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大熊猫血清、尿液、关节滑液和泪液等生物体液中溶菌酶测定,可作为对其风湿病、眼病、肾病等疾病的诊断依据。我们经过多次实验,初步建立了一种适宜于大熊猫血清溶菌酶测定方法,为大  相似文献   

2.
实验家兔血清中溶菌酶的测定谢秩勋,李素,朱国标(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610083)对纯种家兔血清、尿液、关节液和泪液等生物体液中溶菌酶活性的测定,可作为对风湿病、眼病、肾脏等疾病的诊断依据。目前,对于纯种兔等动物血清及体液中溶菌酶活性测定尚未见有关文...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蛔虫病流行严重,据成都市动物园对其饲养的大熊猫蛔虫病流行情况所作两年调查,除半岁以下的幼小大熊猫外,蛔虫感染率高达100%。野外大熊猫蛔虫病也极其普遍,从野外病死大熊猫尸体解剖所见,蛔虫寄生普遍,个别高达2000条以上,严重影响大熊猫的发展。为防治本病流行,配合成都市动物园对野生动物寄生虫病的调查和药物驱虫实验工作,对大熊猫、小熊猫、狮、虎等野生动物蛔虫生化指标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4.
不同季节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季节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相似性和稳定性。对采自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3只亚成体大熊猫的粪便细菌总DNA进行了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并对ERIC-PCR指纹图谱中主带DNA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及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季节不同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结构的相似性较高,而不同季节同一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结构的相似性较低;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可能受季节影响;大肠杆菌和柠檬酸杆菌为亚成体大熊猫肠道的优势细菌。表明,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与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5.
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正常新鲜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原活性的球蛋白。测定大熊猫血清及某些体液中总补体活性(CH_(50))含量,对于研究大熊猫疾病的发生机理、体内补体代谢的动态变化与疾病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大熊猫补体活性测定的研究,至今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道,我们根据免疫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经过反复摸索建立了一种适宜于大熊猫CH_(50)测定的方法,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熊猫组织器官微量元素的研究近几年来已有报道。王能明等(1986)分析了正常和患疾病大熊猫的毛发和肝脏的微量元素;温玉田等(1987,1988)分析了野外203只大熊猫毛发中Cu、Fe、Zn、Mg、Ca、K和Mn的含量;刘德益等(1988)用催化极谱技术分析了野外大熊猫毛发中Pb、Cd、Co、Ni、Mo、Se、As、Mg、Cu、Zn的含量。但还没有见到关于大熊猫毛发中微量元素分布与体内代谢水平关系的研究。目前,在一此实验动物和人体的研究已征实,Cu、Zn、Mn、Cr、V、Se、Pb等元素是较好的指标元素,它们在毛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级珍稀物种,但是大熊猫的繁殖能力低下,是配种难、怀孕难、产仔成活难的“三难动物”。我们于1996年开始进行亚成体大熊猫细菌性败血病病因及病性的研究,目前已分离出病原菌并对其生理生化特性、抗原性、耐药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  相似文献   

