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王剑 《思想战线》2011,(Z1):284-285
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凡有权力之处,不管权力的大小多少,都有腐败的可能。所有的腐败都是以权力为中介,并围绕权力这个轴心展开的,离开权力,腐败就会失去生存的空间。因此,反腐败就必须制约权力,否则我们在其他方面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制约权力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二是以权利制约权力;三是以道德制约权力。在实践中这三种途径的权力制约应该整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既防止滥用权力,又充分体现权力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卢尚涛 《传承》2011,(5):84-85,88
腐败是现代社会的毒瘤,也是现代国家最大的腐蚀剂。权力腐败则是腐败的核心,它不断侵蚀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如今,各个国家正在逐渐加大对权力腐败的惩治力度,以控制权力腐败。通过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三个方面指出权力腐败的基本危害,并提出惩治对策,即基于权利、社会和权力三个方面建立一个完善的权力制约体系。  相似文献   

3.
所谓权力腐败,指的是执掌权力的某些机关或干部背离公有权力的性质和原则,把权力私有化、关系化、特权化、商品化,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权力腐败的实质是公有权力被滥用。因此,遏制权力腐败除了以德倡廉、以俸养廉,最根本的是通过加强监督、立法制约权力,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  相似文献   

4.
一、市场经济是权力腐败的根源吗? 所谓权力腐败,是指政府官员以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权力腐败的表现多种多样,如行贿受贿、滥用职权、权钱交换等等,但最典型的则是权钱交换,即以权力换取财富。不过,不论权力腐败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其本质都是以权谋私。 在私有制社会,国家政府的权力虽然形式上是“公有”的,但实质上则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既然权力腐败就是以权谋私,那么,以形公而实私的权力来谋取私利,就是完全合乎逻辑的,根本没有谋或不谋的区分,而只有谋大私与谋小私、非法谋私与合法谋私、谋眼前之私与谋  相似文献   

5.
不仅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相对权力同样导致相对腐败。绝对权力的腐败是专制下的腐败,相对权力的腐败是法治下的腐败,即法治堕落为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韦伯式的官僚主义",即执法和司法官员的行为僵化;另一种是"阿伦特式的官僚主义",即执法和司法官员的冷漠无情。拒斥和批判这种以法治为名的官僚主义,正是从古至今中国政治伦理的关键所在。不同于西方法治视野下的"腐败"重在"徇情枉法",中国传统政治伦理中的腐败在于"以权谋私"。相比于不守法律的绝对权力和绝对腐败,被法律腐化的相对权力和相对腐败,是"无药可救"的腐败。如何避免堕落为"僵化冷漠"的官僚主义,是法治建设中最应当警惕的危险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腐败主要是体制性腐败,应该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分析;腐败行为是“权力的资本化”,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就是“权力的寻租”现象;腐败生长于权力又受控于权力,用权力制约权力是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权力需要制约,失去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构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机制,必须实行适度分解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市场规范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的途径和办法,预防和遏制权力蜕变和腐败。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腐败问题进行经济学与政治学的比较研究,形成以下观点:腐败是政府官员以公权谋私利的非法行为;腐败是经济效率的漏斗,是政治稳定的大敌;腐败的存在以非市场权力及其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为前提;以净收益的存在为内在动因,以权力制约的软化为外部条件;挖掉腐败赖以滋生的体制基础,硬化权力制约机制,是标本兼治的反腐对策。  相似文献   

9.
权力与腐败相伴而生,有权力就可能滋生腐败,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就必然走向腐败。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必须重在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要以权力制约监督权力,以民主制约监督权力,以法制制约监督权力,规范领导干部的权力运作行为。  相似文献   

10.
试论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的核心和要害是权力腐败。权力腐败导致社会财富流失,直接影响经济建设,严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动摇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威胁社会的稳定。权力的自蚀作用,权力的过分集中,监督制约机制的松散、不健全,腐败分子经不起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考验等是造成权力腐败的重要原因,反对权力腐败的关键是权力制约。  相似文献   

