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诞生于两汉之际的《易纬》,对西汉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的官方主流易学亦即以卦气说为核心的象数易学,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刻的理论整合与开新,在汉代易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易纬》最大的贡献在于其从宇宙论高度而对汉代象数易学的核心内容亦即卦气理论所作的哲学形上诉求及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2.
《周易》的时代、作者以及符号 上古有三易,一个叫《连山》,一个叫《归藏》,一个叫《周易》。按照记载,它们的经卦都是八,别卦就是六十四,三易是一样的。但是三易产生的时代和作者是不一样的,一般认为,夏代是《连山》,殷代是《归藏》,周代就是《周易》。其作者,按照比较通行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当今,举国上下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者共赢的科学和谐发展道路,以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有意思的是,《周易》古经(即64卦)之《坤》卦的主旨,恰与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观殊途同归。本文试图讨论这一深厚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4.
《易传》、《中庸》中蕴含的朴素生态思想对当前构建新的生态哲学在本体论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易传》提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物之所生之模式。《中庸》亦提出万物由“博、厚、高、明、悠、久”的“天地”所生出。既然万物均由天地化育,那么作为万物中的一分子的人与万物其它成员乃“民胞物与”,应该“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易传》中的“裁成辅相”和《中庸》里的“参赞化育”思想,既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求这一能动性在“尽物之性”的基础上发挥。  相似文献   

5.
姜喜任 《理论学刊》2020,(2):153-160
围绕《周易》一书的作者问题,汉末经学家郑玄在汉代儒生通经致用的现实诉求以及"推阴阳言灾异"的时代风气双重背景下,充实发展了班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观点,建构起一套完整的圣王作《易》垂教经世谱系。郑玄认为《周易》导源于有巢氏和燧人氏,两位圣王确立了《周易》"指天以施教令"的垂教经世模式。伏羲有感于燧人氏的"刻白"而画八卦,并以"消息"二字点化八卦,创立"十言之教"。神农氏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并由此以农业和商业两大文明教化天下。文王系辞,以忧患之道教化百姓。孔子作传,会通伏羲的质教和文王的文教从而形成儒家文质彬彬的教化方式。从有巢氏、燧人氏到文王、孔子,《周易》一书的创作过程既是历代圣王垂教经世的演进过程,同时也是人类政教文明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孙熙国 《理论学刊》2005,3(6):47-51
《易经》作者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从总体上看是哲学的而非宗教和迷信的。《易经》产生于古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其卦爻辞都是古人对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实践经验的记录和总结。《易经》中的“易”范畴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本体范畴,阴阳观念则是中国哲学把握世界的基本观念,“美化意象”是《易经》作者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由阴阳、八卦和六十四卦所构成的系统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思想模式。  相似文献   

7.
闻,最开始的意思是听。《说文解字》云:"闻,知闻也。从耳门声。"在古汉语中,闻多作动词用,比如《木兰诗》中"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的闻,是听见、听到的意思;《出师表》中"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闻,表闻名、传扬之意。闻也作名词用,比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的闻,指的是见闻、知识;《论语》中“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的闻,指的是名声、名誉。  相似文献   

8.
孟子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一命题关涉到先秦中国学术的发展。春秋社会对王道精神的丢失,特别是对作为西周礼乐文明重要载体的《诗》、《礼》本质的背离,加剧了"礼坏乐崩"的程度。而《诗》、《礼》之类的说教对于当时酣战中的诸侯已失去意义,晚年的孔子遂将王道之思寄于鲁之史记旧闻,从而创造性地开创了中国学术的新局面。孟子称《春秋》"其文则史",有助于了解孔子与《春秋》的相关度,也有助于认识早期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范式。  相似文献   

9.
《荀子》用典颇繁,但直接涉及《周易》者却相对鲜见,后世多因此而忽视荀子与《周易》之间的联系。然而细究荀子对《周易》的看法、荀子引《易》与用典,以及《荀子》与《周易》文本间的思想关联,可知荀子与《周易》的关系并不简单。荀子不仅对《周易》的文句、义理十分精熟,而且时刻融贯《周易》之理以指导修身、立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荀子得益于对《周易》"时"、"中"等核心概念的把握,使得其书成为"圣道"与"易道"兼备的著作,其人亦成为先秦时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位易学大师。  相似文献   

