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对劳动问题的探索历程与实践经验是建党百年革命史的重要篇章,也是植根于中国国情推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时代发展的实践丰碑。自建党以来,植根于中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党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坚持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始终坚持党在劳动问题上的领导地位,不断完善和健全劳动问题的治理机制,在实践中探索出富有中国特色的劳动问题治理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就将劳动立法纳入奋斗目标之中。党领导的劳动立法在工人运动、社会 变化和时代发展中不断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成就。但早期劳动立法 对劳动关系矛盾的判断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受“左”倾影响而提出的不切实际的利益主张,在历史上 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劳动立法开启了新的历史方位,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 立法思路愈发难以适应当前的立法需求。当前,我国劳动立法尽管面临着问题和挑战,但是在百年探索的积淀 和新的历史方位的指引下,“中国特色”日益成为推动劳动立法的法治传统和精神动力。未来的劳动立法应当 适应多元化功能的需要,完善规制策略的层次性、适应性和整体性,不断促进劳动关系治理法治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略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中国展开了对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探索,并逐步形成了迥异于工业化国家的治理理念和体制机制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孕育了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它属于中国社会治理的一部分。基于和谐理念的三方协调机制、区域和行业集体协商模式及"大调解"式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丰富了劳动关系治理体系。但终其根本,这套体系并非以保障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为依归,其最终目标是保持国家和社会稳定,促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缔造的青年组织,与党同根同源,保持着"特殊的政治关系"。"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一直是共青团遵循的根本的政治原则。9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共青团在民主革命中奋发作为、百炼成钢,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高歌猛进、经受考验,在改革开放中自我革新,锐意进取,团结带领青年,用青春和热血写就的一篇篇岁月华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团结构性联动的政治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维度回顾我国的劳动关系研究,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管理经验,对于指导中国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我国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将 1949—2021 年我 国劳动关系的研究划分为 5 个阶段,并进行分阶段的可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和劳动者 3 个劳 动关系核心主体回顾每个阶段的研究主题,梳理我国劳动关系研究的演进过程。本研究提出巩固中国共产党在 劳动关系工作中的领导地位、探究政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挖掘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方式等未来我国劳 动关系的主要研究命题,构建了中国情境下劳动关系的研究模型并提出了劳动关系实践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我国的劳动关系治理新模式和新方式,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多地开展了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试点的创新尝试。盐田区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和治理工作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即将进入总结完善阶段。基于纵向历史沿革的发展视角和横向治理工作开展的视角,对综合试验区的治理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在新时代的时空背景下,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未来发展应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部省共建下的府际合作与劳动力结构变迁等因素来开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劳动关系研究植根于本国历史经验、道路实践和国情社情,经过70年来五个阶段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理论体系,即借鉴西方的劳动关系制度,但摈弃了把劳动关系看成是纯粹的经济关系、单纯用产权规则解决纠纷的思维。该理论体系认为,劳动关系中包含了政治关系,劳动关系双方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因此,劳动关系领域的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利益差别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由此形成了国家主导的中国劳动关系治理体系的"四梁八柱"。当前,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了基础性转变,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种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这些变化必然会带来劳动关系的变化和劳动关系研究的新议题。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劳动经济史研究的对象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劳动经济的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当前研究新中国劳动经济史,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从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视角,以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变革为主线,进行全面系统研究。新中国劳动经济发展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1949-1956年两次社会经济形态转变中的劳动经济,主题是"转变中建立";1957-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经济,主题是"曲折中探索";1979-1991年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的劳动经济,主题是"摩擦中改革";1992-2001年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劳动经济,主题是"定向中转轨";2002-2012年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劳动经济,主题是"统筹中完善";2013年以来的劳动经济,这个新阶段目前还没有结束,其主题应该是"共享中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在坚守"就业优先"理念的同时,承担起"健康优先"治理的使命,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中的卫生健康矛盾,这在实践进路上有其逻辑必然性。我国当前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在加速现代化的进程中与经济和健康交融后所呈现出的未富先老、寿而不康、未老先衰等典型人口学特征,要求将"健康优先"嵌入劳动关系的构建中。与此同时,多发性疾病引致的各种经济社会负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卫生健康服务的矛盾,则为以"健康优先"突破健康困境,助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新局面,提供了直接依据和现实指向。研究认为,为构建"健康优先"的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应以"健康优先"的战略设计减缓与日俱增的疾病负担,以"健康优先"的价值取向呼应日益强劲的健康需要,以"健康优先"的指导原则引领健康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最高领导人,郑重宣告"维护劳动者权益是工会的神圣职责",使党领导的工会在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证.这就需要中国工会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在劳动关系领域全方位的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工会在社会治理方面扮演着政府无法替代的角色。 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工会参与社会治理在价值理念、目标要求、基层基础、基本方法方面,有着共同的内在机理。 本研究以新时代“枫桥经验”视角下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绍兴实践为基础,分析了调解式治理、化解式治理、 协商式治理、渗透式治理4种治理模式。研究发现,新时代工会参与社会治理在制度层面、社会层面、工会层 面还存在一定问题。研究建议,借鉴“枫桥经验”,工会应在政治能力方面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在法治 能力方面打造“工会参与法院劳动争议案件调解”升级版,在组织能力方面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在工会专业 能力方面提升工会干部队伍水平,以增强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风向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从马克思关于劳动关系的一般论述中汲取理论支撑,从我国劳动关系演进的制度化与常态化进程中借鉴 有益经验,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我 国劳动关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但是我国劳动力的供给状况和新型就业形态的涌现给劳动关系治 理带来了_定的挑战,劳动关系主体地位失衡以及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和谐劳 动关系构建的进程。研究建议,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应始终坚持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大力激发公有制 经济活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新时代工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3.
