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讯策略的概念及其内容,历来众说纷云。为了开展预审学术研究,本文就此问题谈点浅见。策略,即计策谋略。指为实现某一特定的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审讯策略,是指为了完成预审任务,在讯问被告人的过程中,依据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针对各种不同类型案件的不同特点和被告人的不同情况,以促使被告人对所犯罪行作出彻底的真实的陈述为目的而灵活运用的策略方法。从审讯策略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审讯策略具有四个特点,即特定性、原则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审讯策略是方法,而又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讲的审讯方法。审讯方  相似文献   

2.
策,策略。式,招式也。预审工作中的审讯被告人这一侦查活动,是预审人员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采用“唇枪舌战”的方式,同被告人进行的一场“面对面的隐蔽斗争”。如何针对不同案件的不同特点和被告人的不同心理、态势,正确无误地实施审讯策略和招式,获取最优效果,是预审工作必须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引言 审讯不止于讯问,在讯问之外还有审查核实证据材料、详查细究案件线索活动。审讯是侦查机关为弄清案件事实真相对被告人进行强制审查和策略法问的一种侦查活动。 在审讯理论中,策略是个容易含混的概念。有人把它理解成审讯的方式方法,有人将之视为斗争的一种艺术构想,又有人把其当作对付被告人的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4.
“本案是利用高科技实施的新类型诈骗犯罪,社会危害面广,危害程度极大……”,7月17日,由上海市第六届优秀公诉人、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科长郑利群出庭公诉的被告人杨会生诈骗一案由东方网“检察官在线”节目现场直播。该案系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件,被告人杨会生与电信诈骗团伙相勾结,冒充电信工作人员催缴帐户欠费,并以协助报警为由,  相似文献   

5.
“2005年至2008年,滕州市的寻衅滋事案件年平均增幅达到了75%,占到了案件总数的10%。”滕州市检察院公诉科张西明科长介绍,他翻出卷宗,随手抽出两份给笔者看:2009年1月,被告人王某某等11名“霸痞”受人雇用,在当地计划生育人员执法时,公然在闹市区拦截、掀翻、砸毁执法车辆,影响恶劣;被告人张冠军等6名团伙成员,为迫使鱼塘承包人朱某退出承包合同,携带砍刀、木棍,多次窜至朱家收取所谓“保护费”,并将多名村民砍伤。  相似文献   

6.
审讯者与被审讯者之间的对立性,预示了被告人在审讯当中,不会轻易地就自己的犯罪事实作出供述。而审讯人员在整个审讯的过程中,也不会轻易地放弃突开被告人口供的一线希望。在这场揭露与反揭露、审讯与反审讯的斗争中,起着支配作用的就是彼此的心理。因此,通常把审讯称之为“心理交锋”。在审讯被告人的过程中,审讯人员要想取得审讯的主动权,关键就在于把握对方的心  相似文献   

7.
讯问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讯问获得的证据种类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以及通过该口供获得的物证、书证.2010年两个证据规定中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该规则的确立要求公安机关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既要重视口供又不搞刑讯逼供,不搞口供至上;既要探求实体公正更要重视程序公正;既要注重办案的效率更要重视对犯罪嫌疑人的正当权益的保护.针对实践中出现的不规范的讯问方法,探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视野下公安办案讯问的一系列方法.公安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应从“硬审讯法”转变到“软审讯法”.这种“软审讯法”包括讯问中的语言策略和非语言策略,同时为了保障这种讯问方法的实施,应当具备的一系列配套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强奸案件因其复杂的证据架构和易变的言词证据,经常出现犯罪嫌疑人翻供、被害人改变证词、证据链条不完整等情况,成为审讯实践中的老大难问题。强奸案件的审讯极具复杂性,当前这种审讯对策研究较为匮乏,因此必须深化强奸案件审讯对策的研究。强奸案件的审讯要求包括在审讯之前,做好犯罪事实和证据的认定、收集工作;在案件性质认定上把握好罪与非罪以及强奸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差异。强奸案件的审讯对策主要包括熟悉案件材料,制定讯问对策;注重讯问细节,获取隐性证据;询问被害人应讲究方式方法;广泛收集证据,准确认定犯罪;适时使用证据,巧妙利用暗示,及时揭露狡辩;注意合理化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从权利与效率的关系看“沉默权”的取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应否赋予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沉默权,或者说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中应否引入沉默权制度,已成为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个与我国公安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问题。在有关于此的争论中,有人主张“沉默权势在必 行”,有人则认为“实行沉默权弊大于利”。前者的理由主要是,沉默权制度的引入将大幅度地减少刑讯逼供现象,从而充分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避免司法人员过分依赖口供定案,以及提高审讯的文明程度等;后者则认为,沉默权会限制侦查人员的审讯活动,影响侦查…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蠡县王兵涉黑案件是由公安部,河北省委政法委督办的,保定市还在1999年将王兵案列为打黑第一号案件。 专案组顶住了种种压力,终将王兵及其团伙抓捕归案。经过两个阶段的侦查.两次审判,王兵及其团伙的处罚从最高19年有期徒刑直至死刑.无期徒刑。 2006年2月17日,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犯故意杀人等罪,一审判处王兵.张彦庆死刑,判处刘福周无期徒刑,其他被告人分别被判处3至18年有期徒刑。王兵等人不服,提出上诉。2007年4月3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终审判决,除张彦庆被改判死缓外,其余均被维持原判。 历时八年的“打黑第一案”虽已尘埃落定,但是,侦查.审理过程的曲折与艰难却耐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被告人在审讯中对犯罪事实的回忆、供述及其认罪态度的转变,需要有适宜的审讯气氛。审讯实践证明,适宜的审讯气氛能使被告人由抗拒转为坦白,由记忆模糊不清到回忆完整清晰,使被告人保持一种积极的交罪心态,以达到预审员的目的。反之,不良的审讯气氛往往会压抑被告人的交罪心理,进而  相似文献   

