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避短与扬长     
反之,若不辨长短,甚至舍长用短,必然是一害人才,二害事业。诸葛亮误用马谡而失守街亭就是个典型。马谡是个智囊型的人物.街亭之役,诸葛亮却让他披坚执锐当“先锋官”,结果痛失街亭,使蜀汉局势急转直下。对此。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批评诸葛亮误用马谡是“不量才节任,随器付业”。犯了“裁之失中”的错误。这个批评很中肯。  相似文献   

2.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堪称一代明相,识人用人之道世人称颂。但诸葛亮在用人问题上也有失误之笔。先帝刘备临终托孤时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虽饱读军书,但言过其实,刚愎自用,不可委以重任。”刘备死后,诸葛亮力排众议,以马谡挂帅统兵驻防街亭,终因马谡不能胜任,导致街亭失守,使蜀国形势急转直下。  相似文献   

3.
读《三国演义》马谡失街亭,诸葛这逼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颇多感触。人们通常将蜀军失败的原因归咎于马谡刚愎自用,纸上谈兵,但深层的原因恐怕还在于诸葛亮误用马谡,才造成悲剧的结局。诸葛亮当然知道自己罪咎非轻,因此要求自眨三等,以谢罪自警。诸葛亮平生知人善任,失街亭根本原因就是重用亲信“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由于马谡常在左右论军机。两个人又谈得拢,“每见引论,自昼达旦”,日积月累就近之而亲之而信之。到后来竟发展到“丞相视谡如子,谡视明公犹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反腐倡廉、失察问责一直是执政者吏治管理的重要举措。三国时期,诸葛亮治国用人始终坚持“赏罚必信,执法公允”.自言“吾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街事之役失利。主将马谡受斩,诸葛亮认为自己有用人不当和“不能训章明法”的过失,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可谓“绝代奇才”,“智慧的化身”,具有超人的领导艺术。然而,在用人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失误。错用马谡而失街亭即是一例。诸葛亮对“义如兄弟”的马谡甚为偏爱。当他去探望病危中的刘备时,刘备问他:马谡之才能何如?诸葛亮赞曰:此人当世之英才也。刘备说: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  相似文献   

6.
自责     
三国时,诸葛亮因未听刘备临终时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话,错用马谡镇守街亭(今甘肃秦安境),致使北伐中原的计划破产.为这,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之后,引咎自责,自贬三级.诸葛亮的此举,一直传为美谈,为后人称赞、效法.……  相似文献   

7.
夜读三国,孔明挥泪斩马谡,皆日:马谡刚愎自用、纸上谈兵;诸葛孔明执法如山、大义灭亲。掩卷长叹,此实乃人岗不匹配之悲剧也。  相似文献   

8.
一部《三国》,给后人留下多少感叹:料事如神的诸葛亮,竟千虑一失。错用马谡,以致街亭失守,出师中原功败垂成;威震华夏的关云长。终因刚愎自用,大意失荆州,丧命于他一向瞧不起的“江南小儿辈”;精明干练如汪东周郎。竞那般气量狭窄。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中英年早逝……这些千古流芳的风流才俊,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戏的演出中 ,我们经常看见这样一种程式 :大人升堂问案 ,两班衙役、两厢武士先来一段序曲 ,高声齐唱 :“威———武———!”“威武”是什么意思?它是向人们宣示 :法律是威严的 ,公堂之上 ,不可亵渎法律!起初 ,我以为喊“威武”只是对受审者来个下马威 ,让他们老实点儿。后来 ,戏看得多了 ,才清楚 :喊“威武”不仅只是对着当事人的。《斩马谡》一戏 ,诸葛亮这位军师审战将马谡 ,审着审着 ,诸葛亮心软起来。两厢武士发现了之后 ,便对诸葛亮喊起了“威———武———” ,吓得诸葛亮如梦惊醒 ,赶紧一拍惊堂木 :斩!———原来 ,武…  相似文献   

10.
关羽和马谡都犯了违反军令状的重罪,依法都应该问斩。可为什么诸葛亮只斩马谡而不斩关羽呢?《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生处理了两个违反军令状的案件。第一件是关羽华容道私放曹操案;第二件是马谡失街亭案。按理说,关羽和马谡两人都犯了违反军令状的重罪,依法都应该问斩。可为什么诸葛亮只斩马谡而不斩关羽呢?如果从情节后果看,关羽是在完全有条件捉拿或斩杀疲惫不堪的  相似文献   

