2020,(3):77-77
[事件回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改革目标。社会治理结构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健全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充分发挥作为"第三种调节力量"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共治的功能。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有助于突破双重管理体制的掣肘、实现对社会组织的有机整合,但也应认识到,工会等人民团体先天存在的行政化弊端会阻碍其枢纽型组织的作用发挥,亟需防范和矫治。  相似文献   

10.
孟维东 《时代风采》2012,(10):22-24
为了保护治理抚仙湖,政府"封矿"、"禁船"、"退田还湖"……"蓝宝石"焕发出了昔日的光芒。在旅游地产"狂飙式"的席卷下,美丽如画的抚仙湖畔亦未能幸免。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建设应指向社区发展,而主体性的社区发展是"善治"和现代化程度的指标之一,同时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城市治理的目标之一就是包容性。包容性城市要避免对某些弱势群体如农民、农民工的排斥。有效的社区融入,不仅体现了城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包容,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治理的内涵。社区通过均等化服务、利益关注和倾斜以及组织化参与等方式,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12.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促进党风建设的根本好转,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时期党建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加强党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应当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个人修养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个人素质,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实现党风建设"标本兼治"中"本"的治理.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有关的司法解释、法规及规章尚未明确"过劳死"的范围以及能否认定为工伤的标准.在实务审判中也存在同类型案件出现不同认定标准的问题.伴随着"过劳死"现象和相关劳动争议案件的增多,明确"过劳死"的工伤认定标准,既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以下简称总商会)为个案,通过若干典型案例,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民间商会参与社会治理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并围绕加强社会组织立法、健全体制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移、拓展舞台空间,促进商会健康发展、提升有效参与能力,规范政商关系、引导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对规范和促进民间商会参与社会治理提出意见建议,希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枫桥经验"是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旗帜,是中国基层治理领域的宝贵经验。我们传承"枫桥经验",不仅要有理论自信,更要注重在新时代进行实践创新。上庄镇作为北京市近郊农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积极探索"枫桥经验"的载体创新,以村级群众服务站、党员便民服务队创新群众工作,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使"枫桥经验"在为民服务中展现勃勃生机。本文还深入论述了新时代传承和发展"枫桥经验"必须注意的四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6.
工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治理现代化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研 究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为依据,结合工会实际, 对新时代工会治理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研究认为,工会被治理与工会治理是辩证统一的,工会 治理包括参与治理和工会自身运行治理,工会自身运行治理又包括工会自身组织建设和工会组织的运行。为实 现工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夯实工会治理体系的制度基础,着力提升工会治理能力,强化工会社 会团体法人治理,以发挥我国工会制度的优势与效能,推动中国工运事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归纳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劳动关系治理促进经济崛起和社会稳定的"中国实践",提炼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国特色劳动关系系统的"中国智慧",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劳动关系治理的"中国道路",能够更好地验证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本研究基于复杂系统视角,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劳动关系系统...  相似文献   

18.
王锦 《中国工运》2020,(1):27-28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国工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组织既是参与国家治理的主体,也是国家治理的客体。作为参与国家治理的主体,工会组织要主动融入共建共治的大格局,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作为客体,工会组织要加强自身治理,以自身治理能力的提升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工会组织可通过“参治、自治、善治”,充分发挥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团结引导广大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相似文献   

19.
工会作为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群团组织,存在最大的问题是脱离群众,其群团作用难以发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劳资冲突事件的增多,工会改革势在必行。珠海创建的首家"工友驿站"—新加坡花园站,是珠海工会去行政化所采取的重要改革举措,即以社会组织作为工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思路,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建立"工会+社工+义工"的"三工"联动模式,为职工提供维权、帮扶救助、就业介绍、幼托等一系列服务,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20.
工会参与社会治理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客观需要,也是发挥工会基本职能的必然要求.工会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群团组织,要主动有为,不断强化政治引领作用,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能力,发挥好自身优势,积极引领职工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推进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