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伪满14年期间,日本策划并实施了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其政策是通过“移民计划大纲”、派遣“试验移民”及“百万户移民计划”来进行的。日本移民政策的形成过程、各种类型的移民活动及通过国家与民间的管理机构对进入中国东北移民的管理,是为了把日本移民组织成武装集团,监视和镇压当地人民,以达到其长期侵占中国东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东北东部边疆城镇的演化是东北亚研究中的一个环节。清末民国时期是其重要的发展阶段,它在兴起中表现出的主要诱导因素是移民实边、体制调整、交通改观、边境贸易等;其城镇社会经济在这一过程里也表现出鲜明的区域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试论民国时期朝鲜移民大量迁入东北地区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初以来 ,朝鲜移民大规模流入与朝鲜接壤的中国东北地区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移民高潮。到 1930年 ,东北地区的朝鲜族人口已经增至 6 0 7119人 ,朝鲜移民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北各地 ,并在延边地区形成了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民国时期朝鲜移民大量迁入我国东北地区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的反动殖民统治迫使大批朝鲜人民流亡国外 ,而民国政府在东北大力实行丈放官荒和促垦政策为朝鲜移民的迁入提供了有利的历史契机和广阔的地域空间。与此同时 ,东北地区经营地主经济和富农经济的发展 ,导致农村劳动力雇佣的自由化和劳动力的商品化 ,使东北地区强化了对外来移民的收容力 ,从而为朝鲜移民的迁入和定居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4.
朝鲜半岛向中国东北的移民已有较长的历史 ,但在日本统治朝鲜半岛期间向中国东北地区的移民 ,却有其特殊的含义。“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军国主义实施的朝鲜人移民政策的结果 ,使我国东北地区特别是东北延边地区的朝鲜移民和日本移民大量增加 ,这一过程充分地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实行侵略扩张政策的本质和事实。  相似文献   

5.
随着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沙俄的移民和侵略,清政府逐步解除了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开始招民垦荒,以图巩固边防。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也把侵略的触角伸向这一地区。尤其是在日俄战争结束后,沙俄和日本分别将"北满"、"南满"划为各自的势力范围,以铁路为依托,逐步实行殖民统治。沙俄和日本的入侵使得清政府感到自己在东北的统治受到严重的威胁,为维持在东北的统治,进一步把东北的荒地全体开放。总体来看,这一时期清政府在东北地区招民垦荒政策的实施与日俄长期争夺东北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6.
满铁作为日本“国策会社”,在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过程中,通过设置调查机关、投资成立移民执行机构、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移民组织等活动,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日本移民侵略。由于满铁与日本军方特殊的密切关系,也必然决定了其在日本对中国东北移民活动中,扮演着策划者和执行者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满铁作为日本“国策会社”,在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过程中,通过设置调查机关,投资成立移民执行机构,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移民组织等活动,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日本移民侵略。由于满铁与日本军方特殊的密切关系,也必然决定了其在日本对中国东北移民活动中,扮演着策划者和执行者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从1905年到1945年间,日本政府在军事侵略中国的同时,对中国东北实施了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大规模移民侵略。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也走上了扩张军备和对邻近国家进行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大陆政策。日本"开拓团"(殖民扩张团,下同)是近代日本殖民扩张政策的产物。日本为了掩饰其战略意图和侵略行径,把侵入中国东北的日本移民团改称"开拓团",企图掩盖日本移民侵略的本质。准确地把握其政策形成过程,有助于深刻理解日本对东北实施移民的侵略动机和性质。从日本向我国东北大规模移民及其移民政策的变化过程来看,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上升为"国策"地位的国家战略行为,是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实行殖民扩张的重要手段,日本"开拓团"本质上就是"殖民扩张团"。  相似文献   

9.
