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关区  天莹 《前沿》2013,(3):162-166
草原生态系统,是在草原地域的自然生态及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立存在的、具有特殊规律性的运行系统。草原生态文化,是长期以来草原氏族、部落、民族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所创造并传承的崇尚自然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技术手段、法律制度措施、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等有机结合的总和。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文化形成的基础和前提,草原上世代生存的人们是草原生态文化孕育、传承与发展的主导。草原类型及其草原生物、草原环境等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草原生态文化的光辉灿烂、丰富多彩。草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与草原生态文化的形成、发展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2.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上看,民族生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类的文化在生态系统多样性中的应对、调适与适应,衍生出不同文化下的生计方式,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生计方式的差异性。地球生态系统本无脆弱性,只是由于特定民族文化作用于生态系统时,出现了文化与所处生态系统的偏离或脱嵌,造成了生态失衡。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乃是文化所致,文化选择与生态系统的匹配性影响着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人类要生存发展延续下去,就要将人类文化造成的生态失衡通过文化间的制衡,达成文化与生态系统的耦合。  相似文献   

3.
论云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实现经济、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文化地理学家认为 ,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的 ,文化不可能存在于真空中 ,文化对环境影响的同时 ,又通过文化作用于人类 ,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在云南 ,没有离开文化的单纯的生态旅游 ,也没有离开生态的单纯的文化旅游。这样的思路必须贯彻在旅游区特别是一些主题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中。  相似文献   

4.
文化生态学视野中红色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晖 《求索》2011,(3):104-106
"红色文化"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特定的文化概念。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红色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具备了遗传变异性、动态平衡性、整体开放性的生态意蕴。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中,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维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化"优势种"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生态和谐,维护民族文化生态系统的遗传性和稳定性具有深远意义。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文化力作用,满足社会环境的种种需求,必须加强红色文化的生态建设,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3,(3):95-96
朱以青在《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撰文认为,文化的多样性源于生态的多样性。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多姿多彩的文化,但二十世纪末以来的全球化进程带来了文化的同质化。多样性文化是文化生态系统生命力的体现,是文化生态平衡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李锦 《思想战线》2004,30(2):98-102
聚落生态系统中包含的人地关系,是形成和影响民族文化生态的主要因素,随着人类对土地和资源利用方式的变化,会产生一些与传统不同的人地关系,从而影响到民族文化的变迁,引发人们对民族文化流失的担忧.泸沽湖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近20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聚落生态系统也出现了分化,旅游聚落生态系统的经济活力增强、边界扩大,引起民族文化的变化,而泸沽湖周边最具特色的母系文化,在这一变迁过程中,表现出相当的适应性,为我们正确认识聚落生态系统变迁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有益的个案.  相似文献   

