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南京政府时期,妇女在法律上拥有与男子平等的离婚权利,但是,从原因来看,妇女提出离婚诉求主要是因为男方的虐待、遗弃以及疾病,并且,在通奸问题上,男方与女方有明显不同的表现.妇女的离婚不仅受到了法律上证据问题的困扰,还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在离婚后的妆奁与抚养费用上,妇女的合法权益一般得到了法院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王文 《中国妇运》2010,(2):34-36
3、低迷时期:组织瘫痪、功能弱化“文化大革命”时期,妇联组织与新中国一样,经历了发展之后的低迷时期,或称为妇联组织危机时期。当时,有入主张妇联应以社会发展的程度和妇女群众的特殊需要(妇女问题)为依据而发展。也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妇女完成了阶级解放,特别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妇女解放问题已经完全解决,可以不要妇女团体”,  相似文献   

3.
倪晓霞 《创造》2019,(5):24-27
当述及政治时,我们倾向于用中立的眼光对其研究,社会性别问题不存在于其中。但事实上,政治是受到社会性别高度影响的领域。政治与性别的关系首先表现在妇女参与政治上。妇女参与政治主要指妇女参与国家决策和政策执行,参与的主体既包括杰出妇女,也包括普通妇女。长期以来,由于父权制“二元对立”思维的存在,妇女始终是政治的“缺席者”。但是,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在二次女性运动之后超出社会学领域向其他各学科发展以及妇女参政意识的提高,女性也在政治领域逐渐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陈文联 《求索》2007,(6):205-208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确立是在对传统妇女观、资产阶级女权主义以及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妇女观的批判与扬弃中实现的。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解释中国妇女问题的时候,不仅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广大女性的奴役与迫害,清晰地论证了传统妇女观为新的妇女观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还对资产阶级女权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妇女观进行了批判与扬弃,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五四时期的确立,正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理性选择。历史告诫我们,今天的妇女运动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的指导,仍须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与扬弃。  相似文献   

5.
张玲 《求索》2011,(7):233-235
为了帮助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抵御外侮,实现持久抗战的目的,宋美龄积极动员广大妇女参战,其动员主张延续了国民党对中国妇女问题的立场和政策,而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出发点的妇女工作方法也顺应了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先进力量所提出的抗战原则和政策。她的妇女工作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妇女正确认识中日战争的性质和前途,坚定了妇女们的抗战信心,号召了一大批妇女投身到抗日战争中,对加强和实现全国妇女团结,形成妇女界的抗日统一战线,积极有效地开展抗战支援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其不足之处在于仅强调"灭私奉公",忽视了女性的个人地位与权利。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中心、"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2008年3月28日在京召开了"女性.社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中心课题成果报告会"。"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差异"、"农民工流动对儿童的影响"、"流动背景下的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和养老问题""、法制建设中的性别平等问题研究"4个院长委托交办课题的负责人在会上报告了各自的研究发现与政策建议。这4个课题以中国社会转型为背景,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三八"纪念,"三八"纪念是推动妇女运动的重要杠杆:优化纪念形式,提高妇女运动的效率;维护妇女权益,巩固妇女运动的基础;服务时代主题,提升妇女运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复旦大学妇女/性别研究基地 复旦大学妇女性别研究基地是在复旦大学已有妇女/性别研究机构基础上成立的.复旦大学于1994成立上海市高校系统的第一个以妇女问题和妇女发展为对象的学术研究中心.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三个研究中心,即妇女研究中心、性别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以社会性别研究为主题的博士项目.复旦大学研究人员从事的妇女/社会性别研究的显著特点是紧密联系社会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实际问题,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策提出决策和建议,取得了非常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藏族史学界对吐蕃的历史分段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如“吐蕃王朝”、“吐蕃时期”、“吐蕃”等概念有不同的解释和时空界定,导致很难把握整个吐蕃王朝在具体时间范围内的历史进程,出现某一时段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历史分段内有不同的结论.对这些概念梳理不清,难免给吐蕃史学科建设及藏族古代史的理论研究造成诸多不便.根据藏汉文历史文献的记载及藏族古代社会历史具体发展进程及纵向分析,“吐蕃”一词的时间概念即可分为前吐蕃时期、吐蕃王朝(大蕃)时期及后吐蕃时期三个时段.  相似文献   

10.
罗建清 《前沿》2010,(2):65-67
我党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通过加强以农民为主的革命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明确革命队伍的"三大任务",制定"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坚定了革命队伍成员的理想信念;实行土地革命,使农民得到实惠,体察农民疾苦,关心农民生活,访贫问苦,提高农民思想觉悟,解决了革命的动力问题。井冈山斗争时期对解决农民问题探索积累的经验,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仍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们正处在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 ,思想文化领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作为一个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被提到全党、全社会面前。妇联组织如何立足妇女实际 ,总结经验 ,创新机制 ,开拓妇女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本刊特设专栏 ,精选部分稿件 ,以启发读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为,有中国特色的妇女理论建设要在妇女运动实践中进行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梳理,因而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五@四"时期有关妇女问题的理论观点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其基本概念、核心内涵及其理论背景.认为这一时期妇女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女子解放",其基本含义是女子摆脱屈从男子的地位,获得精神和物质的自由.其理论背景较为复杂,有"天赋人权"理论、社会有机体理论、进化论、人道主义理论,而最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几个分析范畴的产生"妇人运动"与阶级、妇女与劳工、妇女与社会主义、妇女与民主.  相似文献   

13.
罗隆基是中国现代史上专家政治论的首倡者.人权运动时期罗隆基的"专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专家政治"的含义、实行"专家政治"的必要性、如何实现"专家政治"、"专家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他的"专家政治"思想主要受欧美专家政治思潮与实践的影响.罗隆基的"专家政治"思想有着明显的缺陷,但在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提倡的"专家政治"具有一定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月娥 《中国妇运》2011,(8):44-46,43
留守妇女是当今农村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近年来,她们的权益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较多关注。妇联组织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妇女问题和城市化引发劳动力转移后的留守妇女问题,多年来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基本情况和权益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以农村留守妇女为对象的关爱帮扶工作,为保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成长、助力农村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陆娟 《传承》2011,(20):12-1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广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井冈山斗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时伟 《群众》2021,(2):60-62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建党史中,延安时期是最为特殊和关键的历史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与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时期.人的许多思想问题已然成为心理问题.这就必然要求应对方式加以改变。而在众多的应对方式中,“心理辅导”应该是最为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初的十余年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革命高潮时期,即辛亥革命时期。随着这次高潮的到来,中国的妇女参政运动也首次兴起。深入探讨这一时期的妇女参政问题,对于辛亥革命史及中国妇女运动史的研究,都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哲学界公认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选择哲学基本问题的视角或视点是多式多样的。从不同的哲学派别、体系、时期出发,人们的选择必定不同。从不同层面上看哲学基本问题是变化的。  相似文献   

20.
战国秦汉时期是云南青铜文化最繁荣、最具地方特征的时期。以这一阶段滇国丰富的青铜器及于其上刻铸精细的动物搏噬纹图像为中心考察,强烈动态感和高度写实感的动物搏噬纹图像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古代滇国不同族群的关系以及社会内部等级差异等问题,透视了古滇国族群与社会结构的基本面貌,为研究西南民族社会结构、信仰崇拜、自然环境等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当今研究民族族群与民族社会提供可资参考的重要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