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娓妮 《中国法学》2007,(6):92-109
本文以现存清代南部县正堂诉讼档案为基础,以涉及婚姻关系的案件为主要研究范围,以晚清四川南部县为例,试图对晚清四川知县的诉讼断案基本依据做一探究。文章并结合樊增祥著《樊山政书》中所关涉案件,对本文所涉及的清代南部县讼案的审断标准做一对比和界说。文章重点考寨了诉讼断案中两种主要的依据——"律例"与"情理"在知县审断案件中的运用以及二者作为断案依据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许石林 《政府法制》2013,(20):23-23
晚清,浙江吏治大坏,朝廷派蒋某为浙江巡抚。蒋巡抚到任,即明察暗访,到处作调研,发现某官吏贪墨渎职、残民荒政,必重重惩处。一时浙江那些屁股不干净的官员人心惶惶。有一天,温州来了三个相貌气质不凡的外地人,住在温州太守衙门附近的一个高级旅馆里。三个人也没有别的事做,就是到处走走、看看,经常在太守公审案件的时候,也凑到人群中看热闹,听太守断案。很快,这三个人被店主盯上了,店主就是太守和衙门的眼线。有一回,太守趁这三个人不注意,就派人到这三个人的房间翻东西。一翻,吓坏了:行李中居然有刚刚到任的蒋巡抚的访牌,  相似文献   

3.
分析清代川省南部县档案中的"判词"在知县审断中的运用、形式、内容以及作用等呈现出的特征,可以揭示有清基层衙门在审断纠纷上与中央官厅的不同面向,进而从审断中表达知县态度的文本——"判词"——这一侧面,说明了至少清季州县在纠纷审断上所具有的,也是当下司法所不具有的灵活性或自主性。  相似文献   

4.
翻开《古徽州官吏勤廉史迹》一书,便知道百姓何以爱好官。东晋新安太守程元谭安置流民,赈济灾民,兴修水利,垦荒种粮,关爱百姓,广施仁政,新安由此大治理,人人安居,万众称颂;隋唐汪华"乱称王,治称臣,两念都归一是",所为皆在"靖民",被人称为"靖民之神";北宋绩溪县令苏辙倾力筑堤,治理水患,又在征用战马一事上体恤民力,减轻百姓负担;明朝许国为民请命,破除祖宗成法,徽州百姓不再长途跋涉运粮南京,人人称颂功德;清代泰宁知县胡之桢清查前任历年积案,百日之内完结二、三百起,监狱为之一空,乡人呼之"胡青天"……书中所载158名先贤,或  相似文献   

5.
《清议报》是晚清报刊中影响力较大的一种,更由于梁启超在《清议报》开辟"诗文辞随录"栏以实践其"诗界革命"主张,而在报刊诗词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清议报》发表诗词作品的作者中,康有为、蒋智由尤其值得关注,这不仅是因为两人发表的诗作数量最多,更因为其作品最能体现其时"诗界革命"的理论主张。两人在晚清十年间的诗学思想演变轨迹也能够凸显时代变局中士人阶层的心路历程。康有为的诗作则是其流亡海外之后积极为保皇事业而奔走的游历、交往与心迹的真实显露;蒋智由的诗作最能体现"诗界革命"的主张,而他在晚清十年中的思想与诗学转变也为理解晚清士人阶层提供了一份可贵的样本。可以说,《清议报》诗词真正拉开了晚清报刊诗词发展与演化的大幕。  相似文献   

6.
程梦婧 《法学论坛》2016,(1):151-160
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自晚清传入中国以来,各个时期出现了不同的中文译本.1903年"小颦女士"的译本,并非如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是《人权宣言》.但在晚清,有两个全译本极为重要,即1907年的"川"本及1908年的林万里、陈承泽本.通过比较,两个译本在序文、名称及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川"本不乏一些"误译"的内容."误译"的原因是多样的,译者"川"可能受到语言能力、翻译目的及社会需求的影响.然而,即使"川"本存在"误译",晚清两个《人权宣言》汉译本的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黄丹阳 《法制与社会》2012,(22):156-157
近代中国,传教士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也同时多被冠以"文化侵略者""侵华先锋"之名,在晚清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不小的双重影响。本文通过简单介绍德国传教士花之安及其著作《自西徂东》,浅析"基督福音"在中国晚清社会产生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晚清大太监李莲英在慈禧太后的宠信下,当上清宫太监大总管,成为有清一代最大的权阉。他贪污受贿,聚敛了巨大财富,可以说他的"事业"是非常成功的。但他仍不满足,居然做起了要当国舅爷的清秋大梦。清人天嘏著的《满清外史》有一篇《李莲英女弟之指婚》,记载了这段事。  相似文献   

