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抗战时期毛泽东民族思想是抗日统一战线思想的伴生物,是在抗日统一战线思想的指导和要求下发展、成熟起来的,服从于抗日统一战线推进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同一目标。只有在抗日统一战线的视野下,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抗战时期毛泽东民族思想的内涵和精髓,并对其推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进程的巨大历史功绩给予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抗日军事统战思想,是毛泽东统战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本文不揣浅陋,对此予以初步探讨,以引同仁宏论灼见。(一) 坚持抗日军事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在政治上,也在军事上结成统一战线。但在统一战线内部,国民党蒋介石并没有改变其反共的阶级本性。在军事上,他们企图分化瓦解八路军、新四军,限制其发展,甚至消灭人民武装。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依据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基本原则,确定我军在抗日军事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相似文献   

3.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九·一八”事变之后又发动“华北事变”。攫取了冀、察地区的大部分主权,从而引起了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日民族矛盾已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根据这一矛盾变化的情况,于1935年12月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随后,逐步开始实行联合包括蒋介石在内的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日的策略,建立了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关于我党联合蒋介石共同抗日这一策略的演变和发展,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经历了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三个变化发展阶段,并以1936年”五五”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一贯奉行的统一战线政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大法宝。中华各族、各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旗帜指引下,经过八年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抵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也是我们国家命运历史性转折的重要契机。九三学社正是在这关键的历史时刻正式诞生的。它的诞生是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推动的。1945年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一方面同国民党进行政治谈判,另一方面广泛会晤许多社会知名民主人士并交换意见,开展深入细致的统战工作。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光辉著作中,明确提出:“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在毛泽东、周恩来、潘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本文将就该理论主要内容的形成过程以及发展变化作一些探讨。第一阶段:从1935年11月28日起的抗日反蒋的国内统一战线从《毛泽东文集》看,毛泽东同志是从1935年11月28日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6.
统战史上的3月毛泽东发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1940年3月11日,毛泽东在延安发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一文。文章指出,扩大和巩固抗日统一战线必须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这是不可分离的三个环节。文章特...  相似文献   

7.
浅谈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经济领域统一战线思想的坚持与发展孙铁民,马小秋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斗争中,对经济领域的统一战线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思想,是指导我们胜利开展经济领域统一战线工作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  相似文献   

8.
湘江战役之后,中国共产党对其统战政策的目的、对象、策略等进行了反思和调整,逐步实现从阶级斗争的思路向民族战争视角转变来审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从"反帝的下层统一战线""反蒋抗日"向"逼蒋抗日"政策的转变,增强"上层统战",夯实"下层统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和邓小平一向重视统一战线工作 ,把它视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本文从制定统战政策的根本依据和策略的角度,对毛泽东统战思想和邓小平统战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 ,认为毛泽东和邓小平总是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发展变化的特点 ,抓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 ,及时地调整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对象、范围和策略 ,这对当前的统一战线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刘少奇到达新四军后,于1939年12月和1940年1月、2月,主持召开了3次中原局会议,围绕抗日战争中党内两条路线斗争问题,批判了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分析了这条错误路线给华中地区带来的危害,会议作出了贯彻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正确路线的一些决定。刘少奇批判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错误口号,强调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的力量,独立自主地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他说,"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国民党不同意怎么办?发展抗日人民武装,壮大人民力量,他们决不会同意。但是,"政权是人民的,虽然国民党不批准,只要人民承认我们,我们就可以存在,也不会破坏统一战线。"我们共产党人干事要国民党批准干什么?有利抗战,人民批准就可以干。他明确指出:抗日民族统  相似文献   

11.
侦查讯问教学应构建以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的,以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突出技能培养,强化教学训练环节,使培养对象在掌握侦查讯问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不同的讯问对象,开展针对性侦查讯问工作,顺利地完成讯问任务。  相似文献   

12.
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 《思想战线》2002,28(1):11-15
西部开发作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也为传统文化的更新、转型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则是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语境。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现状及近年来实施的保护措施 ,印证着这个文化变迁进程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3.
战场环境是警察执法战斗的依托和舞台,也是战术运用的客观依据。在警察执法战斗中,警察战斗力的使用是不能脱离战场环境的,因此战场环境对警察战斗力及其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是对警察战斗力构成的影响:即对参战人员的影响,对武器装备的影响,对人与武器结合的影响;二是对警察战斗力使用的影响:即对战法选择的影响,对战场情报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集体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个体价值定位的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个体价值定位经历了一个从个体依赖到逐渐获得个体独立的演变过程。集体主义也随着个体价值地位的演变,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开始由传统集体主义向新集体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备战奥运的各项准备正在紧张有序的展开。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奥运比赛场馆建设、交通路桥改造、街乡环境整治等均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与此同时,奥运安保、奥运宣传、素质教育等  相似文献   

16.
探讨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原则、思路和方法,建议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依以下标准确定:侵权行为一般,致人严重精神损害,未造成人身伤亡的,赔偿数额在500元至5万元人民币之间确定;侵权行为恶劣,致人严重精神损害,造成受害人精神障碍等疾病,影响其正常工作、劳动和生活的,赔偿数额在5万元至15万元人民币之间确定;侵权行为恶劣,致人严重又长久精神损害,造成受害人丧失大部分(含全部)劳动能力或死亡的,赔偿数额在15万元至30万元人民币之间确定,最高赔偿数额是50万元人民币。然后,以上述酌定赔偿数额乘以当地上一年度精神生活系数,在最高赔偿限额内计算出当地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17.
股东大会地位定位的不同,将导致处于公司治理结构核心地位的公司经营管理机构的构建方式及其指导理念产生巨大的差异.百余年来,日本对此问题进行过激烈争论:股东大会地位强化论:股东大会无用论;投资者保护集会论等几种代表性学说甚至在基本立场方面都极为不同.我国公司法理论建设可从中汲取一定的理论经验,在构建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公司法立法时,应参考投资者保护集会论的理论构成.  相似文献   

18.
警察临战案(事)件具有突发性、对抗性、危难性的特点,其所面临的公众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比较复杂的,只有合理地加以分类,准确把握目标公众的性质,了解他们的特点和要求,采取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公共关系策略,才能实现警察临战公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在解放思想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矛盾,主要有:解放思想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矛盾,解放思想与统一认识的矛盾,解放思想与弘扬传统的矛盾,解放思想与求真务实的矛盾以及解放思想与循序前进的矛盾。必须学会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化解这些矛盾。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坚持马列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统一,是高举旗帜最厚重的理论底蕴,也是使党的旗帜永远保持鲜活色彩的根本保证。 (一)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高举旗帜,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所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1875年3月,恩格斯在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著名活动家奥·倍倍尔的信中,就德国当时两个工人党(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的合并阐述了他与马克思的意见。他指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