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析"中国威胁"论朱必任,曾伯林1992年以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政策被打破以后,继续和中国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同时又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所谓"中国威胁"的风潮,所谓"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观点有三:一是中国"经济威胁"论。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目前的经...  相似文献   

2.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这通俗简洁的“猫论”,给改革开放的前期,给当时的思想解放和冲破禁区,提供了巨大的理论支持和探索勇气。50年来我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猫论”功不可没。然而,今天人们似乎对它有些淡忘了。不妥。“猫论”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经济发展“台阶论”俞芳林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速度观──"台阶论"。"台阶论"贯穿于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始终,并占有十分突出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西方古代社会,分别出现了两种法治论:中国古代法家的"以法治国"法治论;古希腊雅典的思想家的"法治优于一人之治"的法治论。通过对貌似相同两种"法治论"的解析,可以发现中西"法治论"在内容和精神实质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这正是中西走上两条不同的"法治"之路主要原因。研究中西法治理论起源的差异,可以为当代我国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转型期党员价值观的嬗变杨凤超,尚东涛党的建设的基础在于党员,党员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党员行为选择方向和方式,关系着党的建设的质量。邓小平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①因此,事实求是地分析转型期党员价...  相似文献   

6.
"摸石头过河",是邓小平指导中国改革的一句至理名言。现在不少人提出,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水深末顶,摸不着石头了,故要修一座桥,这桥就是顶层设计。其实造过桥的人都知道,桥桩都是严实扎根在岩石层上的,要摸更大的石头才行。手是摸不着,要靠沉箱与钻机去摸。他们所以如此理解,是把"摸石头过河"同"猫论"一起,当做一种经验主义的临时措施,似乎是出于无奈。  相似文献   

7.
冯海波  崔伟 《前沿》2011,(21):22-25
西方学者率先提出了"中国模式"的概念,却并未就其内涵形成一致共识。西方学者用"中国模式"概念指称"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实质,故意忽略"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的最大特点———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考察"中国模式"概念产生的背景与过程,可以发现"模式论"是作为中国"威胁论""责任论""领导论"的替代品而出现的,虽然"模式论"有了难易否认的全新内容,却仍然不能改变其本质上的否定意义。真正意义上具有普适性的中国模式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8.
伍绍芳 《传承》2013,(5):46-47
长期以来,史学界一直存在着一种观点,认为陈独秀主张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阶级,即在民主革命胜利后经过较长时期的和平发展,无产阶级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种理论就被称之为"二次革命论"。将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进行比较,以期找到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想起那些猫     
唐辉 《福建乡土》2013,(3):25-26
一直以来,我总是时不时地想起那几只猫。2009年的春夏之交,我调到一个新的单位工作。当时,单位的食堂里养着两只猫,一只猫妈妈和它的猫女儿。猫妈妈一身灰色虎皮,而猫女儿长着黑白相问的皮毛。每当食堂开饭的时候,两只猫便会出现了,它们“喵喵”地叫着,是在讨食。这无非是两只极其普通的家猫,连名字都没有。我起初对猫的存在并不十分在意。  相似文献   

10.
刘澍 《同舟共进》2009,(11):34-36
"出死入生破旧笼,海南岛上皆东风,浇来都是英雄血,一朵琼花分外红"。这是郭沫若在新中国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大会上给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祝希娟的手书题词。祝希娟首次登上银幕,  相似文献   

11.
曾红宇 《理论月刊》2010,(6):175-178
建国以来,我国思想道德教育应和着时代发展的脉络,在教育导向上经历了"政治人"、"经济人"、"人是人本身"的演进趋向;在教育方式上经历了多样性、单一性、开放性的更替趋向;在教育理念上则经历了"灌输"论、"认知"论、"生活世界"论的递嬗趋向。对建国以来我国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趋向的分析,将为新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强 《求索》2010,(5):228-231
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内在本质、发展趋势和消亡途径,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劳资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劳资两利"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创新理论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典范。这一政策超越了劳资矛盾与冲突的"扩大论",提出了"调节论";超越了劳资关系存在与发展的"对抗论",提出了"合作论";超越了劳资问题根本解决的"暴力革命论",提出了"和平改造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中国模式的内在规律及机制的深刻揭示和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抽象;其所要关注的核心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改革以及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合"问题,而这种"结合"所形成的专布性取向与泛布性支持之间的关系问题则事实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意志哲学",但曾有学者对意志问题进行过专门研究。中国近代的唯心论者提出了"心力"论,这一理论就对意志问题进行了研究,这是中国历史上对意志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一个阶段,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唯意志论色彩。在20世纪的中国,总体来看,对意志问题的研究还是以对西方的意志理论尤其是唯意志论的解读、阐释为主的,但那时的解读、阐释是不全面的,甚至还存在"误解"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中,常见以朴素语言表达深刻道理的民间俗语、谚语,其中就包括"猫论"。但与其他俗语、谚语不同的是,"猫论"在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中应用广泛、影响深远,包括侧重于革命斗争的"猫捉老鼠",偏向于党际干群关系的"老鼠见猫",盛行于改革开放前后的"白猫黑猫"等,形成了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特话语。"猫论"在不同层面的运用,总是与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环境相联系,并非信手拈来、任意使用,因此应当全面地、客观地来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丁刚 《同舟共进》2009,(4):33-34
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责任论",表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哪些责任可以承担,哪些是现在还不能承担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光辉篇章──学习《论十大关系》和“论十二大关系”李国强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关于《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与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以下简称"论十...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之特色陈华山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引起了世界各界日益广泛的关注。研究这一理论的人很多,论著不可胜数。本文在简要回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经济原则设想的基...  相似文献   

19.
刘舸 《求索》2010,(5):183-185
"soft power"概念被引入中国后,学界对其基本概念、内涵存在着较大争议。本文从概念辨证入手提出一条化解当前学界有关软实力概念、内涵论争的路径。我们在定义"soft power"概念时,我们既要考虑约瑟夫.奈的"soft power"论的原意,也要考虑它被引进我国后在中文世界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从而在共同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推动它的发展。中国对外传播战略的核心是要动用各种传播手段实现既有的软实力,使之权力化。  相似文献   

20.
“无关论”是反腐败斗争的思想障碍文闲在相当一部分干部中存在的"无关论"思想是影响当前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思想障碍,要取得反腐败斗争的阶段性成果。必须克服这种障碍。"无关论"认为,反腐败斗争是领导干部的事,是管人、管财、管物等要害部门的事,对一般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