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刑法对犯罪分子的自首和立功的刑罚制度,充分体现了既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决不手软,同时又坚持坦白从宽的方针。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了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总则第30条规定了单位犯罪的概念,第31条规定了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分则中规定单位可以构成的犯罪多达120余种,涉及近100个条文。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单位犯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达成了一些共识,但也存在着诸多分歧。本文结合我国的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对单位犯罪范围的一些分歧谈一些看法。  一、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但是,关于其中的各类主体在一些具体或特殊情况下能否成为犯罪主体,还有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探讨。1 单位的内部组织或分支机构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总则第30条规定了单位犯罪的概念,第31条规定了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分则中规定单位可以构成的犯罪多达120余种,涉及近100个条文.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单位犯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达成了一些共识,但也存在着诸多分歧.本文结合我国的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对单位犯罪范围的一些分歧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修改后的新刑法,首次对单位犯罪作了总则性的规定。新刑法总则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新刑法分则也在多处具体规定了单位犯罪的类型。至此,单位犯罪作为一项完整的司法规定,从总则至分则已被正式而全面地载入我国新的刑事法律体系之中。笔者认为,单位犯罪的实施,反映了单位犯罪的某种主观心理状态,即单位犯罪意志,这种意志是区别于自然人犯罪的一种有组织的整体意志。在这种整体意志支配下,犯罪主体以单位的名义,为单位的利益,而实施了有意…  相似文献   

5.
我国1997年刑法典把单位规定为犯罪主体之后,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围绕单位能否成立自首、成立要件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至今未形成统一意见。事实上,单位成立自首有充足的法理、法律与现实依据。单位自首包括一般自首、准自首和特别自首三种类型,各种类型根据不同的投案实施者需要不同的成立要件。单位与单位成员之间是特殊形式的共犯,单位自首对单位成员具有推定的自首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法人制度的不断完善,法人这一特殊的社会组织与人们的联系日趋紧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同时,法人实施的破坏经济秩序、危害人身安全等犯罪现象日益突现,法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犯罪主体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刑法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美国纽约州的刑法典中关于法人犯罪规定的探究,揭示其与我国刑法中单位犯罪的区别,从而为我国单位犯罪的刑法理论之完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此规定被认为是类似于大陆法系中原因自由行为的立法例。所谓原因自由行为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的使自己陷入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而实施犯罪的行为,因其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所具有的社会危害性理应对此行为进行处罚。但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并不严谨,故此有必要在我国刑法中引入原因自由行为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对医保诈骗行为如何定性处罚,理论分歧严重,司法乱象横生,极大地损害了法律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刑法》第30条和第266条立法解释的出台只是解决目前司法困境的权益之计,其将医保诈骗行为定性为诈骗罪不符合刑法对犯罪的分类标准,对单位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只追究自然人的刑事责任有悖于刑法设立单位犯罪的初衷,并且突破了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等原则的基本要求。要科学合理地解决医保诈骗行为的定性处罚问题,可以借鉴域外社保制度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新增社会保险诈骗罪,规定社会保险诈骗单位犯罪,这既可以解决医保诈骗行为的司法定性处罚乱象问题,平息相关理论争议,又可以消除人们对立法解释合理性的质疑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刑法基本原则相违背的担忧。  相似文献   

9.
商业贿赂犯罪是指市场主体在商业交易过程中侵害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的行贿受贿行为。它与我国刑法第163条、第164条有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工作人员的贿赂犯罪以及刑法第385条至第393条有关国家工作人员的贿赂犯罪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与联系。有鉴于商业贿赂犯罪的独立品格,我国刑法应对其单独立法,内容上包括上述两类贿赂犯罪的主体在商业交易中的贿赂行为,体系上隶属于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第八节"扰乱市场秩序罪"。由此实现了我国贿赂犯罪的体系从以主体为标准的二分法向以客体为标准的三分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自首从宽,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刑罚制度。但由于我国的立法尚不够完善,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如何正确理解和掌握自首从宽处罚等有关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一、自首的概念和自首构成的条件所谓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向司法机关或者有关单位自动投案,如实地交待犯罪事实,接受审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责任评价的时间起点是犯罪的预备行为。我国刑法以处罚预备犯为原则,有助于严密刑事法网,将犯罪遏制在萌芽阶段,充分发挥刑法预防功能,但其与现行的犯罪构成理论相矛盾,与刑法谦抑精神相违,缺乏实践操作性。刑法第22 条已经名存实亡,成为一种无意义的重复规定,建议修改刑法时予以删除,同时将一些严重犯罪的预备行为规定为独立罪名。  相似文献   

