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前段时间里读到一本有趣的书——《无聊的哲学》,作者是挪威哲学家拉斯·史文德森,这是我第一次读挪威哲学家的著作。书是谁写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本书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状  相似文献   

2.
飘逝的蝴蝶     
我曾读过一本书,它深深地打动了我,书的英文名字是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潜水衣与蝴蝶》)。写这本书的是一个法国人,叫让·多米尼克·博比,曾是ELLE周刊的主编。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博比的生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他还很年轻,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才40多岁。他死于一种突发的奇怪的疾病,病名也很奇怪,名叫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它让博比对自己的身体失去了所有的支配  相似文献   

3.
<正>终于在我的国家有了一本教汉语的书了。书名是《通向中国的大门》。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南京,目前生活在挪威的苏菲亚·晓芬·戈杰鲁尔和我。我们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写完这本书的第一册,现在正在写另外两册。我们对中国深深的爱促使我们编写这本书。我在1976年随一个挪威教师代表团第一次访问中国。我们乘坐跨西伯利亚火车,途经前苏联和蒙古,整整走了一个星期才到达中国。在北京火车站,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  相似文献   

4.
我用最快的速度看完了《网民的狂欢——关于互联网弊端的反思》这本书,书中的观点,99%我都赞同。我真希望这本书是我写的。  相似文献   

5.
倪萍:陈燕妮,你写了好多本书了吧?我看过的就有四本,还有我没看过的吗? 陈燕妮:五本吧!大概这样,加上新出的这本《美国之后》。 倪萍:你上学的时候,特别是读大学、读铁道的时候,想不到自己还能有一天会写书,而且书很受欢迎,再版好多次了,像《遭遇美国》、《告诉你一个真美国》。《告诉你一个真美国》大概再版了  相似文献   

6.
新书苑     
这是一本介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评传。作者多年来,直想写一本给非经济学专业的大众也能看懂的介绍诺贝尔经济学大师主要思想的深入浅出的书。本书做到  相似文献   

7.
当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一次火灾中被毁之后,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了残存的一本书。可惜这本书没有任何学术价值,政府打算把这本书拍卖掉。由于大家都知道这本书没有任何学术价值,没有人打算买这本书。最终,一个穷学生以3个铜币的低价购得这本书。这本书不但没有学术价值,内容也枯燥无味。那个穷学生在少有其他书可读的情况下,还是经常把这本书拿出来翻阅。翻到后来,书被翻破了,书脊里掉出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试金石的秘密:试金石是能把任何金属变成纯金的一种小鹅卵石,它看起来和普通的鹅卵石没有两样,静静地躺在沙滩上;然而,一般的鹅卵石较…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本材料书,供在农村工作的人们看的。本来在9月间就给这本书写好了一篇序言。到现在,过了三个月,那篇序言已经过时了,只好重新写一篇。事情是这样的。这本书编辑了两次:一次在9月,一次在19月。在第一次编辑的时候,收集了121篇材料。这些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大多数是1955年上半年的,少数是1954年下半年的。当时,曾经将这些材料印成样本,发给参加1955年10月4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扩大)的各省委、市委、自治区党委和地委的负责同志阅看,请他们提出意见。他们认为需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5,(20)
<正>拜读《盗梦笔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因为它的火热程度。读完之后,才发现这部小说的魅力,真的是不可磨灭。我也没想到这书中的角色会让我看完书之后还在揣摩他的性格、背景、前途以及他的未来。作者三叔笔锋细腻,我有时候甚至觉得张起灵这个角色是真实存在的,他就活在这片神州大地上,和我们一样呼吸着一样的空气。张起灵这个人,性格是难以言喻的。第一遍翻开《盗墓笔记》的时候,我觉得张起灵是一个冷冰冰的人,很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本材料书,供在农村工作的人们看的。本来在九月间就给这本书写好了一篇序言。到现在,过了三个月,那篇序言已经过时了,只好重新写一篇。事情是这样的。这本书编辑了两次:一次在九月,一次在十二月。在第一次编辑的时候,收集了一百二十一篇材料。这些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大多数是一九五五年上半年的,少数是一九五四年下半年的。当时,曾经将这些材料印成样本,发给参加一九五五年十月四日至十一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扩大)的各省委、市委、自治区党委和地委的负责同志阅看,请他们提出意见。他们认为需要补充一些材料。会后,大多数省、  相似文献   

