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发展中国家青年变化与青年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发展中国家的急剧变化和发展,使青年的状况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年问题也日趋严重.正确评价、分析青年的变化,客观认识青年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研究青年、开展青年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中部地区具有全局性的青年政策问题和青年工作问题是城市青年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中部地区城市青年与社会之间的基本矛盾规定了现阶段中部地区城市青年政策的基本目标和青年工作的基本任务.中部地区城市党委、政府和共青团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的先进经验,制定和执行综合性的城市青年政策,大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提高城市社会对青年的吸纳和整合能力,满足青年自主发展的新要求,调控青年对社会的疏离倾向,促进城市青年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曾艳 《青年探索》2004,(4):39-41
农村青年人才开发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它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顺利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当前,农村青年人才开发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缺乏良好的经济、智力、机制和观念氛围支持,严重阻碍了农村青年人才开发健康、有序地进行。因此,应该加大农村青年人才开发的研究力度;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壮大农村青年人才队伍;提高农村青年人才素质;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分工合作,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4.
“价值青年”是青年工作的价值目标,是青年价值的凝聚新生。青年的价值隐忧和迷失,一直是青年价值问题的重要方面,一直困扰着青年的成长成才。科学认识青年价值的内涵,客观评价青年价值的危机,是解决青年的价值问题和价值的青年问题的重要方面。通过对青年与价值相互建构中的“青年价值”的内涵挖掘,以及在现代性价值视域下青年价值现代危机和原因的分析,提出对“价值青年”这一青年价值追求新模式的期待。在青年价值问题基础上的价值青年再塑,不仅是对青年价值的认识、批判和超越,还为青年的价值重建提供了富于建设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方俊  肖峰 《中国青年研究》2013,(2):24-29,35
青年研究对青年问题的关注,离不开对青年的"客观"认识。各种青年学的学科建设中存在的方法论问题,也需要找准青年研究的切入点。现象学对方法上"明见性"的追求和对生活世界的关注,正好满足了青年研究中探寻青年本质的要求,这些方法有助于找准青年研究的切入点,并对各种青年学科的合理性提出支持和质疑。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流行文化经历了从萌芽、形成、成熟到多元发展的过程,并与青年价值观不断互动和相互影响。我们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时尚文化潮流,推动青年时尚文化健康发展,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廖小燕 《传承》2010,(9):62-63
青年文化是青年这一群体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总和,它具有边缘性、时代性、反叛性、超前性的特征。青年文化对青年人格具有导向、激励和塑造作用。要努力把握好青年文化建设的方向,把青年文化建成为符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先进文化,在帮助青年树立健康理想人格的同时自身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年文化是青年这一群体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总和,它具有边缘性、时代性、反叛性、超前性的特征.青年文化对青年人格具有导向、激励和塑造作用.要努力把握好青年文化建设的方向,把青年文化建成为符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先进文化,在帮助青年树立健康理想人格的同时自身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韩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非常重视青年性教育。在制定青年性教育政策过程中,强调尊重性平等原则、尊重青年的性决定权原则、同时也注重性纯洁教育,性价值观教育,以保证形成健康的青年性文化。  相似文献   

10.
论青年的网络化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网络化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它能起到积极作用,也能起到消极作用.面对青年网络化政治参与的问题,我们应完善网络政治参与机制,培育健康的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文化,同时青年网民应该加强自我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青年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在加快“青年发展”的同时,也将促进“青年充权”的实现,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量化的指标来监测“青年充权”的状况。虽然这只是一种方法论的思考和实践的探索,但将丰富青年基础理论和青年社会工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对当代青年思想观念变化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一代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爱国主义、国家认同是90年代以来中国青年社会意识的主流,同时青年的成才观、职业观、消费观等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呈现出这一代人的个性特征.正确认识当代青年的个性特征以及成因,理解他们,引导他们,是做好青年工作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震灾中的青年组织:应急响应与行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青年组织的类型入手,探讨震灾中青年组织在响应速度、救灾方式及持续性三方面的差异和应急响应的共同特点.认为目前正式青年组织在我国青年组织中仍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要作用;非正式青年组织发挥了部分功能,社会自组织功能还受到约束,尚待发掘.就我国青年组织而言,应当视灾难为提高自身应急能力和发展细织的契机,特别需要捉进非正式青年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Youth Literature     
IT was nightfall in a Beijing office building, one autumn day in the early 1950s. A 19-year-old clerk locked himself into the small, windowless room that was both his office and dorm. He sat at the table, and in the dim light began scribbling on a sheet of white paper. This was the night that this young office worker covertly embarked on a pursuit that would take him to the apogee of the Chinese literary altar. He was Wang Meng. A year later, he finished his first novel Long Live Youth (Qingchun Wansui). It centers on a group of bright, exuberant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ll beautiful in their way, and the happiness, frustrations and woes that accompany their growth. The young Wang Meng, like them, was full of dreams. When later asked why had he started writing, he said, "Youth needs the glow, caress, encouragement, edification and nourishment of literature, while literature needs the energy, empressement, candor, honesty and courage of youth."  相似文献   

15.
黄海 《中国青年研究》2004,(11):109-117
“街角青年”是一个典型的城市边缘青年群落,是社区青年工作的一个盲区和社区建设的一大隐患。本文通过对长沙市某社区街角帮派的调查,解读“街角青年”的形成原因、社会心理特征和社会流动模式,剖析“街角社会”的隐性社会基础,最后得出社区青年组织在转化“街角青年”工作中应建立“四位一体”转化系统工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读到石国亮副教授送来的2007年12月出版的新作<青年国际政治研究的新范式--意识形态视野中的青年和青年组织>,感觉这部新作对于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切实引导好青年的思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青年评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问卷调查方法的反思及本研究所采用的调查方法对于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的问卷调查已有许多,似乎再进行调查已经没有必要了。但是在对众多的调查报告进行研究时,往往会发现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大致相同的调查对象、同一性质、同一类型的问题,在不同的调查中会有一些相差很大的数据与不同的结论。读过这样的调查报告后,令人疑惑,不知哪个调查是可信的。要想把这些调查的数据综合使用,来分析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问卷的设计不同造成的。这种问卷调查所问的问题往往…  相似文献   

18.
青年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青年"概念的使用和有用性,讨论了年轻人被概念化的方式,探讨了青年向成年过渡的假设,提出将青年概念看作是一个社会过程的观点.青年时期是重要的,它是成年的临界点,同时它又有很大的问题.媒体话语中的青年流行概念不仅再现了青年而且实际上建构了青年的经历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