12.
许多预审办案人员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审讯中,通过对被告人的感情刺激,使被告人的情绪发生较大的波动,进而动摇被告人抗拒交待的意志,是审讯获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可是,对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是不足。笔者拟就这一问题做些初步探讨。一、利用被告人的情绪变化开展审讯的有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结成团伙的形式进行犯罪是当前犯罪活动方式的一个新动向。这不仅表现在团伙的数量急剧增多,而且人数在案犯总数中也大幅度增加,成为当前刑事犯罪的主要形式之一。一九八一年八至十二月,北京市公安局预审处共受理审结团伙案件(不含反革命和经济犯罪团伙)36起、103人,一九八三年同期共受理审结团伙案件104起、396人,分别增加1.88倍和2.84倍。在“严打”中可以看到团伙犯罪影响面广、手段凶残,具有不可低估的社会危害性,是当前严厉打击的主要对象。一、犯罪团伙案件的特点团伙犯罪符合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特征,同时,团伙犯罪是一种特殊的共同犯  相似文献   

14.
“合适成年人”,这一词语来源于英国,其内容是要求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被讯问和审判时,法定监护人无法或不宜到场的情况下,必须有一个合适的成年人在现场,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意,协助其与审讯人员沟通。同时监督审讯人员在讯问过程中是否有不当行为。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我国少年司法领域也逐步展开了引入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初步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5.
重庆自本轮扫黑以来,可谓战功累累。几个月即打掉黑恶团伙47个,抓获涉黑团伙成员370人,一些涉黑案件已牵扯出警界内部人员,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已经被触动。  相似文献   

16.
审讯过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讯过程是审讯活动发展、变化、推进、经过的程序,是审讯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和主命脉。根据审讯实践,审讯过程通常可分为导入、切入、铺垫、突破、过渡和结束6个环节。审讯人员应根据其规律特点和案件的具体情况,把审讯不断推向深入,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黑恶案件具有不同于其他一般性团伙案件的特点,在侦查工作中发现难、追捕难、打击难。公安机关必须不断探索黑恶案件的侦查方法,用情报主导侦查,以谋略统领全案,侦查阵地前移,创造破案打击的外部条件,以实现“打早打小、除恶务尽”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8.
《人民公安》2007,(11):27-27
据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刑侦支队案件侦查大队大队长刘玢介绍:这类案件俗称“喝白板”.用50元票面的真人民币骗被害人说是假币,取得被害人信任.再用白纸包装成假币的样子,卖给要买的人。这类案件通常是团伙作案.一般不少于3人.其中有人负责“找点儿”,“找点儿”就是指找到上钩的被骗者。  相似文献   

19.
最近,《南风窗》报道了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大峪口村的一件“奇案”:在审讯过程中,枪杀了14个人的犯罪嫌疑人“大义凛然”、理直气壮;在法庭宣判前,自知可能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把最后陈述变成了慷慨激昂的演讲,而旁听席上的人们竟然对他报以阵阵掌声。  相似文献   

20.
一起自诉案件,却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法院最后判定被告人诽谤罪成立。令人惊讶的是,这一法律常识错误竟然是经过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公安局局长“三长会”慎重研究决定的:更令人惊讶的是,“三长会”竟然在法院开庭审理之前就给被告人定下了罪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