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到“学术传统”,一般人多易将其笼统理解为古代形成的文化统绪或学术规范。但实际上,这只是事实的一个方面。应当看到,“学术传统”本身并非凝固不变之物,而是一种处于不断积累和新陈代谢之中的文化现象。在长期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它既汇聚了各时代文化的沉淀物,也...  相似文献   

2.
汪毅夫先生的新著《闽台区域社会研究》(鹭江出版社2004年版),是近年来闽台社会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一部力作。在这之前,作者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先后出版了《台湾社会与文化》、《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与民俗文化》三部学术文集。从这几部文集的书名,便可以看出作者研究的逐步深化:先是从“台湾社会”到“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开始把闽台社会历史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现在则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进入“闽台区域社会”,明确把闽台作为一个文化区域来研究。在这里,“闽台区域”的明确标…  相似文献   

3.
近日读霍有光先生150万字的著作《钱学森年谱(初编)》(201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是一部全景式的钱学森一生翔实的史料文集,读后使人颇有感想,遂写出“偶记”多篇,愿与有同好的朋友分享“读书养心”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腊时腊月,不可瞎说”,“拜年要多说吉利话”。这些儿时长辈的嘱咐,至今仍记忆犹新。不过那墙上贴的“小子之言,全无禁忌”,“童言无忌”等红纸条幅似乎又告诉小子们,即使说了犯忌的话,也是可以原谅的。后来,才懂得这一深入到千家万户的避讳文化现象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为了维护统治者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或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能盲接税出来。用讳来营造一种神秘、神圣的气氛,借以愚弄下人。从《左传》‘调人以讳事神”的记叙中,我们得知避讳始于周朝。不过周代是避神的讳,而不是避人的讳。至于避人的讳,…  相似文献   

5.
文化世家以学术积累的方式代代相互传承而形成“家学”特征,自觉或不自觉地 为人才群体的涵濡培养提供了其所必需的富有生机的文化资源,而文化世家人才群体则将家族生 命与历史文化生命融为一体,通过前后相续的“家学”传统发展了学术文化。中国西南和南疆边 地人才群本的大量涌现,文化世家以其特殊的“家学”形式发挥作用乃是一大关键。其中特别值 得注意的是,少数民族人才群体既以家族传嬗赓续的方式积累了学术文化资源,同时也不同程度 地促进了大传统和小传统文化的相互接触和交融。  相似文献   

6.
“二两半文化”一词,出自某电视剧中一位陕西知青批评另一位老乡之口。不才闻之,不禁莞尔。笑定沉思,感慨良多。“二两半文化”,固然成了没文化或文化很少的乡民笑料。但细寻思,更可笑者,在文化界——包括吃政治文化饭者,“二两半文化”——甚至不是“二两半”者,又何尝少见?身无长技,我只好在文史界觅食,不断与报刊、出版社的记者、编辑、主任、总编打交道。其中有不少人,无知到让人难以置信。如:名牌大学中文系毕业生,不知方成、牧惠、邵燕祥是何许人也,说从来未闻其名;一位编辑问我,去西安是否要经过上海;一位出版社负责  相似文献   

7.
“好客”与“好吃”樊作礼中国人以“好客”而闻名于世,而待客之道也多体现在情感上。然而时下的某种“好客”却变成了“好吃”,真可谓酒肉一多情感也就淡了。朋友来访,并不是为了那一顿饭;客户前来洽谈,也不是为了那一瓶“茅台”;外国友人前来观光旅游,其意尽在山...  相似文献   