12.
自首作为一项刑法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1997年刑法在总结多年来自首制度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了有关自首的规定。司法实践证明 ,自首制度在同犯罪作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稳、准、狠地打击各种犯罪 ,把当前的“严打”斗争不断引向深入 ,每一个法律理论工作者和司法实践工作者都应该正确地理解、把握和适用自首这一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认为,酒驾须受刑法第13条"但书"条款约束,不应一律追刑。我国《刑法》总则第13条规定的是犯罪的概念,根据该条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其中,"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相似文献   

14.
亲告罪(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与非亲告罪是刑法中犯罪的一种重要的法定二元分类,从立法例上看,我国历史上,以及目前国外都存在关于亲告罪自首的特别规定,作者通过比较、分析、论证,建议我国应对亲告罪自首作出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15.
我国1997刑法第182条将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行为规定为犯罪,1999年刑法修正案将操纵期货交易价格的行为纳入刑法第182条的规制范围,2006年刑法修正案再度对刑法第182条予以修正。至此,刑法第182条适应了社会生活发展变化之需,加大了对操纵证券、期货交易市场行为的处罚力度。但刑法第182条将操纵证券市场的行为与操纵期货市场的行为混合规定,不符合经济行政法规对证券、期货市场规制不同步的现状,应分款予以规定;本条采取叙明罪状的规定方式,不符合本罪作为行政犯的基本规定方式,应规定为空白罪状。“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不能准确限定本条规定之罪的外延,应取名“操纵证券、期货交易市场罪”。  相似文献   

16.
王鹏祥 《求索》2010,(4):137-139
由于单位犯罪立法的不明确,加之受传统的以自然人犯罪为基础的刑法理论的束缚,我国单位犯罪立法存在着概念模糊,主体规定欠妥,罪过形式不明,单位自首和单位累犯缺乏依据,刑罚设置不合理等缺陷,导致司法实践中在处理单位犯罪时遇到诸多疑难问题,我们应当将单位犯罪概念法定化,完善刑事立法,以更好地打击单位犯罪,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 新刑法在总结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立功”作了明确界定,弥补了原刑法的不足。其中第68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犯罪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一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鼓励犯罪分子检举揭发,戴罪立功起了重大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不完善之处。笔者认为,该条规定尚缺一个自首后一般立功的从宽幅度。首先,从立法意图看,新刑法第68条的立法精神,总的  相似文献   

18.
自首从宽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刑罚制度 ,也是一项重要的量刑法定情节。自首的两个构成要件是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其中更应该注意的是关于余罪自首的法律认定。刑法规定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这一制度对感召犯罪分子主动投案 ,鼓励犯罪分子改过自新 ,有效惩治犯罪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车来,我国立法机关在刑事立法中已确认法人(或称单位,以下亦同)实施某些经济犯罪,可以成为犯罪主体,它突破了我国传统的刑法理论和刑法典的规定,表明我国刑法改革已经起步。本文拟就法人犯罪主体地位的全面确认,将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刑法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一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身份犯新论     
徐留成在《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9期撰文认为,身份犯是一类犯罪,并非指一类犯罪人。作为一类犯罪的身份犯,是指法律规定的以实施犯罪的行为者在行为时所具有的刑法身份为定罪要件或法定量刑情节的犯罪。刑法身份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定罪量刑具有影响的一定的个人要素或一定的单位附属条件。包括自然人刑法身份与单位刑法身份。类罪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