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提倡依法治国的现代中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刑事诉讼法明文禁止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而非法取证现象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侵犯了宪法赋予涉案公民的基本权利。通过立法确立被告人宪法性权利终极救济制度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于推动和促进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规定的现实化,遏制刑事非法取证行为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4年"尊重与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开启了我国法制史上人权保障问题的先河。2012年"尊重与保障人权"被写入刑事诉讼法,这是自"人权"入宪以来首次被写入国家基本法中。这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不仅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刑事诉讼法总则,而且还把它具体贯穿到整个刑事诉讼法分则,进一步凸显出我国刑事诉讼法强化人权保障的价值取向。这意味着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正在不断地朝着更  相似文献   

3.
正《决定》在第九部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即"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重申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权,保障人权则有赖于国家司法体制的建立及其运作。如何发挥司法在人权保障中的功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一、领会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意义《决定》专门提出"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命题,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功能。从人权与国家治理关系上看,人权保障是国家体制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和标志。国家治理首先是宪法治理,而宪法治理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完善的人权保障制度,维护人权的价值,使之成为国家的价值观,培育国家生活中的人权文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2004年新《宪法》修正案的公布,中国的人权法制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要切实通过司法活动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全面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说。如今公正和效率已经成为各级人民法院在二十一世纪的工作主题,而要确保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效率,就必须在司法活动中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二十一世纪,人权已受到空前的尊重和更好的实现,近年来,我国各级人民法院也将保障人权作为工作的重点,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一些执法人员滥用职权,刑讯逼供,非法拘禁的现象,严重侵害了公民应有的权利,对此,笔者将就司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在司法活动中如何保障人权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重要命题,重申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权,保障人权则有赖于国家司法体制的建立及其运作。如何发挥司法在人权保障中的功能,值得认真研究。第一,要领会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意义,落实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报告通篇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突出了人民至上的重要思想。据统计,"人民"一词在报告中出现145次之多,令人印象深刻。就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要求和途径而言,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我国第二个《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阐明的我国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三个原则来解读。首先是依法推进原则。它要求,根据宪法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从立法、行政和司法各个环节完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律法规和实施机制,依法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十八大报告中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置于"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之前,合为一句进行  相似文献   

7.
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刚刚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正式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次修改宪法中,明确写入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一贯方针,也为进一步贯彻这一方针提供了宪法保障.同时,这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人权事业中进行交流和合作.此举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评价.人权保障写入宪法,反映了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政治文明的进步和宪法自身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2010,(2):5-5
我们要按照宪法规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按照宪法规定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把党的十七大提出来的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作为我们的努力目标,使我国现代的刑事诉讼法治进一步地加以改革和健全。在具体指导思想上,我认为在坚持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结合的基础上,应更倾向于、着重于保障人权;在坚持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并重这一理念下,要更加着力提高程序价值的体现。具体问题上,我想简单地列几个清单性的要点:(1)宪法规定的中国式的司法独立,应得到配套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任何人无义务控告自己”这一古老的谚语,在当今强调人权的社会已成为许多国家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学术界以及司法实践中这一原则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尤其我国于2004年修改宪法规定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规定为反对自我归罪原则的现实贯彻提供了宪法保障。本文将对反对自我归罪原则存在的价值进行分析,以此加深对反对自我归罪原则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张先福 《政法学刊》2005,22(5):85-87
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 的重大突破。当前公安民警在行政执法中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规定,要把 打击违法犯罪和保护人权贯穿于行政执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言论广场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云虎认为,在宪法中作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宣示具有五大现实意义。 第一,人权入宪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 第二,人权入宪是党和国家一贯方针在宪法上的明确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颁布实施的四部宪法均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专章规定了公民的各项权利。此次修宪将“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提升为法律概念,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由党和政府的政策上升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一项原则、由党和政府执政行政的政治理念和价值上升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理念和价值,为党、政府和全国人民进一步贯彻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重大方针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保障。 第三,人权入宪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执政理念上体  相似文献   

12.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的概念写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党和国家对人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是中国民主宪政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宪法是一部根本法,一般不具有直接司法性。  相似文献   

13.
论刑事司法权利的宪法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受刑事追究时享有一系列程序性权利 ,涉及人身自由和安全的保障 ,属于基本人权范畴。此类权利应当具有防范国家司法权力侵害的防御功能 ,因此仅仅通过刑事诉讼法予以确定和保护是不够的 ,还应当由宪法加以确定和保障。保障公民的刑事司法权利应当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核心内容。借鉴各国宪法的规定以及有关国家宪法实践 ,我国应当完善公民刑事程序权利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14.
英国适当成年人介入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引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适当成年人介入制度的基本含义是:警察在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和有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时,必须有适当的成年人(如监护人或者专设的适当成年人)到场.适当成年人介入制度是西方国家较为普遍适用的制度,它体现着对特殊犯罪人的人性关怀,追求程序正义的精神.尽管我国存在与适当成年人介入制度类似的做法,但是严格意义上的适当成年人介入制度尚未建立.当前,我国应当首先在少年司法领域建立适当成年人介入制度.这也是新修订《宪法》规定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劳动法》应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权理念 2004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已逐步成为法律生活中普遍的价值观念。人权的基础是生存权,生存权的基础是劳动权,《劳动法》正是维护劳动者劳动权的法律。作为宪法子法的《劳动法》,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月1日起公布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列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主要任务之一,增加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特别程序、"社区矫正"刑事执行制度等规定,既体现出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动态平衡与统一,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现行宪法变革的模式选择和部分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进 《中国法学》2003,(3):10-15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 ,必须保持相对稳定 ,但对通过宪法解释不能解决的问题 ,部分修改宪法是必要的 ,并应按修正案统一修改宪法原文。应通过修改现行宪法 ,对宪法指导思想和国家政权的群众基础等作新的表述 ;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全面推进、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加强对私人合法财产的保护和国际条约的效力等内容写入宪法 ;要通过修宪为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提供依据 ,并解决有的法律规定与宪法规定不一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职务犯罪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职务犯罪的侦查阶段是查办职务犯罪诉讼程序中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两种利益最容易发生冲突的阶段。随着我国政府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我国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写入宪法,如何保障职务犯罪嫌疑人的人权问题正日益引起法学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的关注。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在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问题有了很大改进,但是相对于国际标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和差距。这就需要对保障职务犯罪嫌疑人人权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并通过赋予其一系列保障性权利和限制检察机关的追诉权及提升检察官素质等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既是宪法第135条规定的一项宪法原则,也是刑事诉讼法第7条规定的一项刑事诉讼原则。这一原则长期以来一直为指导、处理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相互关系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它反映了我国犯罪控制的诉讼价值观,反映了国家刑事司法权力的运行所追求的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价值取向以及价值平衡问题。这一原则所包含的分工负  相似文献   

20.
周道鸾 《法学杂志》2012,33(10):29-34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重要原则。生命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取消13个非暴力性经济犯罪的死刑,彰显了生命至上的价值,充分体现了严格控制和慎用死刑的刑事政策和《宪法》规定的人权保障原则,标志着《刑法》修正向取消死刑罪名的方向发展。应当在刑事法治领域继续大力贯彻人权保障原则,从立法上进一步减少死刑的适用,从司法上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