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按照目前权威的解释:"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是指鉴定人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和专业知识,对被鉴定人及其行为进行司法精神病学调查和分析,客观评价被鉴定人的精神状况和行为能力的科学技术工作.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应当根据案件事实和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应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技术,科学地作出鉴定."  相似文献   

2.
刘中 《证据科学》2002,9(2):116-118
按照目前权威的解释:"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是指鉴定人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和专业知识,对被鉴定人及其行为进行司法精神病学调查和分析,客观评价被鉴定人的精神状况和行为能力的科学技术工作.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应当根据案件事实和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应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技术,科学地作出鉴定."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中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通常在"有鉴定必要时"启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出席庭审,鉴定意见在法庭上接受质证,但是法官并不完全受制于鉴定意见。我国刑事诉讼中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属于职权型启动,当事人的相关权利保障不足,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意见难以在庭审时接受充分质证,对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意见的采信缺乏统一的规则。应当加强我国司法机关运用职权启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义务,鉴定人原则上应当出庭,并规范法官对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意见的采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司法鉴定中暴力犯罪类型与各种精神疾病的关系及特点。方法:对1997-2002年司法鉴定的暴力犯罪案件191例进行分析。结果:在本组资料中,精神疾病患者暴力犯罪以杀人、伤害多见,作案隐蔽性差、对环境辨认能力差,作案动机主要受病态影响,常不选择时间、地点,不顾及后果,攻击对象以亲人、熟人多见为主要特征。结论:掌握精神疾病患者与精神正常者不同的作案规律和特征,是鉴别是否由精神病性症状所致暴力犯罪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5.
论影响司法精神病鉴定结论一致性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司法精神病鉴定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要求重新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案件渐年增多,而鉴定结论(包括医学诊断结论、法定能力评定等)不一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司法机关审理案件中的难题。本文试从学科方面、鉴定方式、鉴定标准、共患疾病、法律制度等14个方面分析了重复鉴定导致结论不同原因,并从①完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有关法律法规;②健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管理体制;③制定统一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标准;④建立完善的鉴定结论质证制度和采信制度;⑤健全鉴定人的审批制度;⑥改进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制度;⑦提高鉴定质量;⑧复核鉴定或重新鉴定时要慎重;⑨健全鉴定人的培训与考核制度等9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公众责难,处理不好将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和秩序,并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要认清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特点,进一步规范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执业活动,并在此基础之上正确厘清审判职能与鉴定功能的关系,以确保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邹才发 《中国司法鉴定》2008,(6):I0001-I0003
司法鉴定案件的构成要素是进行司法鉴定案件质量评价的基础。在目前司法餐定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情况下.要加强司法鉴定案件质量管理。逐步建立案件质量评价体系,应当首先对司法鉴定案件的构成要素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本文从司法鉴定的程序、实体处理方面出发。分析论证了司法鉴定应当具备的十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过程中,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正愈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各界也对此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本文就制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执业规范的规定,对当前司法鉴定工作的重要指导作用及其意义。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重新鉴定的相关问题,为提高鉴定质量提出一定建议。方法对司法部司法鉴定中心2001度进行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重新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对重新鉴定的发生率、一致性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重新鉴定的发生率为15.79%。一致性为42%,其中仅精神疾病诊断不一致者10例。仅法律相关问题评定不一致者12例,两者均不一致者18例。结论重新鉴定的一致性较差。需要进一步完善鉴定工作。提高鉴定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重新鉴定的相关问题,为提高鉴定质量提出一定建议。方法对司法部司法鉴定中心2001度进行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重新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对重新鉴定的发生率、一致性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重新鉴定的发生率为15.79%,一致性为42%,其中仅精神疾病诊断不一致者10例,仅法律相关问题评定不一致者12例,两者均不一致者18例。结论重新鉴定的一致性较差,需要进一步完善鉴定工作,提高鉴定质量。  相似文献   

11.
Gong Y  Wang J  Wang N 《法医学杂志》1998,14(4):216-7, 252
226 cases of psychosis involved in lawsuit were investigated. The problem of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was discussed. Some suggestions were given to raise the quality of the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in psychosis.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地区324例司法精神病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现状与特点。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324例司法精神病鉴定资料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犯罪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既有医学结论又有法学结论的共322例。精神分裂症145例(45.03%),精神发育迟滞51例(15.84%),其余几种精神障碍78例(24.22%),三者共占85.09%;无精神病48例(14.91%)。责任能力211例(65.53%),性防卫能力41例(12.73%)。结论有精神病者占绝大多数,反映出司法精神病鉴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法学结论的种类多,表明鉴定案件的多样化与复杂化。  相似文献   

