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谈两则     
“尽量让读者满意” 题目打了引号,意在说明不是我说的。我只是个读者,如果有谁问起来,我当然有这个要求。但像我这样的人要求又有什么用呢?再说,说这话的人最好是作家。只有作家们这样认识到了,这话才能真正变成现实。所以,题目上的这句话,不仅要读者说,最好要作家们去说。 可现在没有几个作家这样说,尤其是在心里这样说。有人至多不过在嘴上说说而已,还有不少作家连嘴上也不这样说。这样做的结果,现在大家都看到了,这就是:文学期刊不好卖呀,多少作家写的小说散文进了废品站呀,更不用说一家又一家刊物没有去“尽量满足读者…  相似文献   

2.
刘建明 《党课》2013,(6):71-72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倡每日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显然,这种“每日四问”与春秋时期曾子坚持的“吾日三省吾身”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充分体现了其可贵的自省意识。  相似文献   

3.
在梨园界有句行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唱戏、唱歌若此,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练习,不断的练习,确实太重要了。在不断的练习里,你终熟能生巧。记得读初中时,我曾问一位作家:“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位作家说:“多写多练。”当时,  相似文献   

4.
科技改变生活,自从发明了导航仪,出门都不用问路了。三个日本青年去澳大利亚游玩,在当地租了辆车,也是在导航仪带领下,一头扎进了大海,差点丧命。这是占人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人怎么可能被机器控制?科幻电影《机械公敌》表达的正是这种焦虑,当伯金少尉被智能机器人追杀时,不由得哀叹:“我开始怀念过去的好日子了,那时候只有人才能杀人。”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那里有很多教条主义者,为什么有这种现象?也许有这么一种原因: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太高,威信太高,在推行这种理论时,许多人都深信不疑,于是,大家都把它当作绝对真理,把马克思的话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那当然就可以照搬照抄,这样...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每逢上朝时,都乘一辆破车,拉车的也是劣马。齐景公见后说:“我给你的俸禄少了吗?怎么乘这么不好的车马?”晏子回答说:“依靠君王的恩赐,我能穿暖衣,吃饱饭,有破车劣马以供我用,已经满足了。”之后,景公派人给他送去一辆大车和四匹好马,往返数次他都不收。景公很不高兴,忙召见晏子说:“你不接受,我也不乘坐。”晏子回答说:“君王命我监察百官,我节制他们的衣食用项,来养国家的百姓,即使这样,也还是怕官吏们奢侈靡费而不顾及自己的行为。如今赏我大车良马,君王乘驾这种车马,我也乘坐这种车马,如…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作家张抗抗在江苏省常州市签名售书时,收到了一位老读者给她的一封信。信中列举了她书中的文字差错。张抗抗看过后,发现那些错误全都存在。她不仅找到了这位老读者,当面表示感谢,而且在以后的书中和许多场合,都提到这件事,多次检讨自己。她说:“有许多是我原本疏漏或是无知。那太多的瑕疵,至今令我汗颜。我虽已写了几百万字的作品,但许多汉字的正确用法,尚未掌握。面对别人的批评,我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还有敬佩和惭愧。”一个在文坛上有名的作家也有败笔的时候,那么一个从政当官多年的人呢?工作中是不是也有“败笔”…  相似文献   

8.
悲剧是什么?西方著名思想家和作家有诸多见解和主张。中国女作家池莉更是提出了平民悲剧理论。最能体现她这种悲剧意识是其代表作《烦恼人生》.作品基于特定的时代和社会现状,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表现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悲剧意识:生活程序化与个体的无助感,他者的监视与个体的压迫感,伦理道德与个体的压抑感.  相似文献   

9.
陈鲁民 《奋斗》2007,(5):62-63
作家冷夏在《霍英东全传》中,记录了她与霍英东先生的有趣对话。作家问:“你从商已有半个世纪.回过头来看自己走过的路,应该有个自我评价。假如人生满分是100分.那你给自己打多少分?”霍英东连想也没想就冲口而出:“不止100分.起码100多分。”他沉吟片刻,解释说:“为什么给自己打100多分.是因为几十年来.我不单只是自己赚钱.还帮别人赚钱。  相似文献   

10.
国有资产流失:怎样看?怎么办?于吉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近年来人们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有几种不同的看法:有人在列举了种种流失现象之后,认为国有资产管理上有一个大"漏斗",大声疾呼,必须堵塞漏洞,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这是耸人听闻,言...  相似文献   

11.
丁玲是20世纪中国文坛最有才气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一生富于传奇色彩,早期追求个性人生,最终成为一个革命作家。丁玲的代表作有《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等,后者于1951年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1933年5月22日,有一位外国友人访问鲁迅,问道:“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您认为谁是无产阶级代表作家?”鲁迅回答说:“丁玲女士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作家。”能够得到鲁迅先生如此赞誉的中国女作家,在当时只有丁玲。而丁玲的情感世界,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一生中经历了四段情感和婚姻,记录了这位女作家的欢欣与愁苦、幸福与磨难。  相似文献   

