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判明”规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判明情况是法律对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前作出的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诸种原因,人民警察有忽视这一规定的情况。探讨判明情况的必要性、操作标准和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助于逐步完善人民警察武器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社会治安形势的变换,使得对民警依法正确使用武器警械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民警更加有效、规范地使用武器,必须加强科学规范的实战训练。武器使用对熟练性、技巧性要求比较高,平常不使用,剑会生锈,人会生疏,关键时刻就会猝不及防。近年来,厦门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以下简称警校)按照"培训跟着警情走"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耀宇  林笛 《人民公安》2014,(14):10-13
<正>依法使用武器警械是法律赋予人民警察的权利,只要合法、规范地使用枪支,就无需有后顾之忧;而民警依法使用枪支,目的就是为制止犯罪、保护民众,群众更无需担心。面对严格的枪支管理使用法律体系以及社会舆论压力,一些民警仍然不敢"安心"用枪,同时也有一些群众对"频频上镜"的民警配枪存有疑虑。对此,本刊记者采访的相关专家肯定地表示,依法使用武器警械是法律赋予人民警察的权利,只要合法、规范地使用枪支,就无需有后顾之忧;而民警依法使用枪支,目的就是为制止犯罪、保护民众,群众更无需担心。  相似文献   

4.
人民警察的武器使用权,是国家法律赋予的一项重要权限。由于武器具有直接的杀伤力,操作时又有较强的专业性,武器使用权的行使稍有不慎,就会对公民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危害,从而导致警民关系紧张,影响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威和执法形象。为确保人民警察依法正确使用武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人民警察武器使用权的法律适用研究,并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合理规范、制约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人民警察武器使用权的行使原则剖析人民警察武器使用的全过程,不外乎判断和衡量两个阶段。首先要判明是否可以使…  相似文献   

5.
<正>使用武器是警察执法的最高武力等级,也是每名民警应当掌握的技能之一。以昆明3·01暴恐案件为节点,公安部将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培训要求提升到了较高层次。目前,各地民警的武器使用能力已有了较大提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笔者发现,与训练时长、弹药消耗量相比,  相似文献   

6.
事件起始:2007年8月27日,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向外界宣布:警方将专门抽调30名民警和40多名联防队员,组成打击抢劫抢夺的专业队,通过便衣巡逻守候,对"两抢"分子实施现场擒捉。专业队在打击"两抢"犯罪活动的过程中,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武器和警械使用条例》,"对拒捕劫匪,依法使用武器,必要时果断开枪将其击毙。"并随即在街上挂出"抢劫拒捕、当场击毙"的标语。  相似文献   

7.
郦树龙 《公安教育》2008,(10):39-41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是实施警察权的最高形式,因为一旦使用,极有可能造成犯罪嫌疑人非死即伤。而在实战过程中,由于引发矛盾错综复杂,执法场面瞬息万变,射击时机稍纵即逝,加上对峙双方剑拔弩张,高度紧张,而射击的角度和光线又不能随心所欲,更使射击的效果和针对性受到影响。在现实斗争中,一方面我们要求民警尊重生命、尊重人权,慎用警械、慎用武器,另一方面斗争形势更趋复杂,暴力抗法、袭警事件不断发生,民警伤亡有增无减,所以如何依法、正确、有效使用武器,成为当前基层公安机关领导和广大民警感到困惑的焦点、敏感问题,本文就警察使用武器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一、警棍下劈击击打实施条件《人民警察法》第11条规定,为制止严重违法犯罪活动的需要,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警械。《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7条第五项规定,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控制对象不服从指令、采取暴力行为攻击民警等情况,民警在遇到此类警情时,经口头警告无效后,可以使用警棍下劈击来制止其违  相似文献   

9.
<正>三穗"5·30"民警用枪事件由于案件发生、案情演变、处置经过、武力应对、武器使用等极具代表性,很具研究价值。笔者深入分析此案,意在为民警应对暴力行为的武力使用提供科学建议,促进基层民警武器使用的技战术规范发展,强化基层民警敢用、会用、善用武器意识。一、案件概况2014年5月30日22时31分,贵州三穗县某夜市摊有一嫌疑人持菜刀狂舞乱砍,追逐威胁群众。民警接警后迅速赶往现场,在处置过程中,出警民警遭受暴力袭  相似文献   