7.
论生态恶化之成因--侗族文化转型与生态系统藕合演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人认为当今的生态危机是人类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结果.但是,沅江流域的侗族文化在几次转型中都大规模且强度倍增地利用其所处之生物资源,从而使其所处生态系统重大改性,而一千多年来该地区之生态结构,无论是生物多样性还是生态系统抗逆能力及稳态延续能力,均未遭受过重大创伤,真正的生态蜕变仅仅发生在20世纪中期外来文化重大冲击之后,可见,生态系统蜕(灾)变的主要原因是利用方式不当,根本原因是错误理念所诱发的掠夺利用.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生态是一种与民族文化的产生、存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两大子系统.民族文化生态的本质是其"创生性".要使民族文化能够存续和发展,就要保护好民族文化生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民族文化生态评估指标,将有助于保护民族文化生态的"创生性",有效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和延续.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政治文化是一种社会存在,亦是一种能动的反作用。一方面,马克思政治文化为执政生态系统建设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马克思生态观也为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方法论与理论依据。当前,现实要求我们党要紧紧围绕马克思政治文化的内涵,积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构建、完善执政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重点考察翻译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本文以翻译研究的生态学视角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生态的内在功能和外部功能,即生产功能和社会功能。民族文化翻译中要充分发挥翻译生态系统内外部各生态因子的作用,构建和谐平衡的翻译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1.
论入世后的中国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入世后我们应该合理利用WTO规则兴利除弊 ,加强文化法制建设 ,规范管理 ,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处理好文化全球化与民族化的矛盾 ,重视入世后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研究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中心,采用实证研究,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生态环境状况恶化及其症结的论述,指出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设想。 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短缺、植被破坏、森林草原退化是西部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工业污染成为城市发展经济的后遗症。这一切问题都有其症结所在:历史上长期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与生态脆弱互为因果;“过分强调粮食自给”的发展模式导致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经济建设不遵循生态环境规律,生态建设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制度上条块分割,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各项措施难以落实。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事关整个民族的生存质量和发展空间,也是西部地区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生态环境建设成为西部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由此,在西部开发中要坚持生态建设与富民增收的双重原则,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大开发中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徐建 《青年论坛》2008,(1):23-25
文化多样性是一个具体文化的概念,是关于文化的形式或形态的概念。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对文化多样性进行透析,文化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多样性文化的分类及其生态关联就是在这种透析过程中的理论拓展。这种分析对于我国目前和谐文化生态的培育与合理文化价值体系的建构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解读了生态巨匠威廉·里斯的生态城市思想:生态城市的本质在于最大限度地减轻区域的生态负担,实现途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运营”。文章同时阐释了这一生态城市思想对我国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要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现对社会的综合治理。这引发了学者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及治理能力的相关思考。文化作为一种软性的治理手段,虽然并非是现代社会的常规国家治理方式,但却在中西方传统社会至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从国家治理中的文化因素入手,考察文化引发治理困境、促进治理转型、达成治理优化的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16.
论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认为人类生态学这一分支学科的主要特点在于关注点从生态学单纯针对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等的研究转向了对人与自然的关注,而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又体现:使生态学从研究自然的学科到与人文交叉研究的学科、使生态学从关注小环境到对大社会的关注、使生态学从有机论走向生态人文主义、使生态学从生态中心论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化生态学是西方文化人类学家斯图尔德就文化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进行研究时提出来的命题,其内涵指的是具体民族文化对所处生态环境的适应过程和适应方式。而这一命题却遭到了另外一些人类学家内亭等人的质疑,认为由于社会历史文化过程的不同,两个民族即使处在同一生态环境中也会具有不同的生态行为。本文正是在对两种学术观点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任何民族的文化适应,不仅有生物性适应的一面,而且还应有社会性适应的一面,因而需要引入“社会性适应”这一概念才能解释文化对生态环境适应的复杂性。为此,如果我们从文化的社会性适应入手,探讨避开喀斯特生态脆弱环节,在民族地区建构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就可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缪家福 《思想战线》2004,30(1):88-95
"三江并流"地区自然的原生态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全世界罕见,它构成了三江地区资源价值的核心所在。世界自然遗产绝不单纯是对一个区域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共同特征的概括,更重要的是"三江并流"所具有的前瞻性内涵,即包括共通性和共识性成分在内的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相关,它们内在的、固有的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资源可能转化为现代文明建构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陈凤珍 《桂海论丛》2007,23(4):93-95
目前,不少有意义的共同关心的话语成为中西方思想界几乎同步思考的问题。文章从女性艺术的精神生态、中西方文化的话语资源和生态女性文化批评的文化理念建构三个方面切入问题的实质,强调在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人类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文化命运,在生态意识和生态文化逐渐被人们认可的今天,大力倡导和建构生态女性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20.
论文化生态圈与文化安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小勇 《思想战线》2002,28(4):93-97
生态学的兴起与发展 ,是人类探询人与自然关系的结果。借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来解构人类赖以生存的文化系统及世界各种文化种群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碰撞与交融 ,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尖锐交锋客观存在的大背景下 ,如何搭建一个多种文化对话的平台并建立一个“和而不同”的对话机制 ,是 2 1世纪人类必须面对的现实。因此 ,从生态学的原理来分析和理解今天地球上的文化差异与共性 ,探询世界不同文化圈或文化种群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从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找准自身文化发展的立足点 ,寻求安全的文化对话与交流机制 ,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和尝试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