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9年伊斯兰革命作为当代伊朗政治的起点,对伊朗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教法学家权威统治的政治纲领被载入宪法,导致了法基赫政治体系的诞生及其体制化,从而决定了伊朗政治伊斯兰和保守的特性.为加强新政权的伊斯兰特性,一系列伊斯兰性质的权力机构得以建立,且在一定程度上与原有国家权力机构形成重叠,因而打断了正常行政决策,使伊朗改革一波三折.伊斯兰革命对伊朗的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在伊朗引起了激烈争论.如何在教法学家权威统治的宪法原则中体现和实践伊斯兰与共和两大因素,使其并行不悖,成为伴随伊朗政治发展进程的最突出问题,也是保守派与改革派对伊朗未来政治发展方向的争论焦点.  相似文献   

2.
伊朗人质危机是伊斯兰革命后美国和伊朗之间的首次外交交锋,它终结了长达25的美伊亲密关系,开启了两国矛盾和斗争的新篇章。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国内存在着强烈的反美、恐美社会情绪,在美、伊两国国内政治的影响和推动下,1979年内双边外交关系连续出现失误,导致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引发了伊朗人质危机。  相似文献   

3.
王飞 《亚非纵横》2009,(2):53-58
伊斯兰革命卫队是伊朗国家的一支特殊武装部队,它与伊朗伊斯兰政权有着特殊的“血缘”关系,是伊朗神权统治的坚强支柱。革命卫队在伊朗政权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增强其军事力量的目的是巩固神权统治,干预政治,渗透经济,争夺外交发言权,监督社会生活的伊斯兰化。革命卫队在政权中作用的扩大给伊朗社会带来了一些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也为解决伊核问题增添了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4.
早期伊朗民族主义是在什叶派伊斯兰文化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宗教-民族主义,具有自身的特色.由于伊朗与伊斯兰教什叶派的特殊亲缘关系,伊朗反封建、反殖民的民族主义一直与伊斯兰教什叶派自成一体,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自近代以来伊朗民族主义思潮与运动发端之际,伊斯兰教什叶派就构成了影响伊朗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伊朗民族主义在发端年代与伊斯兰教什叶派所形成的这种特殊联系,决定了伊朗民族主义运动难以摆脱伊斯兰教的束缚与羁绊,正是伊斯兰革命这一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标志性事件得以在伊朗取得成功的历史积淀所在.  相似文献   

5.
清真寺文化是指以清真寺为中心的文化,它是伊斯兰宗教文化理论的实践地。在阿拉伯社会发展史上,清真寺的产生是伊斯兰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型,它标志着阿拉伯人由散居的游牧社会向文明的定居社会发展。清真寺作为这一社会转型的分水岭和见证,扎根于伊斯兰社会,由宗教场所进一步发展成为清真寺文化,它标志着中东地区人民从传统的游牧文化、沙漠文化转型为定居文化。清真寺是由传统多神教转为一神教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由氏族宗教转为国家宗教的里程碑。清真寺构成庞大的伊斯兰社会,它注重个人与社会同步发展,体现宗教本位价值,赋予穆斯林皆兄弟的人文理念和人人平等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从伊朗内外政策看"哈塔米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真 《西亚非洲》2005,(3):54-60
哈塔米上台后,以公民社会和文明间对话为代表的对内对外政策,集中体现了当代伊朗社会思潮的发展走向。其中,以政治民主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组织和结构合理化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社会”的提出,是当代伊朗人首次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国内治理问题。“文明间对话”则以伊斯兰精神为基础,以全球性眼光审视国际新秩序,它是伊朗在全球化时代维护民族利益、开拓生存空间的新尝试。因受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哈塔米主义”尚处在形成中。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要实现从“伊斯兰”向“共和”的重心转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渐进仍是改革的主基调。  相似文献   

7.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s)是一支非常特殊的武装力量。它诞生于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动荡时期,经过倒皇运动①和两伊战争的磨砺淬炼,在以一系列现代化武器装备列装和各类优秀人才补充发展之后,已然成为伊朗的一支王牌之师和“神秘武器”。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政治文化与法律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政治文化中包括法文化,其内容主要包括:<古兰经>立法、教法、民法和刑法等.在一定程度上,伊斯兰教法是对政治文化的有力支撑.伊斯兰政治文化思想首先源于<古兰经>,贯穿于民法、刑法等诸法律中.认主独一、服从真主和使者,成为宗教信仰与政治文化一元论的政治观,构成了伊斯兰政治文化的基础、核心和主导思想.伊斯兰文化与政治、宗教、宗教观念相通,尤其是认主独一的信念具有突出的宗教内容.在当代伊斯兰文化整合与重建中,<古兰经>和圣训居核心文化地位,公议和类比作为法律补充.伊斯兰教的政治力与当代伊斯兰运动有渊源关系,在多数情况下,一经民主选举,伊斯兰势力就能获得成功,并有多米诺骨牌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叶青 《西亚非洲》2006,(1):43-46
宗教和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有深厚宗教传统的中东地区,伊斯兰教对中东国际关系有很大影响。外交政策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可分为指导外交政策的思想目标、制定和实施3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领域。伊斯兰文化是主导伊斯兰国家、社会和人民的信仰体系与意识形态,伊斯兰文化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内化在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内容之中;政府和民间的巨大张力限制了伊斯兰国家领导人的外交决策选择,将其约束在伊斯兰文化的价值框架之内;在伊斯兰国家间,尤其是阿拉伯国家间的外交实践中,伊斯兰规范正在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世人对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感到很新奇,不知道伊斯兰帷幕后面的社会状况如何,人民怎样生活,加上媒体的渲染,伊朗在他们的心目中变成了一个神秘的国度。百闻不如一见我因工作的原因有幸多次到过伊朗,亲身接触了伊各界人士和不同阶层的群众,耳闻目睹,觉得那里除了宗教气氛特别浓厚外,与其他伊斯兰国家一样,并不神秘。电  相似文献   