13.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无精神病74例案例分析及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i YH  Kang M 《法医学杂志》2006,22(2):135-136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无精神病案例的特点及转归。方法对74例无精神病案例进行随访,并统计分析有关资料。结果无精神病案例占鉴定总数的5.7%。被鉴定人作案动机明确,自我保护良好,鉴定后“精神症状”消失。结论多因素综合分析有助于无精神病案例的司法鉴定,应特别注意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的识别,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14.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为无精神病刑事案例的智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u JM  Li Y  Huo KJ  Liu XH 《法医学杂志》2007,23(2):105-107
目的研究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被鉴定为无精神病刑事案件者的智力水平。方法对88例被鉴定为无精神病的刑事案例及89例被鉴定为精神分裂症的刑事案例的智力测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精神病组与精神分裂症组的性别、年龄、文化、职业、婚姻及案件类型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精神病组的智力测验成绩显著优于精神分裂症组但低于正常水平(常模);自称有精神病或否认有精神病案例间智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精神病案例的智力测验结果反映这类被鉴定人的智力有轻微受损。  相似文献   

15.
210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210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进行分析。该组刑事案例以凶杀居首位,被鉴定人以患精神分裂症为多。鉴定结论评为无责任能力者占41.6%。案件中受害者以精神发育迟缓、正处于发病期的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病的女性患者(78.4%)被奸污为多。经随访司法部门的最后处理结果和我们的鉴定结论意见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法医临床学相关文献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该学科领域研究热点和动态发展,梳理鉴定难点脉络。方法汇总CNKI收录《中国法医学杂志》《刑事技术》《法医学杂志》《中国司法鉴定》刊登的法医临床学相关论文,利用Citespace分析其关键词、研究热点、基金资助、作者、发文机构及所在地等。结果法医临床学作为法医学分支学科之一,近年来呈现的科研成果部分获基金资助,多由开设法医学专业的院校完成;随着科研理论、技术方法推陈出新,法医临床学鉴定标准、版本也得以构建、更迭、完善,鉴定体量位居法医"四大类"之首。结论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法医学分支学科,法医临床学研究着重服务司法实践、以期用成果技术反哺鉴定,实现学术、实践的交流、转化。通过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学科发展历程,有助于回溯此间规律,提示未来研究方向,提升鉴定业务水平,为持续增强法医临床学学科影响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产前畸形筛查医疗损害责任司法鉴定案件的一般规律及其医疗损害责任司法鉴定的特点,为法医学鉴定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20例产前畸形筛查医疗损害责任司法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前畸形筛查医疗损害责任司法鉴定案例逐年增多;发生纠纷的医疗机构以市(区)级为多见,发生纠纷的案件中以手足畸形和先心病多见;医疗损害责任司法鉴定的主要原因为医疗技术缺陷与医疗管理缺陷。  相似文献   

18.
Ninety-five defendants charged with sexual offenses were evaluated in a forensic psychiatry clinic. Their psychiatric diagnoses, as well as social, demographic, and criminal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Almost half were found to have personality disorders, while one-fifth were given a diagnosis of schizophrenia, affective disorder, or an atypical psychosis. Surprisingly few were diagnosed as having a paraphilia.  相似文献   

19.
Neonaticide is an infant murder occurring on the day of birth. The case reports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are often focused on the mother as the agent in the context of pregnancy denial, dissociative symptoms, or psychosis. However, this report describes a rare case of attempted serial neonaticides, in which the acts were committed by a nurse at the nursery of a referral hospital in Brazil. The authors describe a forensic psychiatric evaluation for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and correlate the information from this particular case with relevant forensic themes, namely neonaticide, Munchausen by proxy syndrome, and serial healthcare killers.  相似文献   

20.
侦查机关内设鉴定机构的负面影响与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侦查活动的特殊性使其染指于司法鉴定,侦查机关基于侦查工作之必要内设鉴定机构。侦查机关内设的鉴定机构又因侦查的追诉性质在鉴定活动中难以保持中立性,致使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的性质与法律的中立性要求出现一些紧张关系,在诉讼中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旨在借助司法行政部门对司法鉴定的统一管理来催生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和侦查活动相分离,从而保持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通过制度调整后的外在监督力量与程序的制约机制来缓解这一紧张关系,以促进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在诉讼中真正发挥发现事实真相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