11.
试论党政干部的隐形腐败及克服对策●杨常青刘刚强一隐形腐败的表现形式隐形腐败是权力腐败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转换形式,它的实质仍然是权力商品化,即把人民所赋予的各种各样的权力当作特殊商品投入到市场乃至整个社会中进行交换,以权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隐形腐...  相似文献   

12.
资产阶级学者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容易乱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乱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约束权力。权力不受约束必然产生腐败。”权力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权力有三个特性。即:阶级性、强制性、腐蚀性。权力自身客观存在的腐蚀性,加以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则是腐败滋生的总源头。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虽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社会腐败,如卖淫、嫖娼、吸毒、贩毒、拐卖妇女儿童等,但我们  相似文献   

13.
李菁怡  周建 《前沿》2010,(22):58-60
公权私用和以形式代理代替实质代理,是公共权力根本性的悖论,这种悖论的后果是权力腐败的发生成为公共权力"设计的产物".本文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对公共权力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解析公共权力健康运行的机制,提出可以通过促使公共权力运行机制的良好运转来有效地预防权力腐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微权力"也是权力,"微腐败"也是腐败,权力必须受到监督,腐败必须受到惩治。基层党员干部权力虽"微",但是,一旦滥用权力导致腐败,就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治理农村基层"微腐败"要抓住问题的关键,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局出发,着力构建基层贪腐有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一般认为在这句话里表达的意思是权力必须有某种约束,没有约束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由这句名言我们开启的制度设计是权力应有所约束。但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也许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停留在权力必须约束,停留在权力必须监督。事实上,这句名言中的“权力”如何界定?“腐败”如何界定?“绝对”如何理解?为什么权力天生具有腐败的倾向?为  相似文献   

16.
李国基来稿在论述腐败的根源时说:当今社会日趋严重的腐败现象,人人痛心疾首。究其根源。首先,是政企不分,导致对权力的需求大。政企不分,实行的是“权力经济”既然权力能直接产生利润,收买权力以争取优惠政策的行贿进贡、“烧香拜佛”等腐败行为必然盛行。喊了多年的放权,之  相似文献   

17.
权力腐败是指“为谋取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侵犯公众利益,破坏某种现存社会关系的行为。”我们知道,在社会主义中国,任何一位领导者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给予的,都属公共权力。如果权力当事人利用被授予的权力谋取私利就是权力腐败。   权力腐败的产生离不开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利己主义的思想动机,二是权力机制的缺陷。前者是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后者是外因,为权力腐败的施行提供可能。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学说原理,内因是前提条件,是“因”之所在。因此,权力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掌权者在自己的意识形态上走入了歧途。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年来反腐败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腐败本质问题界定、腐败行为特征及其成因、腐败测度、反腐败策略四个方面,对我国反腐败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本文提出,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特殊权利的一切行为。当前我国腐败行为呈现出绝对权力腐败猖獗、从滥用公共权力向滥用公共资源转变、腐败手段更加复杂和隐蔽、灰色腐败倾向明显等新特征。滥用权力的欲望、官员的经济理性、公共权力寻租、行政监督缺位、行政道德失范是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中国应创新腐败测度方法,科学测度腐败程度,推进反腐国际化。客观权衡腐败零容忍、全面反腐、权力反腐的利弊,综合使用经济处罚、道德教育与法律惩处手段,加强对腐败行为的行政监督。  相似文献   

19.
权力腐败是我国社会肌体上的一个毒瘤。在腐败产生的根源上,学者们往往过于注重政治、经济、文化分析,侧重主体论、环境论、寻租论等论点,忽视了权力腐败产生的伦理道德因素。笔者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腐败产生的伦理道德根源也应纳入我们研究的视角。从伦理学视角透视权力腐败的根源,一是权力持有者个体道德已经变异,出现了人性蜕变,有了权力腐败的动机;二是整个社会道德出现了多元化,已经具备了容忍权力腐败存在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20.
江博 《理论月刊》2004,(5):59-60
权力寻租与腐败密不可分,权力寻租最终可能导致腐败滋生。本文分析了权力寻租和腐败产生的原 因,并提出了限制权力寻租、遏止腐败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