8.
世博之声     
《世博文化解读》,吴建中著,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吴建中认为世博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有三层含义:“进步”是世博精神和理念的集中体现;“创新”反映了世博会的追求;“交流”强调了世博会作为场所而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诚信?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诚”通常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信”通常表现为讲信义、守信用、重承诺。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具有悠久的诚信美德的民族,有着深厚积淀的诚信文化传统,可为什么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却开始疏远诚信,甚至出现了“诚信危机”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高岩  惠雨晨 《前沿》2023,(5):81-91
在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背景下,探究西北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的群体特征有其政策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对西北地区69所公办普通本科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的个人履历进行研究后发现,西北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的群体特征为:均为中共党员;男性占大多数;初任年龄结构呈“M”形;异地就职比例较低,任职属地化现象较为普遍;均拥有国内大学研究生学历;多具有法学或哲学学科专业背景;均具有一定的学术能力,多为该领域的专家教授,但不同建设层次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表现出的学术能力差异明显;大多有学术兼职经历,任职存在一定的“近亲繁殖”现象。基于此,西北地区高校在选聘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时应通盘考虑,要在专业上“姓马”、思想上“信马”、选聘上“用马”、实践上“行马”,以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探索与争鸣》内部刊物的问世,为落实“学术自由”作出了贡献。能否严格区分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界限,少搞一些“株连”事件,至今仍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所严重关切的。“自由化”作为一个政治概念是指反对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学术理论工作者为了探索科学真理,要求自由发表各派观点、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为繁荣我国文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这与“自由化”根本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2.
组织建设     
“男女平等”或“男女不平等”,重要的是这种平等或不平等是否性别公正。如果性别公正,那就顺其自然;如果性别歧视,那就应该去纠正这种“男女平等”或“男女不平等”。“平等”有平均、一样、无差别的含义,是一种事实状况,可以用客观指标度量。“公正”有合理、好、善、应该如此的含义,是一种价值判断,公正不是用客观指标来度量,它是依据一定的价值原则进行主观上的权衡和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00,(Z1)
广西美术出版社成立至今已 10年整,可以这样说,广西美术出版社发展的 10年,也是不断改革探索的 10年。年生产码洋从 90年的 630万元增长到 99年的 1. 3亿元,年利润从 90年的 1. 9万元增长到 2000年的 1000万元,人均年产值实现了 212万元; 10年来,捧回国家和省部级图书奖 34种。“双效”的显著,使全国美术专业社的同行刮目相看,并刮起了一股强劲的“广西风”和研究“广西现象”。建社后的 90年至 97年,我社是一直借租广西人民出版社的房屋来办公,可以说本社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而今我社已建起了 700多平方米的办公大厦和…  相似文献   

14.
董伟武 《前沿》2013,(21):7-10
晚年马克思以高度的实践自觉和理论自觉顺应革命形势的新要求,实现了文化批判方式的重大转变,即从“一直向前冲”到“退回书斋”。这一转变具体体现在:一是将之前的“投身工人运动为主+退回书斋为辅”的文化批判方式调整转变为“退回书斋为主+投身工人运动为辅”的文化批判方式;二是将学术视角由“钻研经济”为主的经济学研究调整转变为钻研“历史资料”为主的人类学研究。而究其具体动因主要有三:一是为《资本论》的后续写作计划“备料打桩”;二是为东方社会革命寻找具体道路;三是打造世界历史理论,丰富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为政》有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不是目的,“温故”是为了很好的地总结过去的经验,获得新的体会,从而不断地向前进!2009年最后一期《公民导刊》“人大·创新平台”栏目编发的三篇文章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只能是宗教、信仰等核心价值观。在一个文明中,核心价值观是各种“文化”的总开关和制高点,它渗透到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物质文化等方方面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但不是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被称为“义明”,只有产生了属于自己的达到宗教、信仰高度的核心价值观,才配称为“文明”。中华文明或日华夏文明是与两方基督教文明同样高度的文明。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河洛文化的本质是信仰、是核心价值观,河洛义化是具有高度超越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正如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涉及到马克思的早期与晚期之间可能存在的思想变化;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问题,涉及到《资本论》等著作的版本之间和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可能存在的思想分歧。作为一个思想家,马克思的思想必定是像活水一样流动着的,他的逝世也不意味其思想的僵化和封畛,特别是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思和设想。作为两个非同一般的朋友,马恩之间的亲密是否到了可以当成一个人来看待的程度?对此,我们当然不必想入非非。但是,如果我们把他们当成思想者而不是宗教先知来对待的话,这种学术上的探问和发微就不是完全没有必要。本栏刊发二篇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讨论文章,除了这个问题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性之外,也有尊重学术、活跃气氛的意思存焉。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对民族文化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日益普及,带来了独特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虽可使不同民族的文化得到广泛交流,但由于因特网上“文化侵略”“文化霸权”的问题越来越多,造成了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出现了片面的“文化同质现象”。一、网络文化对民族文化的挑战1、非英语国家的文化受体面临着英语文化势力的“侵略”。众所周知: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存在标志,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当两种“异质文化”发生碰撞时,其最终意义并不是军事的、地域的,而是文化的。通常表现为一种语言文字对另一种语言文字的吞…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这些年“走出去”是好事,但是文化传播的首要目的,其实还是为了中国自己的发展,而不是将外邦中华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功能即从外面照镜子,重新认识自己;“文化走出去”某种意义上也是让中国当代文化在国际秩序中通过检证而看清自己,因而代表着中国文化建设的一次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20.
《政协天地》2011,(5):48-48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主要指学校。近现代国学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区别舶来的西方学术文化,但其中内涵也不尽相同,大致分为“作为材料的国学”、“作为主义的国学”和“作为文化的国学”三种。“作为材料的国学”把国学看作是中华民族过去历史、学术等方面材料的集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