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形式多样的提问和简明扼要的小结,是体现“两为主”教学原则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来,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两暖两结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具本做法介绍如下:课首提问。就是指在每节课开始,对匕节课纳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提问。提问时,教师用“提一带一法”,让两位同桌学生到讲台前,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另一个学生评判正误或补充回答。如此反复数次,就使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和紧张的学习气氛中,温习并掌握了旧知识。课首小结。就是指在每节课复习提问之后,教师用提纲的形式,将上节课的主干框架知识…  相似文献   

2.
课堂提问首先要难易适度。提问过易或过难,都不能引起和促进学生的思维。难易适度的提问,应当是使学生“跳一跳搞到果子”,即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经过积极的思考之后,能回答上来。据心理学家研究,问题的难度是当全班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上来为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第一,要认真备课。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生。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的需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所要提问的问题。一节课中,提问什么,怎样提问,先提问什么.后提问什么,都要认真考虑…  相似文献   

3.
由于废止“注入式”、提倡“启发式”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教师的课堂结构起了很大变化,“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即由“老师讲学生听”变成了“老师问学生答”。热闹是怪热闹的,但并非都能收到“令其善疑,诱以审问”的效果。一般来说,有计划的课堂提问均是由教师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这样,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路标,牵引着学生前进。自然,教师的主导性是加强了,但学生的主体性是否相应地被忽略了呢?会否造成“教师提问——学生略答——教师讲解”,问答不止、讲解不止、循环往复的局面呢?实际上“提问”不  相似文献   

4.
一次,我到一校听课,发现这所学校的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全都用“我认为”、“根据我的思考”、“我的结论是”等作为发言开头,随后才说出自己的见解,口气之坚决,表情之自信,好像不是在回答老师的提问,而是在开“大专辩论会”。这一独特的回答问题的形式,令听课者耳目一新。事后才知,该校老师为了培养学生自信心和独创能力,要求学生务必用“我认为”等出自真心、而不雷同他人的发言开头,而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互相争辩。我不禁为该校教师的这一做法拍案叫好。是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是教育部早已三令五申的,而…  相似文献   

5.
一、要提新颖的问题。问题提得新颖,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开拓、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做到提问新颖,教师必须要求自己观察、思考问题时要选取新角度,运用新眼光。例如讲“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一个颇为“通俗”的理论时,教师提出“近来台独分子气焰嚣张,党中央为什么不立即派兵解放台湾”这样颇为“新潮”的问题。有学生回答说:“假如现在我们以武力解放台湾,美国有可能插手,一定会引起一些麻烦。”有的学生回答说:“明年香港回归祖国,在此之前,我们不易找麻烦。’又有的学生回答说:“根据这些情况看,条件不成熟。”教师…  相似文献   

6.
提问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提问的艺术方式:一、诱导式提问诱导式提问就是教师通过提问,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启学生。乙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运用这种方式提问,关键在“诱”.核心在“导”。如,我在初二讲“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一问题时,我是这样开导学生发问的:“原始社会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一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制度。而奴隶制则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又是惨无人道的。那…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在师生的心目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认为课堂提问是教师的“专利”,回答问题是学生的“本分”。因此,在实  相似文献   

8.
一秒钟回答     
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一秒钟回答”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一秒钟回答”,即将一些容易混淆、难于理解、比较枯燥的知识点,用很简单的判断题拟出,要求学生在一秒钟内回答“是”还是“不是”。如,提问:“意识是大脑的机能”,这个问题很简单,但部分学生容易将“人脑”与“大脑”混淆或等同,从而出现错误。这类题在教学内容刚讲完时以一秒钟回答方式提出,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辨别力和理解力。又如,“价值是疑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这是个关系题,比较抽象,不太好懂。一秒钟回答提出后,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势必引起学生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9.
教师向学生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是否真正理解,启发他们思考,引导他们思考。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老师如何评断,则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对讲授内容把握的准确度以及思维发展的方向。因此,提问和评断是课堂教学研究中同时存在的两个不可偏废的环节,特别是对如何评断学生的答问,应予以重视。一、借助体态语言,传递信息顾名思义,评断即评价判断。当学生为回答问题从座位上站起来的那一刹那,教师的评断便开始了。这时主要是学生说,教师听。教师主要是借助眼神、身势等一系列体态语言对学生的答问作无声评…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常见的教学形式之一。但无论是教师问学生,还是学生问教师多是涉及一些普遍性的问题,由于受课堂时间等诸因素的影响,发问的学生面总要受到限制;为了给予弥补,让学生善思多问,我鼓励学生用书面形式提问(一般写在练习本上),对于学生书面提出的问题,有些我在课堂上统一讲解作答,有些则书面回答或个别交谈辅导。我称这种方法为“补偿式提问”。这样做很受学生欢迎,其好处有: 一、及时反馈信息。有益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及需求,思维方式及思想动态等。  相似文献   

