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基层志愿服务是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途径。重庆市江北区以"志愿者联盟"作为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载体,构建长效志愿服务机制,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逐渐开辟出了一条以公益和民生为导向的"区域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网络化运行、社会化互动和制度化保障"的发展路径。新形势下,需要积极开展基层志愿服务,推动基层志愿服务发展模式的不断创新,这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构建互动协助的社会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以精准化的社会治理描绘了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新途径,是江苏省实现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创新探索。该机制为社会治理精准化提供了"智慧化"方案、"基础性"方式以及"下沉式"服务。以南通市通州区为例,深刻分析"大网铁"机制的创新实践,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从治理主导性、治理动态性、治理"下沉式"以及治理规范性四个方面为社会治理精准化提供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目标是以民生发展为核心,建立多元合作共治的基层社会格局,这依赖于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资源等的全方位转型。目前,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社会矛盾纠纷多发、网络"虚拟社区"治理困难等带来的挑战,亟待着眼于创新制度化的民生发展体系、完善立体化的基层治理机制、构筑信息化的基层治理格局等,推动基层社会的共建共治共享,打造现代化的基层社会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4.
农村治安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新时代农村治安改革的基本方略与目标指向。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我国农村治安治理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自治型治理模式阶段、管理型治理模式阶段以及管理型治理模式向协作型治理模式转变与探索阶段。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本质是构建"强国家—强社会"模式的农村治安治理体系,即通过国家与社会的双向互动,实现农村治安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发生了结构性变革,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领头雁",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所依靠的最基本、最直接、最关键的力量.基层党组织必须始终坚持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通过合理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创新服务机制、创新社会治理考核机制以及创新参与机制等方式领导和参与社会治理,以基层党的建设创新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6.
民生是维护稳定的根基,社会运行的前提,以人为本的具体化,社会和谐的底线,民生理念促进公安社会管理的创新.治理理论的融入,将拓展公安社会管理的创新思辨,产生由"善政"向"善治"的转变.公安社会管理的创新包括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发挥中介组织的职能,探索管理的市场化机制,推进公安行政许可改革,构建治安防控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场域。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是新形势下的一项战略任务。青岛市市南区按照"五化"工作思路,下放社会治理权限,建立"两委一站"的基层治理结构,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有效推进了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是基层治理创新的主要推动者和实践者。改革出现反复、改革身陷"无变革改革"困局、存在形式主义创新、持续推进改革动力不足等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基层治理深度转型的主要挑战。基层治理转型的深度推进,势必遭遇基层治理现有体制的"对抗",唯有通过变革治理体制,实现政府内部"条块"纵向关系优化和外部"政社"关系整合的有机衔接,形成稳定的制度安排,才能促进新支持机制和保障机制常规化,最终实现基层善治。浙江龙港一年多来的运行实践表明,"市管社区"有助于基层社会的良性治理,这为小城市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积极推进城乡警务一体化建设进程,创新农村警务,既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加强基层治安治理,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作为。创新之道有四,其一是创新警务管控能力;其二是创新警务体制机制;其三是创新警务治理理念;其四是创新警务预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社会治理创新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动力,法治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司法机关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司法机关推动社会治理创新要明确自身在社会治理格局中的定位和职责,理清与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在法治层面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推进社会治理制度机制创新,探索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工作领域。司法机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司法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强化法律监督、延伸司法职能和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为重点,建构社会治理创新的法律制度体系和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11.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但仍然存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不完善、多元治理主体参与不够等问题.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是基层治理创新的主要推动者和实践者.改革出现反复、改革身陷"无变革改革"困局、存在形式主义创新、持续推进改革动力不足等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基层治理深度转型的主要挑战.基层治理转型的深度推进,势必遭遇基层治理现有体制的"对抗",唯有通过变革治理体制,实现政府内部"条块"纵向关系优化和外部"政社"关系整合的有机衔接,形成稳定的制度安排,才能促进新支持机制和保障机制常规化,最终实现基层善治.浙江龙港一年多来的运行实践表明,"市管社区"有助于基层社会的良性治理,这为小城市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一次重大拓展,是社会治理体系的一项重大创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处理好个体心理健康服务与社会心态引导、社会情绪管理之间的关系,专业化服务和广大党员干部参与之间的关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与社会治理体系之间的关系。推进和完善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完善领导体制,拓展以个体心理健康为重点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建立社会心态的识别、分析和吸纳机制,并引入到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以公正性和获得感为导向,完善公共政策的评估体系;加强公共政策的顶层设计和推动,提高公共政策的可预期性;优化政策执行过程,打通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以民心为出发点,改善基层社会治理和党的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通过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创新,推进了政治进步与社会善治。由于这种地方政府主导的创新始终无法改变地方政府主导的传统治理体系,地方政府创新陷入了"内卷化"困境。推进地方治理体系现代化应该成为新时期地方政府创新的趋向,具体包括创新地方政府治理制度、健全地方政府和市场与社会的协同治理机制、发展有效民主和践行法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探索构建现代警务模式,既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舟山市公安局定海区分局紧密结合海岛实际,主动融入区域治理大局,以"智治"为驱动,以"共治"为牵引,以"护航发展"为抓手,以"铁军建设"为基石,着力构建符合岛域基层社会治理需求的现代警务模式,探索出一条定海特色之路。加快构建现代警务模式,推进岛域基层社会良性治理,护航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突出"主动"警务理念、"数字"警务理念、"开放"警务理念、"民本"警务理念,由事后处置向预测预警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准智理转变、由单核驱动向多元共治转变、由考核导向向民意导向转变。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公安派出所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一级平台,在全部公安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根本性的战略地位。新形势下加强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是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是防控社会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派出所警务机制存在理念意识不够匹配、机构机制不够匹配、能力素质不够匹配、考核评估不够匹配的问题。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要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抓手,以构建现代警务机制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情指行一体化改革为牵引,配套刑侦责任区体制改革,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切实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重溯内设机构,再造工作流程。通过减事项、减处警、减考核,做准"减法"释压力;通过加警力、加保障、加素质,做大"加法"添实力;通过信息化深度应用、灵敏情报信息触角、加强协作互助,做实"乘法"激活力;通过清除数据壁垒、剪除办案压力、免除后顾之忧,做精"除法"挖潜力,切实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17.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其应然之路。在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体系中的公共能量场理论视角内,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内在机理包含了前置、过程和反馈的运行机制,但在机制构建、共同体整合和公共场域空间发育层面都面临实践制约。为此,要以建立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同机制为起点,以党政体制改革以及政府自身建设为依托,围绕法治保障、放权赋能、话语赋权、技术赋能等途径,改革基层政府同市场、社会和公民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共识达成基础上建构多元协同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强大的基层治理能力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标志之一。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制度化探索与实践通过民意发现机制、组织动员机制、制度与生活互动机制,协同推动和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治理能力的生产过程蕴含着直诉制全过程治理思维,注重民意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有机结合,强调全过程多维度的中国式民主治理,彰显出简约化、参与式的制度优势。新时代治理能力生产是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基础上,组织动员多元治理主体运用多种治理手段和资源集成式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基于敏捷驱动的治理能力生产能够增强国家善治能力,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是党建引领推进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效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合肥作为全国首批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十二五"以来,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例如推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多元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但也存在诸如社会组织整体实力偏弱、信息平台"条块"分割严重、地方法规规章的立改废不够及时等问题。随着合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治理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推进新形势下的社会治理创新,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法治建设、利用大数据实现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构建人口综合信息平台、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创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工作的重点是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必须树立公益导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政府治理为主导、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通过平台共建、家园共治、服务共享,构建起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为主体、社区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