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斐 《桂海论丛》2014,(4):29-33
法国民法认为财产与人格具有同一性,德国民法则认为财产与人格是分割的,这两种理论都存在不能自圆其说之处。意大利民法中的财产概念指向于利益性,以绝对性、交易性作为财产权利的基本特性;同时,以弃权义务、人的法律价值来界定人格,人格具有自主、理性的内涵,而权利能力只是人格在法律层面上的描述。意大利民法中财产与人格的关系,对中国有以下的借鉴意义:两者并非同一位阶的概念,财产是人格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对整体财产的拟人格化,可以使其具有法律人格。  相似文献   

2.
传统儒家在其人性善恶论、品级论以及二重性的基础上,通过内在为仁与外在为礼的道德修养过程描述,践行"博学"、"正己"、"尚义"、"中和"、"多思"、"慎独"、"重节"、"重行"的人格模式,实现以人性论为基础、以仁为核心的理想人格体系的构建,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彭美贵  顾玉平 《求索》2013,(10):100-102
马克思坚持从实践维度阐释现实个体及其人格的逻辑生成,把人格本质属性同人的根本特征联系起来,认为和谐人格是一种兼具实践性与情理性的人的存在方式与价值诉求。马克思进一步认为,和谐人格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要真正实现个体人格的全面自由发展,必须彻底摈弃异化劳动逻辑。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深刻阐释了对和谐人格的总体哲学认识。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勤勉职守。“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可见,“中国梦”的实现逻辑与马克思主义和谐人格建构的价值取向具有内在一致性。无论是植根于民族灵魂深处的“国家之梦”,还是蕴涵于个体精神层面的“人民之梦”,皆应符合马克思主义和谐人格建构的本真诉求。这不仅是个体和谐人格建构的重要目标,也是达成“中国梦”不可或缺之要务。  相似文献   

4.
先秦文士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特定的阶层。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时空中,先秦文士通过政治社会化形成了独特的政治人格,这对其政治行为、政治品质、政治思想、政治价值乃至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分析先秦文士的政治人格,阐释在传统政治文化环境中文士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对当代的影响,会对当今人文知识分子人格构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教育的话语系统中,对能力的强调一直胜于对人格培养的重视,这往往忽略了培养完善人格才是教育之真目的。面对当今社会道德衰退景象,教育对象正面临着德性缺失、人格分殊和价值根源丧失的人格困境。麦金太尔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善与德性的培养、生活整体性的认知和历史传统的复归,才能使人摆脱人格困境,达于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6.
儒家把人的本性归结为仁义道德,人的价值就在于实现仁义道德,人是作为道德主体存在的,做人的过程就是道德修养的过程,背离道德,人就不成其为人,故儒家人格价值观是一种道德人格价值观。儒家道德人格价值观是中国传统中占主流的人格价值观,对中国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水雄 《人民论坛》2023,(23):135-138
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离不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积极参与,需要特别注意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人格塑造。青年阶段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人格发展阶段,往往会让传统和新潮汇聚。由此,人类文明中一些新的萌芽可能会在青年群体中获得培育,并进一步发展壮大,与时俱进地推动人类文明演化进步。新时代新征程,理想的青年人格应坚持“以天下为己任”的时代使命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更要具紧迫感和现实感,有意识地自律、自省、自我节制,稳健地迈向自我导向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公共行政人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人格扭曲。道德经济人型公共行政人格是契合当代中国实际的最理想的行政人格,其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为互利性、规则性和主体性。而要塑造道德经济人型公共行政人格,必须要通过立法、监督、激励等行政伦理的他律与行政道德理性、行政道德自主性、行政道德修养等行政伦理的自律相结合,达到完全统一和升华。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公共行政人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人格扭曲."道德经济人"型公共行政人格是契合当代中国实际的最理想的行政人格,其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为互利性、规则性和主体性.而要塑造"道德经济人"型公共行政人格.必须要通过立法、监督、激励等行政伦理的他律与行政道德理性、行政道德自主性、行政道德修养等行政伦理的自律相结合,达到完全统一和升华.  相似文献   

