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微笑在交际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交际中重要的乃至必要的组成部分。俄罗斯人与日本人在交际中的微笑存在着诸多差异,分析他们的文化以及民族心理和交际实际,可以了解两国人在交际中微笑差异的缘由。人们普遍认为,日本人、中国人、美国人、西欧人是爱微笑的民族;斯堪的纳维亚诸国人是不爱微笑的民族。虽然俄罗斯人富有同情心,他们的善良和好客举世公认,但他们属于不爱微笑的民族。 就表面性、相对性和传统性而言,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具有两极性,他们既热情、开朗、情绪激烈,又很冷漠、沉闷、忧郁。许多外国人抱怨,在街上或…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民族文化来源于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实践,而究其承继的源头应追溯到9—13世纪古罗斯民族时期,因为俄罗斯民族是从古罗斯民族形成过程中分化发展而来的。古罗斯民族文化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立足的源头,而俄罗斯民族文化是在对古罗斯民族文化扬弃的基础上形成的。俄罗斯民族文化受到古罗斯民族文化体系未成型特点的影响,在其起源之初具有显明的非类型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引言颜色词,即语言中用来描述事物颜色特征的词类。“颜色词属于‘文化限定词’,具有强大的民族文化特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颜色观。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同一种颜色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①由于各民族在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宗教信仰、气候条件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同一颜色词在不同文化的读者中的联想和感觉自然不一样,从而形成了对颜色词有其独特的嗜好。这些差异给跨文化交际的人们带来诸多的不便,也容易使他们产生语用失误。为了减少交际失误,笔者认为研究和探索不同民族的不同颜色习惯很有必要。本文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道德教育在俄罗斯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彰显。目前正在进行试验教学的俄罗斯民族精神道德文化课令人瞩目。该课程主要由俄罗斯传统宗教文化组成,是俄罗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尝试,充分体现了现代俄罗斯教育要依托本民族精神文化、弘扬民族传统价值的重要思想,对于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精神道德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该课程在实践教学中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受人类文化心理机制影响,"自己—异己"对立思维模式中的异己形象在社会群体间的对立与冲突中,往往会演变为敌人形象。"外族敌人"是俄罗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社会转型时期成为加强民族认同的重要因素,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特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研究语言文化学和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反映在词汇上的空缺,即在一种语言中有,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这种空缺现象不仅反映在民族语言意识和联想中,形成了空缺的隐性因素,而且也反映在言语与文化的交际上。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以来,作为俄罗斯国家语言和官方语言的俄语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挑战甚至危机。对此,俄罗斯近年来开展起比较广泛的讨论与关注。同时,俄罗斯政府采取多项积极措施,巩固俄语在国内外的地位,促进其自身发展与对外传播,并以此增强俄罗斯人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进而努力提升俄罗斯民族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民族和国家形成的过程也是俄罗斯民族认同形成的过程,东正教和专制制度分别为民族认同提供了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民族的思想也逐渐成熟,以东正教和专制制度思想为特征的政治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俄罗斯民族正是依靠这种独特的政治文化基础,形成内部自我认同,确立外部自我形象,在众多认同标准中以此为主要指向。  相似文献   

9.
外语的教学目的是形成学生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语言能力。注重交际的外语教学法逐渐被发现难以满足现代外语教学的要求,这促使学界开始探讨和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相互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结论显示:文化差异是导致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外语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而不是交际语言能力,即能够与目的语国家文化代表进行交际,包括理解本国语言和本国文化局限性的能力,以及在遭遇别国文化时转换语言和非语言规范的能力。跨文化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跨文化教育实现的。本国文化事实以及目的语言国家的文化事实是跨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地域辽阔 ,横跨欧亚两大洲 ,夹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在世界文化图景中 ,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民族间隔着一层“铁幕”,它总会摇摆于东西方之间。特殊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特性格。他们在大敌当前时曾表现出非凡的爱国热情 ,勇敢顽强 ,不怕牺牲 ,但在和平时期 ,一些俄罗斯人又显得懒散 ;俄罗斯拥有堪称世界瑰宝的芭蕾舞艺术以及杰出的音乐、文学和绘画作品 ,但在日常生活中 ,一些俄罗斯人又不太看中较高的物质文化。思考这些现象时 ,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俄国诗人丘特切夫的诗句 :“用智慧理解不了俄罗斯 ,用一般标准衡量不了俄罗斯。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与美国的文化渗透存在着因果关系。在思想源头上推行意识形态弱化论、在文化源头上动摇传统俄语语言规范、在学术研究上推动全球化理论问题研究热潮、在大众生活领域抢占文化生活空间、在国家政治策略上实施非暴力政权更迭战略,是美国对苏联文化渗透的主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其突出特点是形式温和、手段细腻、影响广泛、过程持久、途径便捷、外呼内应。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越南对文化外交的重视程度也显著增强:不仅将其列为外交三大支柱之一,还通过文化节、展览会、媒体、旅游、语言推广、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同国际社会开展文化交流、展示越南文化魅力。这些措施为越南弘扬民族文化本色、提升国家形象、促进国际交往等创造了积极条件,而其中所呈现的问题与挑战也值得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蒙古统治时期的俄罗斯文化,既有外敌入侵带来的枯萎和凋零,也有其独具魅力的时代特征。这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爱国主义是文学创作的主旋律;民族觉悟和国家意识日益强烈,联合的倾向不断地深入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罗斯文化愈来愈具有全俄性质;异端思想日益传播;关注人性,诠释文化的人文精神;蒙古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不相融性。  相似文献   