10.
正针对近期发生的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为积极应对当前反恐维稳的严峻形势,全面提高基层一线民警的应急反应和综合实战能力,武汉市人民警察培训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根据公安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依法使用武器警械专项训练活动实施方案》,在2014年5月12日至23日,举办了两期依法使用武器警械专项训练教官培训班(以下简称培训班),  相似文献   

11.
<正>警察在处置严重暴力犯罪时,既要合法合规使用武器,保护公共安全、他人和自身的生命安全,也要及时、准确地判明案件的性质和面临的危急形势,以避免在使用武器的过程中被社会公众质疑。警察使用武器的规定散见于《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实践中存在不便记忆、不易理解等问题,特别是在接处警等环节,在紧急的状态下判断是否可以使用武器,更需要简便实用的方法来准确把握尺度。  相似文献   

12.
刘扬 《公安教育》2011,(1):34-40
<正>接处警行动是基层一线民警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面对严重暴力犯罪案件频发,尤其是暴力袭警愈演愈烈,这更需要公安民警在紧急情况下,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9条的规定,使用武器制止暴力犯罪行为。然而,长期以来,基层民警对于接处警中  相似文献   

13.
海波 《公安教育》2020,(2):34-38
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部署开展的全警实战大练兵,对强化全警实战训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射击能力是人民警察的必备技能,射击训练是警务实战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警在射击考核中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射击水平的发挥,在现场执法武器的使用过程中,民警使用武器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警的个人心理素质。可见,在射击教学中对民警开展心理调控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使用武器应注意的问题王博冰1996年7月国务院公布了《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目前一些地方的执行情况看,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当用武器而不用,不仅民警自身遭到伤害,而且客观上放纵了犯罪;不该使用武器却使用,造成不...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警务用枪受限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民警遭暴力袭击的伤亡数居高不下,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地非正常地限制了民警使用武器.这主要是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忽略了民警自身的安全保障;对警务工作危险性、突发性的特点认识不足;枪支管理法规缺乏完整性,枪支使用部分环节出现盲区.要解决这一问题:一要确立依法使用武器是人民警察执行职务必要手段和保障的理念.二要增强对警务工作危险性、突发性的认识,简化枪支管理使用程序.三要建立和完善枪支管理法规,确保警务用枪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周琼 《人民公安》2013,(16):24-25
在我国,涉及保障民警权益的法律法规多种多样,除了《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综合类法律法规,也有针对人民警察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等具体法律法规,更有不少针对某类具体工作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为我国的基本法之  相似文献   

17.
依法使用武器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是法律赋予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人民警察法》《枪支管理法》和《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佩带使用枪支规范》《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对人民警察申领持枪证时的武器训练、持枪上岗后的日常训练和依法使用武器等都进行了规范,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检验各地开展教育训练工作成效.福建省公安厅于2015年12月在莆田市人民警察训练学校举办第7次全省公安机关教育训练综合对抗比武考核活动、共有10支代表队110名民警参加了法律法规基本知识、信息化应用、体能、武器警械使用现场教学、警务技能和警务战术等6个项目的比武考核,漳州、泉州、莆田市公安局分获总成绩前三名。2015年,全省公安机关根据省公安厅党委关于"开展全警大教育、大练兵、大比  相似文献   

19.
方传新 《公安教育》2014,(11):35-37
正公安部于2014年3月14日印发了《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依法使用武器警械专项训练活动实施方案》,提出通过专项训练"有针对性地提高基层一线民警武器警械使用的法律素养和实战技能"。为了便于基层民警熟知使用武器的法律依据和政策规定,准确把握使用武器的情形条件,切实增强民警使用武器的法律素养,本文就如何准确理解现行有关警察使用武器的相关法律规定谈一点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一、警察使用武器权的法律  相似文献   

20.
一、使用武器的原则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了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原则:一是依法使用武器的原则,人民警察不得违反《条例》的规定使用武器。二是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及时有效地制止违法犯罪活动,而不是以伤害或者剥夺违法犯罪人员的生命健康为目的,因此,即使是依法使用武器,也要注意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对公私财产的损坏。应当说,上述规定对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原则作了比较明确和严格的限制,是不难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