工会十八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明确提出要完善和创新工会工作体系、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创建高质高效的矩阵网络系统,为新时代工会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本研究以深圳市总工会发起建设的源头治理劳资纠纷试验区为观察案例,探究中国工会改革的路径与成效。深圳市总工会的实践表明,存在一条介于“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这两种路径之间,上下联动、具备一定制度设计和政策协调及资源筹措能力的“中层”改革路径。这种“中层”工会改革路径是在中国工会科层体系、双重领导体制下的有益探索,对其研究有助于思考各层级工会的职责分工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共早期为有效加强对工人的政治动员与组织训练,决定通过工会等群团组织对广大工人进行系统的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常识教育、作风纪律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及职业技能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职工教育。在职工教育过程中,中共早期工会既突出中共主导地位又尊重工人主体地位、既着眼政治革命又立足社会建设,因而以安源工人俱乐部等为代表的中共早期工会的职工教育成果十分丰硕,职工的政治觉悟、文化素养、道德水准及职业情操等均得到显著提高,这就为中共早期培养了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优良、本领过硬的产业工人队伍。中共早期工会在职工教育中的巨大成就说明:工会等群团组织始终是中共动员、教育群众的重要载体,其在拱卫中共政党安全及增强中共的群众组织力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新时代,工会等群团组织应继续高度重视职工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安源工人在革命实践中进行了各方面的建设,特别是模仿苏维埃制度模式,建立了十代表、百代表、总代表三级建构的工人代表会议制度,使安源工人在党早期领导革命斗争的局部范围内,实现了工人“做人”的资格和“作主”的地位,为安源工运在革命低潮中“硕果仅存”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共早期在安源工运时期建立的工人代表会议制度,为党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了重要经验,对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雇农工会是中国革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织现象,是中共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 进行的一次伟大革命实践。雇农工会经历了理论准备与实践探索、初步建立与缓慢发展、快速发展与消亡等历 史时期。雇农工会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其发展过程中,构建了工会的三维合法性基础,即意 识形态合法性、组织形态合法性和革命行动合法性。雇农工会工作与城市工会工作共同构成中共领导下工会工 作的“一体两面”,统一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共执掌全国政权奠定了治理基础,同时也为当前背景下 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工会工作提供了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将劳模精神纳入党的精神谱系中,在主体形态、价值形态基础上发展出劳模精神的政党形态,实现了劳模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精神的双向互嵌与内在联结。本研究从历史发生学视角对中央苏区时期劳模运动历史情境进行回溯与分析。研究认为,劳模精神与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同根同源,都是由同一社会历史场景型塑而成的精神标识和精神样态。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劳动政治理论同中央苏区劳动生产和政治革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中国化再造和话语创新,构建出中央苏区劳模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第一个以劳动为主题的精神符号。劳模精神是共产主义劳动伦理的生动写实,它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高度一致,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工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治理现代化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研 究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为依据,结合工会实际, 对新时代工会治理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研究认为,工会被治理与工会治理是辩证统一的,工会 治理包括参与治理和工会自身运行治理,工会自身运行治理又包括工会自身组织建设和工会组织的运行。为实 现工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夯实工会治理体系的制度基础,着力提升工会治理能力,强化工会社 会团体法人治理,以发挥我国工会制度的优势与效能,推动中国工运事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