11.
课堂前五分钟,教师根据上堂课讲的主要内容,出一两道题让学生做,要求他们用专门的“课堂作业本”扼要回答,然后立即收上。每次课堂作业教师都要逐一批改,成绩纳入平时成绩”一栏。这样做,对思想政治课教并有“四利”。一、利于督促学生果外巩固复习,及时掌握内容要点。因思想政治课课时较少,学生课堂接触教材时间也少,教课堂作业可促使学生课外多识记、多温习。二、利于学生课堂“温故知新”。答题的过程就是对上节课所学知识复习的过程,为学新内容作“奠基”。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课外复习情况,避免了通过单个提问来了解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12.
上课铃响了,某中学高二的教室里,一位教师走上讲台,一声不吭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然后向全班学生提问:“请同学们回答这是什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同学们面面相视,都不敢冒然回答,后来班长站起来才打破了尴尬与沉闷,怯生生地说:“这可能是个零。”下课后,老师询问了几个同学,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不敢回答?“我们在揣摸老师希望我们怎样回答。”这意想不到的说法弄得老师哭笑不得。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样的事例几乎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尼采(1844-190…  相似文献   

13.
导答,就是启发诱导学生回答。我在教学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定向点拨。就是引导学生的思路朝着教师要求的目标发展,教师要求的目标是提问前设计好的答案,或者说是最佳答案。教师在事先应准备好一个明确的答案,并预测学生可能有几种答案,怎样给以引导。当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出现离题现象时,如东拉西扯、节外生枝、答非所问等,教师要定向引导,及时点拨,诱发学生的思路步步触及问题的实质,得到正确答案。 发散点拨。有些问题不能满足于获得一个正确答案,要点拨学生发散思维,能举一反三,从一个问题中联想到更多的内容,从一种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教师对此要进行否定。而教师的否定也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教师否定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知道“错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教师的否定中受到启示和鼓舞,产生学习的动力。1.开脱式否定。“你答错了,但这不能全都怪你,可能老师在提问时没有把问题说清楚,现在我再说一遍,你注意听别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教师铺好台阶,不让学生因此而感到脸上无光,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2商量式否定。“你答得不错,可老师觉得还不够全面,如果再补上XXX就更完整了,你说对吗?”让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  相似文献   

15.
某中学,有一政治教师提问学生:“世界上存在不存在只有内因没有外因也会发展变化的事物呢?”出于教师意料之外,有个学生与众不同地回答说:“存在,宇宙发展变化就没有外因”。他的回答引起师生的兴趣和争论。这个学生的回答对不对呢? 应当说,教师所提的问题,是指具体的事物,而不是指整个宇宙。唯物辩证法认为,就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变化而言,它的内因和外因是同时存在,同时起作用,缺一不行的。但它首先把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做是事物的必然的“自己运动”,主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始终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  相似文献   

16.
所谓课堂提问的“贵族化”倾向,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不是面向全体学生,而是局限于少数“尖子生”。我们认为,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这种倾向危害多多。 危害一: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和原则。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所有学生创造平等的学业成功机会,给学生以普遍的人文关怀。既然受教育权不是某些人的专利,我们的教师就没有理由不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上课总是提问几个“特殊”的学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形成教育过程中的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主动思考的余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既要设疑,更要诱思。所以问题设置出来,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同时,对学生的回答,对也好,错也罢,不要马上表态,只可作些旁敲侧击,诱导他们的思路一步步向正确的解答靠拢。这样既可以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否则,学生就会在“等米下锅”的惰性中逐渐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  改正错误的余地。导致学生犯错误的一些坏习惯、坏风气,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很显然,其改正也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  相似文献   

18.
一、优差生结合。课堂提问中,教师对学生要公正、一视同仁。既用难度较大的问题去提问优生,看其掌握理解如何;又用难度一般的问题去提问差生,看其是否突破认知的“瓶颈”。全面兼顾,机会均等,绝木厚此薄彼。二、单个与群体结合。为了检查学生个体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作为了解整体水平的抽样,教师可有选择地进行单个提问;同时为了创设课堂良好的氛围,使师生双边活动更紧密,教师又可集体提问,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三、新旧知识结合。每堂课中新知识的传授情况,可以通过提问去了解,以便从反馈的信息中合理地加以调度;同时对旧…  相似文献   

19.
巧问三术     
课堂提问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课堂提问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艺术的效果,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课堂提问有三术,如能恰当地使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术:深与钱的结合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所提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就难以回答,导致提问后的“冷场”和“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偏深的问题,可以作些降低难度的处理。例如,在讲中国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时,许多学生认为美国的两…  相似文献   

20.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孙宝树在“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劳动合同法》实施还不足三个月,现在不是一个要不要修改的问题,而是一个要认真贯彻执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