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案例资料案例1某男,66岁。某年7月16日因纠纷与人撕扯被劝阻拉开后,突然倒地死亡。尸表检验:前额部有1条状表皮剥脱,前胸可见皮下出血。解剖检验:心重323g。左心室壁厚1.5cm,右心室壁厚0.6cm,三尖瓣周径11.0cm,肺动脉瓣周径8.8cm,二尖瓣周径11.0cm,主动脉瓣周径8.2cm,左右冠状动脉管腔Ⅳ级狭窄。组织病理学检验:左、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钙化,管腔狭窄Ⅳ级;室间隔、左心室后  相似文献   

2.
1案例资料 案例1 吴某,男,46岁,某年4月7日上午因纠纷与人推搡抱打后被旁人拉开后回家,2小时后感头晕不适出冷汗,送医院途中死亡。尸检见心包腔积满血液和凝血块,左心室侧壁有2处破裂口,心脏重400g,心室肌切面可见数处陈旧性梗死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钙化,管腔狭窄达50%~75%。镜检见:心肌肥大,部分心肌细胞萎缩变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3.
<正>1案例1.1案例1姜某,男,49岁,在押期间于某日凌晨因情绪不稳加戴戒具,早晨6:00许解除戒具,上午10:00许在转移过程中突然晕倒,抢救无效后死亡。尸体检验:心腔内血液不凝,呈流动性。心内膜及各瓣膜光滑,主动脉根部散在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管腔Ⅰ~Ⅱ级狭窄。双肺苍白,含气丰富。剪开肺动脉及其左、右分支,见左、右肺动脉末端及肺叶肺动脉内有血栓栓塞,以右肺叶  相似文献   

4.
1案例某男,60岁,某日被人发现死于家中床上,为确定死因对其进行解剖。死者既往患有冠心病。尸检发现:死者身长165cm,肥胖,发育正常,体表未见暴力痕迹,心包腔积血100ml,心冠状动脉前降支上、中1/3处破裂口0.2cm×0.2cm,此处血管壁明显变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明显,心重350g,心壁未见室壁瘤,主动脉未见动脉瘤;双肺充血,水肿;肝、脾、胰、肾切面充血;胃空虚,粘膜未见糜烂出血;头皮未见出血,颅骨未见骨折,硬膜外、下未见出血,脑底血管明显动脉粥样硬化,脑切面未见出血。显微镜下检查:冠状动脉明显粥样硬化,管腔Ill…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胆囊收缩素(CCK)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情况,以进一步探讨CCK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用100例35~92岁男性尸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标本,分为粥样硬化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CCK呈阴性表达,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呈阳性表达(P0.01),Ⅰ~Ⅱ级组与Ⅲ~Ⅳ级组之间CCK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CK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有表达,但不随粥样硬化斑块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1案例某男,26岁,干部,某日上午被发现死于床上,现场勘验未发现异常情况。尸检:死者面、唇紫绀,体表无损伤。心脏重350g,心腔轻度扩张,左心室厚1.3cm,右心室厚0.3cm.心瓣膜未见异常;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高出主动脉瓣缘0.3cm;右冠状动脉旁有一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右优势型分布;窦房结动脉起始段外径0.05cm,结动脉来自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主支未见粥样硬化斑。显微镜下见多处心肌壁内小冠状动脉壁纤维性增厚,管腔狭窄;心肌细胞浊肿、波状变性及嗜酸变性;部分心肌萎缩、肥大及间质纤维化;窦房结内肌细胞减少及脂肪浸润。肺…  相似文献   

7.
正1案例资料案例1喻某,2011年某日在某看守所,因冠心病急性发作猝死。相关就医资料记录:喻某有高血压病史,且在押期间一直服用珍菊降压片。法医学尸体解剖:冠状动脉内膜见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达IV级。案例2丁某,2012年某日在某监狱,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猝死。监狱门诊病历资料记录:丁某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在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建立的基础上,研究了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猝死的影响。滴注 NA(600μg/kg)后,实验组动物发生猝死,死亡率为63%。其发生机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缺血有关。初步建立了研究心脏性猝死的家兔肾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1案件简介某男,40岁,2004年9月9日18时许,与一男三女等5人在某夜总会包房内先后共服用5粒摇头丸,并一直进行跳舞、淫乱等活动,直到次日晨5时许,出现跌倒、昏迷等现象,半小时后被送到医院,已死亡。尸体检验:身长185cm,体重95k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尸斑呈紫红色,位于背侧,指压不褪色,尸僵强直,存在于周身各关节。大脑脑回增宽,脑沟变浅,切面见折光性增强。小脑扁桃体有直径2.5cm半环形压迹。心脏重410g,冠状动脉右旋支粥样硬化Ⅰ级,心内、外膜下有数处散在片、灶状出血,出血区内、外膜及心肌有0.5~1.2cm大小不等的裂开,深度在0.3~0.8cm,左心…  相似文献   

10.
易旭夫  陈晓刚  林霞  谢英 《法医学杂志》2004,20(3):i001-i002
1案例某男,40岁,某日因纠纷被人用拳头猛击胸部后感胸闷、气紧、继而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在被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尸解发现:死者身长165cm,发育正常,较肥胖。头皮未见出血,颅骨未见骨折,硬脑膜外、下未见出血,脑重1460g,脑底动脉,尤以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明显,管腔Ⅱ级狭窄,脑表  相似文献   

