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西方主流法学家承认,法律的社会学进路的成长,构成了20世纪法理学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社会科学所秉具的影响,几乎可以与早先的宗教相媲美。从社会学法学一词出现距今不足百年时间,而它却业已成为当今西方三大法学流派之一,其观点理论的影响力遍及世界。本文就社会学法学理论渊源问题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2.
西方自然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及社会学法学等三大法学流派向对方靠拢形成了西方综合法学思潮。通过介绍分析综合法学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本文指出了综合法学试图融合三大法学派为一体,并构建一个"适当的"、"一体化的"法理学流派的过于理想主义的目标。综合法学思潮虽然未能合并或消灭原有的西方三大法学流派,但是它对西方法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国法学理论研究及法理学教材内容的变革也同样深深地打上了西方综合法学思潮的烙印。  相似文献   

3.
《法律史解释》一书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德是社会学法学理论的创始人,在其理论发展的过程中,《法律史解释》属于其早期的作品。在这篇作品中,庞德通过对法理学发展历史的解读,阐述了社会学法学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展示了其建构社会学法学理论的独特路径,这也正是对现今法学理论研究者具有重要启迪意义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宫进 《山东审判》2007,23(3):80-82
作为法学基本形态之一的法社会学,是与自然法学、分析法学相提并论、平分秋色的西方主要法学流派.本文意在通过法学三形态之间的对比,透视法社会学,并通过对法社会学从产生-发展-成熟这一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进而使我们更为清晰地认识西方法社会学的流变,了解该学派不同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观点,厘清法社会学派不同理论、观点之间的影响与演化.  相似文献   

5.
再论法律解释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金钊 《法学论坛》2004,19(2):23-33
本文通过对法律解释学与概念法学、法社会学、价值法学、解释学法学、立法学关系的揭示,旨在厘清法律解释学的概念及其范围。法律解释学是一个偏重方法论的学科,属于实用法学的范畴,是一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实践理性的法学。法律解释学把司法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以建构裁判规范为己任,强调根据法律进行解释是其基本方法,但它并不否认其他法学方法融入裁判规范。当代法律解释学承认制定法、法律价值、事物的本质、公共政策、良善风俗等都可以通过发现、论证、解释、衡量进入作为裁判规范的法律,都可以作为法官法源。法律解释学是以司法方法论为核心内容的实用法学。  相似文献   

6.
从知识社会学考察,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表现为四种知识的生产,即普法法学、注释法学、理论法学、实践法学,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构成了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生产的社会环境。每种知识的生产既是对特定关系结构的表达,受特定关系结构的制约,又参与了关系结构的创造。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生产是在历史的变迁中进行的,又是通过民事诉讼法学家群体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法学话语的多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法学话语的多面性,主要在于其就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形成的日本因素与根本解决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的基本因子,唯物史观与法社会学的话语表达,重点讨论自由主义法学与马克思主义法学分野或合作的种种表象,从现代解释学的角度作一个初步的阐述。研究20世纪中国法学话语多面性的存在,有助于理解中国近代法理学形成发展的历史经过,从而深入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的历史命运研究。  相似文献   

8.
“社会法”意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法”一词可以在多个层面上使用 ,因而只需明确其在哪些层面使用即可 ,无需过多地深究其定义。通过历史、归纳和比较的方法可以了解、辨别和掌握社会法的意义。尤其是自内归纳社会法的特征 ,自外将社会法与社会、社会权、社会学法学和法社会学等范畴进行比较 ,更有助于对社会法的法律意义作深刻辨析。  相似文献   

9.
作为法学与社会学两个学科结合的产物,西方法社会学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西方社会学理论流派与方法论思想的影响,功能主义思想就是对西方法社会学影响较深的一例,它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了西方法社会学的发展:第一,功能主义思想的引入改变了传统法学研究中注重分析法律结构内在的逻辑一致性的思维惯习,提供了从法律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来考察法律的"外部"视角;第二,功能主义思想提供了从法律与社会整体的联系来考察法律问题的系统的视角;第三,功能主义思想中对"功能"内涵更为全面的阐释丰富了法社会学中的法律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许从知识社会学考察,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表现为四种知识的生产,即普法法学、注释法学、理论法学、实践法学,这种知识生产过程深嵌在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中,这种关系结构构成了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生产的社会环境。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的生产受制于其所处的社会结构。本文对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的考察,更多的是从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来理解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的生产。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经历了依附结构、分离结构并通往共生结构的变迁。每种知识的生产既是对特定关系结构的表达,受特定关系结  相似文献   