9.
享有晚清"小说界巨子"美誉的吴趼人,不仅以多产的小说创作实绩盛名于晚清文坛,而且其多维化的小说理论建构对晚清文学格局的繁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描述吴趼人小说理论现代建构的演进路径,凸显其小说理论形态的独特个性,透视其主体建构与社会现实的关联与疏离,藉此可全面审视晚清小说理论现代建构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
《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一书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著名华裔历史学家周锡瑞的著作,主要讲述了一个精英家族在中国百年历史中的命运沉浮,从晚清到"文革"结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家族是如何被裹挟在历史的进程当中深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白银”。相传这句起自清代的民谣,形象描绘了这个封建末世官吏贪墨、贿赂公行的社会图景。开国不久的和坤,死于革命党人之手的端方,还包括大名赫赫的慈禧太后等等,都称得上是名彪史册的大贪污犯。从封建统治阶  相似文献   

12.
晚清小说理论外部规律学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英在《晚清小说史》中指出:“晚清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个最繁荣的时代。”与此同时,小说理论也有了显著的发展。晚清小说理论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它以其广阔厚实的内容、新颖独到的见解、较完整的体系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最高峰,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祖国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上海商务印书馆1907年出版的《新译日本法规大全》,形式上仍然是传统类书的编纂技术,内容上却符合"百科全书"之确定性知识体系的要求。通过对该书作序人物及其思想的分析,我们可以探究此类"百科全书"的出版与晚清新政的关系,从而获得对晚清新政种种可能的阐释空间;再以该书的附录《法规解字》为视角,可以对留日学生与"西学"传播作些说明。  相似文献   

14.
作为粉彩的一脉分支,浅绛彩,在晚清一改雍正以来程式化的官窑粉彩意匠,对粉彩用料技法做出了一些改变,以此来追求中国画在瓷器上的表现。最近几年以来,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始终保持着对于晚清民初时期,景德镇出产的浅绛彩瓷器高企的需求。不仅如此,以"雅昌收藏网"网友群体为代表的民间收  相似文献   

15.
晚清宪政改革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实践活动,是中国由传统君主专制政治向近代宪政民主政治转型的重要标志。从实质上说,晚清宪政改革是统治者在内外危急形势下被迫采取的制度移植措施,以挽救其自身统治为目标,但由于中国社会深厚的传统积淀,晚清社会既缺乏实行宪政的政治胚胎,又不具备实行宪政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从此意义上说,晚清宪政改革的失败具有其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领事裁判权制度与晚清司法改革之肇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晚清司法改革缘何而起 ?这是一个讨论已久 ,同时也是意味深长的大问题。作者将其眼光聚焦于“领事裁判权”上 ,并由此出发对晚清司法改制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考察分析 ,以其掌握的历史资料对其立论进行了严肃谨慎的论证。大胆地作出了“晚清司法改革的主因在于领事裁判权问题”这个结论。作者实际是尝试从一个方面展现文化冲突的历史事实 ,阐释外部文化和制度对于固有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冲击可能造成的深刻后果。明确这样的问题 ,无疑对我们今天的现实很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喜庆门前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这副对联,是后人为颂扬东汉廉吏羊续而写的。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羊续任南阳太守。那时上层社会腐败,送礼、行贿之风盛行。羊续为人正直清廉,对此深恶痛绝。他上任之后,决心改变风气,革除弊端。南阳郡有个府丞(地位仅次于太守),总想给太守羊续送礼,好久没有找到机会。后来,这个府丞得知,羊续的儿子要办喜事,心想太守将会大宴宾客,这可是送礼的大好时机。于是,他急忙赶到集市上,买了两条大鲤鱼,并用彩花和彩带结成的“喜”字装饰起来,于大喜之日,送到羊续家里。羊续谢绝道:“多谢府丞大驾光临!只因孩…  相似文献   

18.
书讯     
正《军律之殇:晚清军事法变革之旅》作者:闵光玉定价:38元出版:2013年5月本书是《周健·军事法之门丛书》中的一本。晚清军事法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军事史和法律史的里程碑,带动中国社会各项制度的重大变化。本书展现其变化轨迹和特点、总结其对后世的影响、分析其历史局限性,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当代军事立法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书讯     
《军律之殇:晚清军事法变革之旅》作者:闵光玉定价:38元出版:2013年5月本书是《周健·军事法之门丛书》中的一本。晚清军事法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军事史和法律史的里程碑,带动中国社会各项制度的重大变化。本书展现其变化轨迹和特点、总结其对后世的影响、分析其历史局限性,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当代军事立法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军 《法人》2014,(12):92-94
正郑板桥把读书、明理、做人、做官视同一体:读书是为了明理,明理才能做个好人,做好人才能当好官郑板桥入仕是比较晚的。作为书画大家,他曾自刻闲章,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以自嘲其应试之路,这大约是不差的。而从这个跨越三朝的功名图中,你也可以想见他在其中走得多么艰难、迟缓,比如获取进士,他就已经44岁(乾隆元年,1736年)了,至于得到实缺,被授予范县知县兼署小县朝城时的年龄,他已是50岁的半百之人了。尽管不少人视郑板桥为"怪",且将他归为"扬州八怪"之一,但观其一生,终究他还是从诗云子曰中读出来,从苦寒中熬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