14.
黄奇 《东南亚》2009,(2):81-83
由于地缘文化的关系,作为越南民族通用语言的越南语在其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固然受到了来自中华古文明、古印度文明、东南亚文化等诸多语言、文化因素的影响,但其语言自身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从论述越南语中的叠音词现象入手,分析越南语的一些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5.
Musa Ndlovu 《Communicatio》2013,39(2):268-290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rtain South African media corporations, growing post-apartheid Zulu media platforms, the size and diversity of Zulu-speaking media consumers, and the historical socio-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Zuluness’. This relationship, this author observes, manifests largely through media corporations’ increasing recognition of Zulu people's pride in Zulu (i.e. the language) and ‘Zuluness’ – all of which are historical products of various forms of socialisation. Coopting this pride, profit-driven media corporations are commodifying Zulu and ‘Zuluness’. This commodification via the establishment of Zulu media outlets is paradoxical: 1) it is a transformation of a public and open Zulu cultural sense of ‘being’ into institutionally determined commodities exchangeable for revenue, for the ultimate benefit of media owners other than the masses of Zulus themselves; 2) it is a form of commoditisation that gives Zulu a linguistic profile that has historically been accorded only to English and Afrikaans. This article's argument is further briefly articulated through various intellectual frames: Graham Murdoch and Peter Golding's conceptualisation of critical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s and culture (2005); John and Jean Comaroff's anthropological analysis of commercialisation of ethnicity (2009); and, for South African specificity and precedent, through Herman Wasserman's reading of Afrikaans media corporations’ commercialisation of Afrikaans language and identity. Then the question is: What does the explored relationship mean for South Africa's multilingualism?  相似文献   

16.
同在东北亚文化圈中的日、韩、俄、蒙、中5个国家有着相同的儒学文化和相近的地理文化这种宏观文化氛围,而各国间不同的语言所引起的文化因素的微观差异使这一地区呈现出国家和区域特色。文化背景不同,其价值观、道德观就不一样,而由此所产生的不同发展理念,决定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东北亚5国由于地理上的接近以及汉字文化和儒学、佛教的影响,使各方在沟通和理解上比较容易,这种文化同质性是东北亚各民族进一步发展固有文化传统,建设和平共处、文化交融、互利互助、经济合作、繁荣共享的区域构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海外华文媒体被赋予了传承中华文化的功能。作为重要的海外华文报刊集中地之一,东南亚华文报纸如何发挥其作用,成为学者们关注的话题。本文以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四国华文报纸为例,运用传播学的某些理论对它们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实践进行归纳分析,并指出其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不是纯粹的文化问题和文化现象,而是与安全具有广泛的内在联系。在网络空间本身已经全球化的时代,有必要从国际安全的视角审视网络文化。理想的网络文化是一个能够维系自身运转、净化和完善的体系,具有三个与安全相关的功能:传递功能(以信息技术实力确保信息文化流动的顺畅和安全)、纠正功能(纠正错误信息和越轨行为)和塑造功能(塑造观念、行为方式和组织方式)。这三个功能分别对应三种类型的国家软实力:第一,以信息传播和文化内容为基础的网络空间软实力,主要是指信息传播实力和网络文化产品的吸引力。第二,以外交劝说和外交质量为基础的网络空间软实力,即运用传统外交和公共外交等方式纠正有危害性的信息和越轨行为的能力。第三,以国家利益和国际道义为基础的网络空间软实力,指建构国家文化、国家形象和国际声誉的能力。网络空间软实力是数字化时代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未来国力竞争的焦点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