12.
一、国学为什么热? 问:现在社会上又兴起了新的一轮国学热,男女老少都津津乐道地说历史、谈传统,古籍解读类的书籍也十分畅销,请您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答:应该说这种现象跟中国的经济崛起有关。经济崛起,提高了中国人的自信心。自信心有了,就觉得自己传统的东西有价值。过去几十年老批判传统,就是因为经济不行。贫穷落后,那时候没有什么自信心,老觉得自己的什么都不行,连月亮都觉得外国的圆。  相似文献   

13.
曾晖 《廉政瞭望》2013,(5):20-21
曾经有这样一个段子:几个朋友一起喝茶。甲感叹:“今天又挨领导骂了.心理不是滋味。”乙附和:“我也经常被领导骂,感受都是一样的。”丙补充:“只要受人领导,谁没领教过挨骂?不足为奇。”兄弟仨都说自己习以为常,但终究有一事不解——领导为什么爱骂人呢?  相似文献   

14.
《天津支部生活》2007,(12):61-61
如今人们在家做饭,煎炒烹炸时,都会打开抽油烟机.这时,不知您是否会想到:做饭产生的油烟都哪里去了?这个问题很简单,不都抽到室外去了么?是啊,的确是抽到室外去了,自家是干净了,可大气环境不也被破坏了么?传统的厨房设备主要是靠空气泵将油烟排放到空气中,这种方式实质上并没有将油烟消灭,而是将油烟转移,油烟里的有毒成分排放后会产生对环境的污染,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5.
荒诞de见识     
大学能否培养作家,这个问题在过去几乎算不得是一个问题。许多大学都开设创作课,目的也很明确:这里就是要培养作家。沈从文先生当年在西南联大开过三门课,其中有两门都与创作有关。但在当代,就成了一个问题。北大中文系每一届新生入校,照例要对这些陶醉于作家梦的学生们猛泼一盆凉水:大学不培养作家。对这样一个见识,我一直很不以为然。说大学培养不出作家,乃至认为在大学任教的人都无法或不宜从事文学创作——此说已维持了许多个年头。经一代又一代人的反复诉说与强调,几乎使人相信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真实,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相似文献   

16.
2000年新年前夕,德国托斯托夫市政府设晚宴欢迎来访的中国作家,席间约定第二天上午10时到市政府采访,由D·M副市长接待并回答问题。第二天上午九时,德国汉学家查艾克博士来电话说,副市长一时没有汽车,想跟中国作家同车前往。副市长居然没有专车,中国作家决定从这个问题开始采访:“请问副市长,像您这样的重要官员该有自己的专车和专职司机吧?”“我有专车,但和贵国的不同,我的车是自己花钱买的。专职司机倒是有,上帝安排我当专职司机了,是没有报酬的职务。”“执行重要的公务怎么办?”“今天会见中国作家就是重要公务…  相似文献   

17.
不忘鲁迅     
中国现当代究竟涌现了多少作家?人们不得而知。这些作家究竟创作了多少作品?人们大概也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些作家往往被人们尊崇为大师,得到读者发自内心的崇仰。而鲁迅就是这样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堪称顶级的大师。作为中国新文学创作的开拓者和先驱者,鲁迅在小说、散文、诗歌、散文诗等领域中作出了崭新的建树。这些作品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奠基石和纪念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杂文不仅跟他的小说同样并峙高峰,而且这种由他所开创的文学体裁,既是深刻理性的思想结晶,却又包含着烈焰般的情…  相似文献   

18.
金丽 《当代党员》2014,(11):75-75
很多人都会问:现在诗歌没什么市场,你为什么还要写?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因为人类很多思考都没有具体回报。比如说一个哲学问题,一个关于数学基础的问题,它们都没有回报,但人类仍然花了很多心思在上面。诗歌跟这些基础研究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9.
闫志民  徐遥 《党建》2009,(6):7-9
本刊记者:有大学生给编辑部来信说,马克思主义是在西欧产生的理论,西欧很多国家都没有实践的理论,我们却要作为惟一的指导思想,这合理科学吗?据我们调查,一些在校的大学生也都有相同的疑问,您对此怎么看?  相似文献   

20.
论做官的“诀窍”谷正雄按理说,干任何事情都是有"诀窍"的。机械做工的诀窍在于"杠杆原理",打胜仗的诀窍在于知己知彼,作家搞创作的诀窍在于深入生活,读书的诀窍在于勤于动脑,经商的诀窍在于童叟无欺、货真价实等等.据说做官也有"诀窍"。这"诀窍"何在?《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