8.
自1983年以来,由于冷箭竹开花枯死,大熊猫因食物资源缺乏,使患病的大熊猫增多,严重者往往预后不良。在发病的大熊猫中,各种病因所致休克并不少见。为了加深对大熊猫休克发病机理的认识,在对大熊猫微循环的特征作了初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血小板的状态及其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十分必要。为此,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兽医临床需要,我们初步探讨了大熊猫血型抗原的特点,并与常见家畜的血型特点作了比较。大熊猫血型抗原的表现 ①大熊猫红细胞与人类ABO系列抗血清反应为强凝集。②大熊猫红细胞与人类MN系统不反应。③大熊猫血清不凝集人类OM红细胞及绵羊红细胞(含M抗原),与人类ON红细胞及山羊红细胞(含N抗原)凝集。④大熊猫红细胞与人类Rh系统不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为弄清发情期大熊猫阴道内可培养真菌的种类及对药物的敏感性,为大熊猫的生殖道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对10只发情大熊猫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并用真菌ITS序列通用引物对分离真菌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定等;对分离到的5株酵母菌选用5种抗真菌药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大熊猫阴道分泌物中共分离到30种真菌,包含25种霉菌和5种酵母菌(链状假丝酵母菌、担子菌类酵母菌、季也蒙毕赤氏酵母菌、汉氏德巴利氏酵母菌、皮状丝孢酵母菌)。5种酵母菌均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敏感;皮状丝孢酵母菌对酮康唑、伊曲康唑中度敏感;汉氏德巴利氏酵母菌对伊曲康唑中度敏感;链状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中度敏感,对酮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研究结果表明,发情期大熊猫阴道可培养真菌种类主要为霉菌(83.33%),酵母菌较少(16.67%);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是临床治疗由本研究中5种酵母菌引起的大熊猫阴道疾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是自然历史的宝贵遗产,是更新世遗留下来的珍稀动物。由于其分布区域狭窄、食性高度特化,繁殖能力低下,对自然界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很弱,因而目前大熊猫处于濒危灭绝的境地。在拯救大熊猫的工作中,对大熊猫疾病作科学分析,寻找有效的防治对策,减少疾病的发生或提高患病熊猫的治愈率,降低其病死率,是大熊猫临床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现将我们在大熊猫疾病救治中的认识和体会作一小结。并对大熊猫疾病防治提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红细胞酶型的检测对生物的组织、器官移植,遗传学研究等有重要作用。检测大熊猫的红细胞酶型,可从遗传学上了解熊猫群体的类型及不同个体之间可遗传的差异。我院根据作为遗传标记同工酶的选择标准,分析了4头健康大熊猫的红细胞酶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 2-COMPACT,结合16SrDNA分子鉴定以及菌落形态特征分别对野生、野化和圈养环境下大熊猫源肠球菌进行鉴定,共计分离鉴定得到11种肠球菌,共计381株。野生大熊猫样品中分离得到10种肠球菌,共103株,占27.03%;圈养大熊猫样品中分离得到8种肠球菌,共149株,占39.11%;野化放归前大熊猫样品分离得到6种肠球菌,放归后增加到9种,共129株,占33.86%。粪肠球菌、小肠肠球菌、坚韧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是野化和圈养大熊猫肠球菌的优势菌,粪肠球菌、鹑鸡肠球菌、鸟肠球菌和棉子糖肠球菌为野生大熊猫肠球菌的优势菌。野化大熊猫源肠球菌的种类介于野生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之间,野化放归后,大熊猫粪便中肠球菌的种类增加,各类肠球菌所占比例更均衡,有利于放归大熊猫快速适应野外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对大熊猫胃的解剖学观察研究甚少,特别是对接近野生状态下大熊猫的食管、胃的观察还未进行,为提供保护大熊猫的基础资料,我们对3只圈养在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进行了本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1986年以来,在我省动物园发生大熊猫出血性肠炎,引起数例死亡,我们对此病进行了病毒病原和肠道致病菌的研究,发现50%的大熊猫血清中有细小病毒抗体存在(邬捷等,1987),病毒的分离鉴定正在研究中。在肠道致病菌的研究中,对两只大熊猫出血性肠炎病例进行了病原分离与鉴定,初步分离出肠道杆菌68株,并对其中36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发现69.44%的菌株能致死小白鼠,同时还进行了药敏试验,筛选出数种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6.
大鼠血清溶菌酶活性测定及在热暴露环境下临床应用的探讨谢秩勋,谢冰,刘雄,王黎明,吴茜(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610083)溶菌酶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的组织、体液与分泌液中,它作为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因素受到重视。目前,对实验大鼠血清溶菌酶活性测定方法以及在热暴...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福州某患病大熊猫的病因,研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药物敏感性及致病性,从患病大熊猫的粪便中分离、纯化病原菌,经培养特性、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及16S rRNA PCR扩增、测序及进化树分析等系统鉴定,并对鉴定菌进行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毒力因子检测。结果分离到1株具有迁徙生长特点的革兰阴性杆菌,生化特性与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相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与普通变形杆菌的相似性为99.9%,进化树分析显示,与普通变形杆菌处于同一分支,确定分离菌为普通变形杆菌,命名为GP19株。该分离菌至少携带ureC、mrpA、fli L、flhA、flhB、flhD和pmbA等7种毒力基因,小鼠腹腔接种后12 h内死亡,半数致死量(LD50)为9.73×106CFU/m L。病理切片观察可见肝、脾、肺、肾、脑等实质器官淤血、出血,十二指肠肠绒毛大量坏死、脱落。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和氨曲南等23种药物敏感,对林可霉素、强力霉素和头孢唑啉等13种药物耐药。以上研究表明,患病大熊猫粪便中存在携带多种毒力因子的普通变形杆菌,并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可损伤肝、脾、肺、肾、脑及十二指肠等多个组织器官,对临床药物显示多重耐药,本研究结果为大熊猫的疫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是产于我国的珍贵动物,因数量极少,为大熊猫输血极为罕见。本文报告了2只大熊猫的血型检查结果,两者之间的配血结果及大熊猫与人、狗、(鹿占)鹿、梅花鹿的配血结果,为以后大熊猫的输血提供参考。 (一)病例报告 大熊猫安安,2岁,雌性,体重30kg。2年前从四川阿坝地区拣来,人工喂养长大,一向体弱多病。几日前腹泻,食欲明显减退。近2日病情加重,大便呈血水样,卷卧少动,心率加快,135次/分,心音弱。用多种止血药及抗生素并输注人白蛋白2瓶,新鲜冰冻人血浆1瓶,便血仍不止,病情继续恶化,血色素降至3g,紧急要求输血抢救。立即采集另一只大熊猫东东的血样,与安安配血,基本相合,当日输  相似文献   

19.
雌性大熊猫肠扭转病例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急腹症是胃肠疾病中对大熊猫威胁很大的病症。雌性大熊猫肠扭转,是其中的一种急腹症。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严重,易导致死亡。本文就重庆动物园大熊猫“松松”患肠扭转死亡病例,报道如下。临...  相似文献   

20.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大熊猫轮状病毒(RV)VP7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快速检测大熊猫RV的RT-PCR方法.用该方法对MA-104细胞增殖的大熊猫RV进行RT-PCR扩增,结果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342 bp的特异性扩增条带,而对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扩增结果为阴性.测序比对结果证实该体系检测结果准确;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出约1 pg的病毒核酸;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其检测重复性好,提示该RT-PCR方法可用于大熊猫RV的临床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