11.
对阿拉伯什叶派而言,伊朗具有三种主要角色,即什叶派首要聚居地、伊斯兰革命中心和作为国家的伊朗。伊朗鄙视阿拉伯民族,并把阿拉伯什叶派作为地区政策的利用对象。伊斯兰革命后,伊朗有选择、有区别地以多种方式影响阿拉伯什叶派,其影响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2010年7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美签署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制裁伊朗法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签署了美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制裁伊朗法案。根据美国会参众两院先期通过的美实施单方面制裁的议案,任何为伊朗提供汽油或者帮助伊朗炼油和发展炼油能力的企业或个人,任何同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或其他被列入制裁名单的伊朗银行往来的企业或个人都将受到制裁。  相似文献   

13.
冀开运  廖希玮 《西亚非洲》2023,(1):20-39+156-157
在伊朗,彩礼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项制度。现代伊朗彩礼制度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琐罗亚斯德教的文化土壤,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进一步强化了伊朗传统社会中根深蒂固的性别话语,且在西方法制的影响下使其制度化和体系化。在以《伊朗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规范下,伊朗彩礼制度呈现出强制性、保障性、追偿性和象征性等典型特征。彩礼制度对伊朗家庭、社会影响深远,它维护了穆斯林女性的权益,是一种对弱势处境下女性的保护措施。但近年来,在美国制裁下,伊朗经济形势严峻,民生问题突出,社会上既出现了“彩礼制度的存与废”之争论,也有一些民众提出修改《彩礼与财务定罪法》之诉求。对此,伊朗政府在尊重伊斯兰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对彩礼制度进行局部微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彩礼问题的负面影响,也促进了社会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总体看,伊朗彩礼制度的发展演变,既是民间社会与政府官方相互调适的过程,也是男性视角与女性视角交流互动的过程,更是恪守传统与现代化改革平衡协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伊朗因为地缘战略的重要意义,成为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和争夺的前沿阵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伊朗政治社会发展与变迁大都与这一国际背景密切相关。美、英一手策划和制造的“八一九”政变,对伊朗以后的历史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第三世界话语和阿尔及利亚革命、古巴革命等国际因素的促动,特别是1963年对和平学生的残酷镇压以后,伊朗的左翼运动迅速向“左”转,游击战争、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等思想逐渐在左翼派别,特别是青年学生中占据主流。但是,由于巴列维王朝的政治垄断和高压,各种社会思潮唯有穿上宗教的外衣,才能够生存。这为宗教势力在意识形态和革命中最终居于领导与支配地位,从客观上创造了思想上的便利条件。在伊斯兰革命中,左翼的声音和主张逐渐被宗教声音所淹没和替代,左翼对宗教领袖和伊斯兰革命持同情、理解与支持的态度,因而从另一个侧面对伊斯兰革命的成功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论美国在全球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当代全球化浪潮中具有“6L”的地位与作用 ,即主导 (leading)世界政治秩序、主导世界经济发展、主导世界科技革命、主导世界军事革命、主导文化全球化和主导世界各民族“聚合”。美国“6L”是由国内国际各种因素促成的 ,它是一个历史过程 ,它对当代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有助于了解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和中美建设性战略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末,当代伊斯兰政治复兴运动在中东兴起,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席卷整个穆斯林世界,于1979年伊朗革命时发展至顶峰。冷战结束后,伊斯兰主义浪潮再次泛起,步入另一个高潮,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现象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恐怖大亨”本·拉登的频繁活动,使伊斯兰政治复兴运动再次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7.
2 0世纪 70年代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运动导致伊朗与美国交恶 ,引起邻国的恐慌 ,使伊朗国际处境孤立。近年来伊朗的社会政治变化引起全世界关注 ,除了其地缘政治和自然资源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外 ,其社会走向对中东、波斯湾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朗"改革派"日益活跃,009年大选后发起了以反对选举舞弊为核心的大规模政治抗议活动,伊朗国内外引起高度关注."改革派"的崛起是伊朗社会和政治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政治理念来源于伊朗伊斯兰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民主政治思潮的影响."改革派"倡导的政治议程改变了由伊斯兰意识形态和革命性言论垄断伊朗国内话语权的格局,已成为伊朗国内政治思潮的一部分."改革派"秉持文明对话的理念,张温和的外交政策,是促进伊朗外交政策温和化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受多种深层次因素的影响,改革派"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难发挥与其实力相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19世纪二三十年代伊朗国门被西方帝国主义强行打开后,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在遭到帝国主义经济掠夺的同时,伊朗的社会政治结构也在经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其中突出表现之一是伊朗民族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与无产阶级的出现和壮大。伊朗的无产阶级接过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特别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巨大鼓舞下,逐步在伊朗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从1906年的立宪运动到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伊朗左翼势力始终发挥了推动性影响,至今亦然。  相似文献   

20.
漫长的遏制过程伊朗是美国实施遏制政策较长的对象国之一。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实行"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的政策,其主要锋芒实际上是指向美国的。伊朗领导人认为,美国是伊斯兰世界一切灾难的主要祸根,是前国王政权的主要支持者。革命后不久,即发生了要求从美国引渡前国王、扣押美国驻伊朗大使馆52名人员作为人质的事件。伊朗领导人认为这是继推翻巴列维王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