11.
写《特别谍案》一书,与我写其它作品不同。 一个故事,能根植于作者心中两年而不忘;一种命运,能让一个作者深深咀嚼反复思考品味两年而仍萦萦于心,这里面,肯定有作者一次深刻的灵魂震憾。 大约在5年前,1995年初冬,国家有关部门在陕西召开了一次会议,吕出情报小组健在的四位成员:  相似文献   

12.
现在说起出书,也是一种潮流,一种时尚。有这样一本书:它是一本18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这本书的作者是湖北的一个普通职业司机。其实要说普通呢,也不太普通,一看书名就知道了——《一个肇事司机的述说》。那么在这本书里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位司机又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呢?  相似文献   

13.
<正>章开沅先生写的《张謇传》,我读过多次。首先是因为张謇这个人物,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他的特殊性,要用一句话去概括的话,他就是一个过渡时代的一个伟大的过渡人物。其次是因为作者章开沅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是我们国内研究张謇的第一人,是张謇学的开创者;这本书带有历史学家的严谨性、厚重感,我们读他的书,读到的都是真材实料,不带任何的偏见,具有全面性。  相似文献   

14.
中安 《乡音》2006,(12)
从“文革”结束的1976年到2006年,这30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时代。当代中国出版社新出版的《精神历程——36位中国当代学人自述》一书,采用由36位知名学者口述历史的方式,代表性地记录了中国社会转型30年来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本书编者、新京报资深评论编辑曹保印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音,这36位知名学者的个人思想独白,真实地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某些不可磨灭的思想脉动。亲身经历了一幕幕历史的现场,这些学者在内心深处忠实地记录着这个时代,即使在境遇最为困难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停止对国运民生的观察与思索。王学泰和李楯是本书作者中最…  相似文献   

15.
很多年前,有人约稿,说是给青年学生推荐点文史类的经典,很多人写,然后凑成一本书。写什么好呢?约稿人说,你就拣历史方面自己觉得重要的书,随便写,字数在三千字左右,当然,最好通俗一点。我依命行事,临动笔,想了一下,在我心中,什么够得上“重要”二字?好像很多也很少,千挑万选,未必合适,为稳妥起见,还是写两本我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的书吧,一本是《史记》,一本是《观堂集林》。但文章写成,没有下文(眼下,这类书倒是大为流行)。最近,承张鸣先生不弃,要我为《新东方》奉献小文,我素无积稿,翻箱倒柜,只有这点东西在。现在拿出来,真不好意思。书是很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9,(22)
《痖弦回忆录》全书分三个部分:双村记、从军记、创世纪。分别记录了对故乡河南南阳的记忆,参军的过程及军中生活,以及文学艺术活动中所交集的诸多名人,堪称一台湾文化圈的联络图。书中涉及到近百位两岸名人不曾为人知的故事和生动细节,既有很强的可读性,又有宝贵的史料价值。除了文化界,书中对其他各界人和事也有所涉猎。本书作者情牵两岸,所表达的浓浓的大中国情怀令人感动,是一本沟通两岸民心的深情之作。  相似文献   

17.
正在此前的《原著》,我们已经写过钱穆。他是史学大家,抗战时,一度隐居云南宜良的岩泉寺写《国史大纲》,每周泡一次宜良的温泉,吃一只今天已列为省级"非遗"项目的宜良烤鸭,堪称宜良旅游的形象代言人。这次我们继续介绍钱穆,不过,重点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在1952年写的一本书——《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是据钱穆讲课笔记整理而成,读起来比一般严谨的史学著作轻松;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用现代的眼  相似文献   

18.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张晶义先生真不愧为是一个精明的书商。他瞅准了《富爸爸·穷爸爸》一书在中国的无限商机,大胆地买断了这本书在全球的华文版版权。这本书引进中国后,果然不负张晶义先生所望,在市场上热销的程度,正如张先生所说的那样:“印书就像印钞票”那样炙手可热。《富爸爸·穷爸爸》一书在中国之所以如此热销,正因为它迎合了中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向我约稿的时候,他们希望我能够推荐一些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的领导力方面的书。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我读过上百本关于管理和领导力的图书,其中,有两本书经住了时间的考验,变得越来越有用。更难得的是.这两本书完全不同。这两本书很难被列入管理网书的任何目录之中。  相似文献   

20.
正如每一件出土的文物中都含有一些历史的信息一样,一本旧书也是如此。一般情况下,一本正式出版的书,除了书里的内容外,也常常是附有一些别的信息的,比如著者为何要写它,写了之后为何又能印出来,以及是否销得好等。有时候,一本书既是著者创作的产物,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所以,旧书也就有了书之外的一些特殊信息,一本书往往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影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