11.
关于哈特法律思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强 《中外法学》1997,(1):111-114
<正> 当代英国法理学家,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创始人哈特(Herbert Lionel Adolphus Hart,1907年生),以他精湛深刻的法律思想饮誉西方法理学界。本文试以比较的方法分析哈特的法律思想与古典实证主义法学、自然法学、社会学法学以及前苏联维辛斯基法学的主要异同,并归纳哈特法律思想的几个特征,以就教于学界师友。 哈特作为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代表,其法律思想是对古典实证主义法学的继承和发展。 古典实证主义法学的著名代表人物奥斯丁的法律思想,在哈特看来,由三个相互联系但又可以分开的基本内容所构成:第一,法律的定义;第二,划分法律和道德,区分实在法与理想法(正义法);第三,关于一般法理学研究的范围是分析实在法的共通概念的观点。哈特  相似文献   

12.
<正> 世纪之交,怎样总结评定二十世纪中国法学是一个摆在法律学者面前的现实问题。由李贵连教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的中国法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总结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法学产生、发展历程的学术著作。尽管本书选入的论文尚未涵盖整个二十世纪法学各个学科,但它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它对于总结和把握二十世纪中国法学的发展轨迹,前瞻和探求二十一世纪中国法学的发展道路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按照日本学者的观点,日本法律社会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明治时代穗积陈重(1855~1926)等人的研究活动.但作为一种法学研究方法和法学专门学科,却是在本世纪20年代形成的,当时活跃在日本法学界的末弘严太郎(1888~1951)、穗积重远(1883~1951)等人,就是日本法律社会学的奠基者.但是,日本法律社会学的黄金时代,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开始的. 战后日本法律社会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4.
谢晖 《法律科学》2014,(2):26-38
法律方法理论不仅受规范法学理论的制约和支持,而且也受其他法学流派的制约和支持。不同法学流派所支持的具体法律方法不尽相同。如价值法学之于价值衡量、社会法学之于事实替代、规范法学之于效力识别、经济分析法学之于利益衡量、多元论法学之于法律续造等,都更容易产生支持效果。尽管不同法学流派各自支持不同的法律方法,但这不否定某一法律方法受多个法学流派理论支援的情形,也不否定一个法学流派可以支持多种法律方法的情形。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法学》2010,25(2):165-165
《研究生法学》面向校内外作者约稿,涵盖领域包括法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新闻学等多个领域,体裁包括论文、评论、调研报告、书评、译文等。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法学》2009,24(5):157-157
《研究生法学》面向校内外作者约稿,涵盖领域包括法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新闻学等多个领域,体裁包括论文、评论、调研报告、书评、译文等。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法学》2009,24(4):153-153
《研究生法学》面向校内外作者约稿,涵盖领域包括法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新闻学等多个领域,体裁包括论文、评论、调研报告、书评、译文等。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法学》2009,24(3):171-171
《研究生法学》面向校内外作者约稿,涵盖领域包括法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新闻学等多个领域,体裁包括论文、评论、调研报告、书评、译文等。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法学》2010,25(1):150-150
《研究生法学》面向校内外作者约稿,涵盖领域包括法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新闻学等多个领域,体裁包括论文、评论、调研报告、书评、译文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后现代法学研究及其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现代法学是继现代西方法学三大流派之后又一独具特色的法学思潮。中国法学要创新发展不能不注意吸收后现代法学的合理内核。“非本质主义法学”、“人文主义法学”、“视角主义法学”等后现代法律思维方式能够使我们对中国法学诸多基本问题进行深刻的反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