10.
◎ 价值取向:主体意识强群体意识弱◎ 责任意识:自我责任强社会责任弱◎ 道德知行:认同感强践行能力弱◎ 追求知识: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应用◎ 追求财富:重物质财富轻精神财富◎ 追求新异:立异与趋同◎ 追求快乐:趋乐避苦文化人格是指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人的精神特质,是人的自我意  相似文献   

11.
公民人格便是公民在某一政治社会中体现社会价值规定的特定生存状态。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公民的独立人格不仅没有在全社会普遍形成,而且其人格现状还呈现出相当的复杂性。但“这种”危机“也可以转变为酿成”转机“和”生机“的新”契机“。要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中国公民的人格设计的质量,这又涉及公民人格设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冯契先生理想人格学说所取得的成就与他对中国哲学传统的继承有关。冯契主要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关于通过教育、修养培养理想人格的途径的理论,关于理想人格培养过程中理性自觉和意志自愿相统一的原则,关于把人的精神发展看作是一个过程的思想,对中国近代培养新人学说和个性解放的思想也作了批判总结。冯契这一方面的研究在方法论上表现为分析和综合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张君平  叶新发 《前沿》2010,(9):57-59
在《法的形而上学——权利科学》中,康德试图将人的权利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提出了自由如何转换为权利和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并存的课题;而这种转换和并存,必须通过普遍法则,使人格建立于自由、平等、权利三位一体之上;其理论核心是:把人当作平等自由的法权人格来尊重和对待。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反思传统文化与文化现代化之关系的时候,人们更多地致思于“体”“用”关系,很少从道德理性的层面去审视和评判传统文化。然而,将道德从人文领域引入自然领域,从感性、直觉的层面引入理性的层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也是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和精华,是道德理性引领下人与人之间、灵与肉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良性互动的结果,而传统文化中的惰性和糟粕,则是道德理性挤压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科学理性造成的。建设中国先进文化,首先应该深入分析道德理性正反两方面的功能,确立道德理性的价值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马晓代 《传承》2012,(16):56-57
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要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其核心就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即人的价值的不断实现和人性的不断解放与提升。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是人格的现代转型,即人格由传统人格转向现代人格的过程,而人的现代化与人格的转型的最终落脚点是现代人格的形成。只有既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又实现人的现代化,我们才能真正走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人格价值是人格特性与有效实践活动对主体要求之间的肯定或否定的关系。它有三种基本类型:功利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人格价值是被创造出来的。人格价值的创造包括创造有价值的人格和实现人格价值两个层面。人格价值的评价必须着眼于有效实践活动对人格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清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法律人,具有明显的法律人格特征。他们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精通儒家经义,追求社会“正义”,以儒家理论为断案依据,兼用科学和迷信查破案件,高于但不脱离平民百姓。清官的法律人格是中国特定的文化塑造出来的,这种人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清官匤扶正义的社会效果非常有限,而且麻痹了平民百姓的抗争行为,对中国的法治建设造成了消极影响。在今天的法治建设进程中,不能对清官文化一概否定,而应当引导其进行现代转化,充分发扬清官法律人格中的优秀传统,吸收精华,剔除糟粕,使之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刘学斌  徐彬 《前沿》2010,(13):8-12
政治人格总存在一些政治理念上的前提。所以,政治人格类型的转换也要以政治理念的相应更新为前提。目前,中国传统政治人格到现代政治人格的历史转型仍未完成。从政治理念更新着手则是推进这一进程的合理选择。中国现代政治人格的生长需要具备政治与道德的相对分离、个体与群体的相对分离、理想与现实的相对分离这一系列政治理念前提,要实现这种政治理念上的更新则主要依赖公民教育、政治实践以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  相似文献   

19.
李小芹 《人民论坛》2010,(10):166-167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与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总体良好,与其人格相关显著,人格特征可直接影响到预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此项研究,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儒家人格价值观在近代的蜕变、转化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康有为用人道主义思想阐释传统儒家道德人格价值观,剔除其封建主义胎骨,使之成为一种人道主义的道德人格价值观。这表明传统儒家价值观并未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瓦解而终结,而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开始在本质上发生新的蜕变和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