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强大学德育工作十分重要和迫切。大学要把德育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克服"两张皮"和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成才、轻成人的现象。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和成因,应该用科学的理论教育学生明理,以务实的方法引导学生向上,以高尚的情操感化学生自律,以良好的环境陶冶学生成才,努力造就品学兼优、学有专长、素质全面的优秀大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课中的人格培养功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竞争激烈的时代.它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知识丰富,还应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品德、丰富的情感、健康的人格.但目前,我们当前的学校还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人格的倾向.忽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将导致学生人格的障碍,人格的缺失给青少年个人、家庭及其社会都带来极大的危害.为减少危害,应及时运用思想政治课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优势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3.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学校德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概括起来为"三重三轻"、"三个不适应"和"四个不能"."三重三轻"即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三个不适应"即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成人化倾向;不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缺少针对性;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四个不能"即不能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工作;不能根据国内外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不能很好地将课堂教学、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校外教育紧密结合;不能很好地将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紧密结合起来.德育工作者应该研究这些问题,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模式,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造就"四有"新人的重要保证,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高校虽一再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力图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却总不能达到全社会的期望和要求。一、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高校德育工作的真正困难并不在于客观外界的发展变化,不是工作做少了,而是做"虚"了,不是道理讲大了,而是讲"空"了。具体表现在:第一,重理论、轻实践,缺少知识铺垫,难以实现理论向实践  相似文献   

5.
当前形势下,要培养和建设高素质的公安机关领导干部队伍,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高学历"与"高素质"的关系,克服和纠正"高学历"就是"高素质"的认识与做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年龄与德才的关系,克服和纠正"年轻化"就是"青年化"的认识与做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制度与自律的关系,克服和纠正重自律轻制度的认识与做法;正确认识和处理依法治警与依法治官的关系,克服和纠正重民警管理轻领导干部管理的认识和做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做人与做官的关系,克服和纠正只顾做官忽视做人的认识与做法。  相似文献   

6.
实现高校德育工作方法创新是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课题。高校德育方法上存在重形式主义轻实效评价、重理论灌输轻社会实践等问题,要从改革德育教学方法、行为评价、典型示范、社会实践、师表垂范、网络德育、自我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等方面寻求高校德育方法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探究公民个体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对我们掌握德育科学性、提高德育实效性乃至良好一社会道德风尚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民个体品德形成与道德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对形成德育影响加工、转化的过程,是个体内部转化机制同外部德育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平衡、整合统一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跨世纪优秀人才除了应具有超群的知识水平和卓越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这是跨世纪优秀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内在推动力,是在事业上成败的关键所在。一名跨世纪的优秀人才应具有以下十种道德素质: 一是爱国精神。爱国是人才品德最普遍的表现,是人才品德的基点,也是广大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在今天,讲爱国主义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二元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固然重要,但个人价值也不容忽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二元价值。要改变原有的重社会价值,轻个人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模式,既要一如既往地重视社会价值的实现,也要注意个人价值的实现,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和问题.当前一些学生和公民的道德素质呈现下滑的倾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与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有一定的关系.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只有开拓道德教育的途径、创新道德教育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德育工作应避免对青年学生仅仅进行一般性的、原则性的教育,应向他们揭示进行品德修养的个体意义:它可以从多方面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使生活更美好,使人更自由、全面地发展。为此,学校及社会方面要从多个角度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使其能够自觉地进行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12.
而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学校德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概括起来为“三重三轻”、“三个不适应”和“四个不能”。“三重三轻”即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三个不适应”即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成人化倾向;不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缺少针对性;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四个不能”即不能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工作;不能根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具有自然人与社会人双重属性、公民与公务员双重身份及决策者和执行者双重角色。然而,领导干部对其身份属性的三个"双重性"存在误识,主要表现为:突出人的自然属性表现,而忽视社会属性价值;重视公职官位,以公务员身份为公民私人身份牟利;"重决策、轻执行"与"重执行、轻决策"现象并存。这种身份误识容易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在反腐败过程中,应准确把握自然人和社会人双重属性,正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严格区分公民和公务员双重身份,净化权力观和利益观;切实履行决策者与执行者双重角色,切实为群众谋福利。  相似文献   

14.
个人与社会是一对二元对立,社会唯名论与社会唯实论是社会学争论的一大焦点。这一二元对立从"重个人、轻社会"的角度看是属于唯名论的,而庄周的思想也正体现了这一点。庄周学说源自春秋时的逸民史实以及杨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为我"思想,但庄周讲求以其不材而混世,其寻求避世保身的思想走向了另一极端的"无我"。  相似文献   

15.
青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主题。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已经成为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高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同时,注重环境建设,强化育人氛围,对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行政品德是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也是行政伦理规范在个人职业心理和职业行为中的体现,既具有行政伦理规范的约束力,又具有内在的主动性,是行政自律与他律的高度统一。公务员一旦形成了行政品德,就具备了一种行政伦理规范的自觉性,能够起到有效克服自利行为,提高行政责任、防止腐化堕落、净化行政环境的作用。但作为社会伦理规范范畴的公务员,也有一般个体思想和行为的体现,即个人品德。在公务员的职业行为中,只有认清个人品德与行政品德的联系与区分,才能真正建立起行政品德的规范,做到“以德治国”。一、个人品德与行政品德关系的认知偏差公务…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对素质教育的迫切呼唤,是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基础学校的公民意识教育与德育工作可从三个方面整合:与德育课程整合、与德育常规整合、与德育实践整合,从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8.
善治视角下我国政府管理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理论自从兴起以来 ,就被迅速发展并以善治为目标取向。围绕善治这一总方向 ,我国政府要实现管理理念和管理角色的创新。在管理理念创新方面 ,我国政府要确立下列理念 :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 ,政府不是公共管理的唯一权力中心 ,强调政府与市民社会的良好合作 ;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 ,要重理二者的关系 ,并充分发挥自组织的作用 ;在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上 ,实现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合作和公民的参与管理以及管理民主化。在管理角色方面 ,我国政府应实现如下创新 :有限政府角色、有效政府角色、服务政府角色、民主政府角色。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工作的基础工作,是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长期任务。新形势下,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从思想观念和工作理念上转变对流动人口重管理、重控制、轻服务的做法;要切实保障好流动人口的各项权益,为流动人口在更广的范围、更宽的领域参与经济社会活动提供方便;要妥善处理好维护稳定与经济发展、管理与服务、惩治犯罪与保护人民等诸多关系,使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相协调。  相似文献   

20.
社会生产一般目的是满足人及其需要。我国社会生产与生产根本目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偏离。原因是:理论局限、指导失误、分配不合理、调控乏力、依赖外需、公民社会不成熟、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等。因此,创新理论、端正思想、调节分配、加强调控、经济转型、培育公民社会、完善劳动力市场,是纠正上述偏差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