自中国开展“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简称“东北工程”),对东北地区高句丽遗址的实地考察和历史解释公开以来,就引起了韩国关注。而随着吉林集安市高句丽遗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在地广人稀的中俄边境上,边疆人群对边疆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17世纪巴尔虎人从贝加尔湖以南内迁至中国东北,这是蒙古高原东部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部落迁移.整体迁移过程几乎牵动了大半个欧亚大陆的历史,涉及到久居南西伯利亚的巴尔虎、布里亚特人、17世纪蒙古高原上最强大的卫拉特集团和喀尔喀集团,以及大兴安岭与东北平原上附属于清朝的多...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东北地区水草丰沛,森林茂密,沼泽遍地。生息繁衍于此的东北先民,或渔猎,或游牧,或农耕。明清以来,尤其是清中期实行招垦政策以来,东北地区的荒田、草地、山林、沼泽,均得到了大面积的农业开发,造成农田系统对草地系统、森林系统、沼泽系统不断包抄与逐渐挤压,深刻影响了东北地区的作物布局与耕地制度。受此影响,东北地区种植业系统功能日益强化,而畜牧业系统、林业系统以及渔猎系统功能呈日渐式微趋势,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以及放垦政策的大力推行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2.
福建人移民海峡殖民地的历史颇早。海峡殖民地是清代尤其晚清福建人移民马来亚的集中地。在海峡殖民地各华人方言群中,除了1911年马六甲海南人比福建人略多之外,福建人所占的比重都是最大的。按人数看,19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福建人在马来亚各邦和各殖民地的福建人中占绝对多数。19世纪末20世纪初,福建人的儿童移民数远超过其他方言群及国籍的儿童移民,从厦门港出发移民槟榔屿和新加坡的福建人绝大多数是男性移民。1893年清朝廷正式废除海禁政策对福建人经厦门港移民海峡殖民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文德 《东南亚纵横》2009,(11):116-122
万历七年(1579)明设立的暹罗馆,是四夷馆中专门培养暹罗语翻译人才的机构。暹罗派握闷辣等人来华执教,为明朝培养了一批精通暹罗语的译学人才,从而保证了明朝后期与暹罗的政治往来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初,俄罗斯政府实行了“经济协议政策”,①制止了经济危机的发展。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俄罗斯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进一步调整,重点是加强财政-税收政策。俄罗斯经济虽有好转,但问题很多,十分脆弱,卢布继续走低已成定局,而议会和总统选举都会给经济带来影响,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发展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大连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与竞争中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辉 《东北亚论坛》2005,14(5):51-53
未来的十年间,大连把建设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作为目标,这必然会导致相关资源在该区域内进行重新配置,引发新一轮的竞争。面对这种自身主动性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连要获得更多利益,实现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与竞争中的主导地位,就必须不断地构筑在各个领域中的优势。第一,要搞好港口硬件建设,保证港口基础设施有一定的超前优势和先进性;第二,建设大连临港工业区,加强与东北腹地及省内其他港口的合作,拓展货源渠道,保证货源充足和运输顺畅;第三,成立大连港物流集团,通过在东北亚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或合作、并购等形式,构筑四通八达能保证实现综合运输的集疏运网络;第四,采取积极促进人力资源流入的政策,提高大连整体收入水平,建立吸引人才流入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初中俄签订互免签证协议后,大量中国人跨过边界来到俄罗斯寻找致富机会,这引起俄罗斯政府的恐慌和担心,开始对中国人逐渐实行越来越严格的移民政策。这些法律和规定为赴俄的中国人合法居留和就业筑起难以逾越的障碍,将大多数劳动移民排挤到非法领域。严格的移民政策影响了两国的经济贸易发展,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改善目前状况,促使中俄两国关系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多民族的俄罗斯联邦国家在转型期深为民族问题所困扰,为维护国家统一,联邦中央在政策措施方面、立法方面及思想理论上都采取了卓有成效的举措,使处于激化状态的民族关系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8.
美国调整南亚反恐战略:观察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至今已逾7年,南亚地区的反恐局势依然十分严峻。奥巴马2009年1月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后,宣布了一系列针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新政策举措,在地区反恐的框架内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开展积极外交互动,美国针对南亚地区的反恐战略调整初现端倪。新政策包括在决策层面注重阿富汗与巴基嘶坦的整体关联,强调军事和民政努力齐头并进,关切印巴和平进程并试图扩大介入等。这些措施表明奥巴马政府力图摆脱目前的困境,推动反恐战争,但其实际效果、局限性和不确定因素仍值得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on's attention, resources and reputation so tied to Iraq, the prospect for significant changes i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are limited in George W. Bush's remaining months in office. A new administration coming into power in January 2009, however, gives the United States a chance to revisit the changes to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mplemented after 9/11, as well as to consider any needed course corrections. The opportunity such changes in administration offers is a major strength of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 Clearly, now is the time to start thinking about such iss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