10.
《先锋队》2015,(4):52-53
青年干部是党的事业的希望。青年干部精力充沛,年富力强,热情高,有闯劲,但也有许多短处。在成长过程中应扬长避短,特别是注意四忌:一忌急于求成。……二忌自以为是。……三忌朝令夕改。……四忌眼高手低。——摘自习近平《摆脱贫困》之《从政杂谈》篇激情似火,是所有青年干部共有的特质。"火"有何哲理之义?《易经》"离卦"有释。"离卦"象征火德。"象曰:明两作,离。  相似文献   

11.
"信"是《论语》中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就其价值而言,《论语》既把"信"看作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维系朋友关系、促进人际沟通的纽带,更把它视为为政、治国之道。就内涵层次而言,《论语》中的"信"强调忠、实、谨几个方面,这对于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也非常重要,只有以人文教育解决不"忠"的问题,以道德谴责解决不"实"的问题,以完善法规解决不"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诚信危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总结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培养战胜民族敌人的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决议有关内容基础上写作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篇重要著作。为了《战略问题》的写作,毛泽东曾经系统阅读和学习过许多相关书籍。毛泽东在这篇著作中重点论述了"持久战"的问题。《论持久战》中的基本思想和观点在《战略问题》中已经基本具备。这两部伟大的军事著作是姊妹篇,二者互为补充,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持久战"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周易》最后一卦《未济》卦,充分体现了《周易》:“生生之谓易”(《系辞上》),“天地之大德曰生”(《系辞下》)的基本思想。阐明了宇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进化的系统,是一个大化流行的过程。 关于《未济》卦,历代哲人都有深刻的阐述。孔子在《序卦传》首句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末句说:“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把六十四卦作为一个体系来对待。这里给  相似文献   

14.
2021年3月1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正式实施。《规则》中所称的"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规则》指出,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确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李敬泽 《党课》2012,(10):123-124
《易经》《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他是个君子,德才兼备,人五人六,这时候他绝不能松懈,必须“朝乾夕惕”,从早到晚奋发向上而战战兢兢,如服了“伟哥”之人,如横过马路之鼠,总之需保持肾上腺素的充分分泌,永远兴奋和紧张。  相似文献   

16.
松本清张是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始祖,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本论文以他的代表作品《砂器》和《点与线》为中心,对松本清张社会派推理小说中社会性的表现进行分析。采用崭新视点,利用《广辞苑》《日汉大辞典》中关于"社会性"的解释,明确"社会性"一词的含义——犯罪动机的社会性与故事背景的社会性,结合对麻风病人的社会歧视、战后日本民众"隐藏过去"的普遍意识、官商勾结、拜金主义盛行等具体事实,说明松本清张社会派推理小说中"社会性"的表现,并对日本战后社会的特点及松本清张社会性风格的成因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实施,引发社会和家长的普遍关注。《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教育领域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法规,也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的专门立法,其出台意味着家庭教育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  相似文献   

18.
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由中共山西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与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组织编撰的《山西革命烈士家书》《三晋英模》两本书日前出版。前者收录24位曾在山西工作战斗过的革命烈士的多封家书,从不同侧面展示烈士们执着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奋斗献身的崇高品格。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不仅是关于"资本"的经济学著作,而且是关于"存在"的哲学著作。马克思和"哲学家们"的区别就在于,后者把"存在"视为某种与人无关的超历史的存在,而前者则把"存在"理解为现实历史的存在。要真正把《资本论》理解为不仅是包含了哲学思想的经济学著作,而且本身就是关于"存在"的哲学巨著,决不能绕开对《资本论》逻辑开端的"商品"的存在论阐释。对"商品"的存在论阐释,是在根本上回击那种把《资本论》庸俗化为流俗的经济学著作的观点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周易》卦爻符号和文辞内含整体性原则、变易思想、互补观念、均衡方法。 一、整体性原则 《周易》作者认为,天地产生万物和人,万物和人与天地共处于一体,有着相同的属性和相同的结构。《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文言》:“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通过仰观俯察、效法自然之道而成书的《周易》六十四卦也是一个整体,体现了天地万物整体性。从今本六十四卦排列看,《周易》以乾坤两卦为首,乾为天,坤为地,象征世界开始于天地。以坎离两卦为上经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