11.
第三十九集痛失臂膀不过,马谡不大可能在被捕后逃亡,并不等于说他不会跑。因为他还可能在被捕前逃亡。大家想想,马谡写这封信是在什么时候?《襄阳记》  相似文献   

12.
孔明一生足智多谋,可谓智慧的化身。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孔明在用人问题上也有两次重大失误。一是错用马谡而痛失街亭,一是拒用魏延则长安未得。 街亭乃汉中重镇,孔明知道它的战略要冲地位,知道司马懿是不会轻易放过的,他也知道马谡缺乏实战经验,然而他宁肯派出几批人马左右策应,也不让像赵云,魏延这样的骁将担此重任,而偏偏中了邪似的独垂青于“言过其实”的马谡。所以说,街亭失利,是孔明的偏爱偏信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诸葛孔明先生,你可知晓,挥泪斩过马谡后,给后人留下了几多思考和回味! 想那马谡急于请缨,统率二万五千兵马去把守街亭,自以为“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妄自尊大,刚愎自用,不纳善谏,致使街亭失守,尽管未使“大军休矣,但你还是予以了军法处之。  相似文献   

14.
<正>诸葛亮大举北伐时,本应授权给与曹操作战多年、既有经验又有计谋的魏延,可诸葛亮对其存有戒心,非但不予授权,还对其提出的出奇兵攻长安的建议不予采纳,甚至连先锋也不让他当。另一方面却"违众拔谡",让夸夸其谈、缺乏独当一面经验的马谡当了先锋。其实,诸葛亮对马谡也是心  相似文献   

15.
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早巳家喻户晓,成为这位诸葛大人严格执法、不包庇部下的典型事例.其实,通观《三国演义》(非陈寿《三国志》也)全书,这位诸葛大人在执法方面却并非一贯铁面无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是因人而异的.  相似文献   

16.
汉字中的“九”,本是一个尊贵、吉祥的数字:老天称为“九重”,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器物之华丽称为“九华”,北京的名园北海有“九龙壁”,吉祥图案有“九九消寒图”,等等。但这个“九”字前面若加个“老”字,成为“老九”,就带上了江湖气,甚至是匪气;而若在“老九”前面再加个“臭”字,变成“臭老九”,那么,我们就只会闻到牛棚气,甚至一些血腥气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与“臭老九”之称,结下过长时间的牵缠难解的“孽缘”。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美奂绝伦的,其妙往往不可尽言。仅一个“正”字,不但造型方方正正,尽得天地之正气,而且“正”字象征着人的五官端端正正,占有万物之端品,真是妙哉、美哉。“正”字,在浩如烟海的汉字里,显然是一个佼佼者。在组词时,只要词头冠上一个“正”字,这个词便意义不凡。如:人以“正大”为高尚,物以“正品”为荣耀,事以“正义”得人心,是非以“正确”为真理,民族以浩然“正气”为脊梁,社会以光明“正道”为沧桑,就连乘车坐船也以“正点”到达为吉顺……至于“正史”、“正位”、“正宗”、“正统”那就更有讲究了。古往今来,…  相似文献   

18.
谈到什么是“和谐社会”,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字,一“口”一“禾”,表示“人人有饭吃”;“谐”字,人“皆”“言”之,表示人人有话说。由此而论,建设和谐社会,不是一种道德诉求,更是制度诉求。“和”要解决的是中国的民生问题,“谐”则是民主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杨起林 《前进》2001,(6):47-47
“为政者多,知政者少”,这恐怕是不争的历史经验之论。“为政”者未必真正“知政”。就是说,在其位者未必善谋其政。从历史看,也确实如此。然而,“为政”者却必须“知政”。只有“知政”才能“为政”,“有知”方可“有为”。否则,何以谈“为政”呢 ?“为政”乃万端中之首端,大事中之大事,关系国之命运,民之祸福。大到朝代更替、政权倾复,小到一地治乱、事业兴衰,无不与为政者没有干系。所以,“为政”之事不是谁都可以为所欲为的。   “为政”者如何才能善于“知政”呢 ?以愚之见,举烦择要而言,善“知政者”,必先善于“知…  相似文献   

20.
东山岭,位于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东面3公里处,因地处城东而得名。东山岭方圆10余平方公里,又名笔架山,由八峰组成,最高海拔184米,雄伟挺拔,风景秀丽,自古被誉为“珠崖第一山”和“仙山佛国”。有万州八景之首的“华封仙榻”,“蓬莱香窟”“七峡巢云”“仙舟系缆”“海眼流丹”“冠盖飞霞”“正笏凌霄”“瑶台望海”“碧水环龙”等东山八景颇具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