11.
1案例案情:黄某,男,22岁,冈盗窃被收审,在审讯中突然呼吸困难、全身抽搐,送医院后已死亡。尸检主要所见:双下肢有挫伤,颅、胸、腹腔未见有出血,胸腺重309,心脏大小正常,左右心耳处有较多的脂肪,各瓣膜未见异常,其中右心室三尖瓣处粘附一较大血块,并向肺动脉延伸,大小为6cmX!.scm,质较硬,切面呈红白相间,心肌切面未见异常,冠状动脉未见粥样硬化及栓塞,其余器官未见有出血及其他病变。显微镜下:心肌间质见有散在分布的脂肪组织,在窦房结、房室结及传导束也有脂肪浸润,部分心肌纤维化,心肌纤维里节段性或全部变性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死后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前期实验研究结果,对人死后离体心脏CT造影装置进行改良,选取不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猝死的检案案例,于心脏解剖前完整取出心脏并立即行CT冠状动脉造影,并将CT血管造影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所见进行比较;同时比较改良前后造影装置的优、缺点。结果改良的离体心脏造影装置可以获得更好的成像效果;死后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上与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所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还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将冠状动脉病变更客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但CT血管造影技术只能对病变血管进行检查,在死因的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论死后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案件中可以作为传统尸体解剖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年龄及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对窦房结间质增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右冠状动脉有粥样硬化病变的心脏标本,登记年龄,复查并登记右冠状动脉病变,窦房结取材,常规制片,HE染色及Massom三色染色,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窦房结间质增生程度及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的阻塞程度。结果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及年龄对窦房结间质增生的影响都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对窦房结间质增生的影响强度约为年龄的2.16倍。结论年龄及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均与窦房结间质增生有线性关系,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导致窦房结间质增生较年龄因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死后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前期实验研究结果,对人死后离体心脏CT造影装置进行改良,选取不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猝死的检案案例,于心脏解剖前完整取出心脏并立即行CT冠状动脉造影,并将CT血管造影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所见进行比较;同时比较改良前后造影装置的优、缺点。结果改良的离体心脏造影装置可以获得更好的成像效果;死后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上与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所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还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将冠状动脉病变更客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但CT血管造影技术只能对病变血管进行检查,在死因的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论死后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案件中可以作为传统尸体解剖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1 案 例某女 ,82岁 ,患宫颈癌 ,医生采用中药为其治疗 ,处方中开有车前子 ,每剂用量 2 0 g,但‘车’字书写不规范 ,某药店工作人员将‘车前子’读成‘马前子’而将每付含有 2 0 g油炸马钱子的中药发出。患者煎服后当即全身抽搐 ,未及抢救 ,十几分钟内死亡。死后 3d尸检 ,因天气炎热 ,尸体已高度腐败。毒物化检结果 :死者心血士的宁含量 0 42 μg·ml-1,剩余中药残渣士的宁含量 6 0 μg·g 1,所用油炸马钱子士的宁含量 12 2 μg·g-1。提取心脏、子宫做病理检验 ,诊断 :宫颈鳞癌Ⅰ级 ;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右冠状动脉狭窄Ⅰ…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猝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猝死(SCD)和对照组心冠状动脉(CA)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探讨其在SCD中的意义。方法从本教研室2001年~2003年尸检档案中挑选64例有严重CA粥样硬化病变的病例及心脏标本,分SCD组(36例)和对照组(28例冠心病非猝死者)。除常规检查心脏外,重点检查CA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旋支(LC)和右主支(RM)的开口、类型、走向及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每支CA分近、中、远3段,检测每个斑块距开口的距离、狭窄程度、长度、数目和形状(分偏心、环形、偏心+环形三种)。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CD组中CA粥样硬化病变4级21例,3级15例;对照组4级12例,3级16例。两组斑块病变的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SCD组粥样斑块长(x-2.0365 cm)、以CA近段较多、与CA开口或分支处的距离近(x-0.7457 cm);对照组斑块短(x-1.4283 cm)、以中段多见,与CA开口或分叉处的距离远(x-2.1942 cm);两组斑块的长度和距开口的距离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斑块的形状在LAD和RM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LM和LC则无(P>0.05)。结论SCD与冠心病非猝死者的CA粥样硬化斑块在部位、长度、形状和距CA开口的距离存在差异,而狭窄程度无差异。这对SCD的病理诊断和法医学鉴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法医学实践中原发性单纯型脑干损伤(primary simple brain stem injury,PSBSI)由于死亡迅速、损伤病灶轻微、隐匿,常引发死因鉴定困难或争议.本文对4例PSBSI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鉴定提供借鉴. 1 案例资料 例1 胡某,男,79岁,被中型客车迎面撞击,当即倒地死亡.尸体解剖检验:左顶部头皮片状擦挫伤;颅骨无骨折,蛛网膜下腔无出血,大脑、小脑未见出血,脑干各切面肉眼未见明显出血病灶.病理学检验:大脑、小脑、颈髓等未见异常,桥脑、延脑内见灶性、裂隙状出血,局部轴索肿胀.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粥样硬化,管腔狭窄Ⅰ~Ⅱ级,余各脏器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脑及重要器官组织HSP70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5只)、损伤组(35只),损伤组按照伤后处死时间不同再分为1h、3h、6h、12h、1d、3d、7d等7个组,每组5只。采用自由落体法制作脑挫裂伤模型,对脑及重要器官组织取材进行HSP7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大鼠脑挫伤后1h,脑及心、肝、肺、肾、脾组织即可见HSP70免疫组化阳性细胞,且随伤后时间的延长,阳性染色细胞逐渐增多,于12h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7d接近正常;图像分析结果显示脑及心、肝、肺、肾、脾组织阳性信号积分光密度(IOD)值的变化与前述变化规律相似,经统计学处理损伤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鼠脑挫伤后,脑及重要器官组织HSP70的表达及其随时间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19.
20.
外伤性心肌梗塞(法医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心肌梗塞以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肌缺血性坏死最多见,然而非粥样硬化性者包括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等也不容忽视,尤其外伤性心肌梗塞更应引起充分注意。为此,作者从事本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