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食品安全问题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中国食品安全事件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在国际舆论和媒体的持续炒作下,食品安全问题对中国国家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食品安全问题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下更引人注目,影响巨大.如何避免食品安全问题损害国家形象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全新课题,中国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韩丹 《东北亚论坛》2013,(5):87-94,129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国家对食品安全治理尤为关注。日本作为世界上食品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在其社会中广泛存在着的生协组织为日本食品安全的成功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生协组织的推动之下,日本的国家、市场与社会在食品安全治理问题上达到了某种有效沟通和制衡的良性关系,避免了市场的恶性竞争、政府的自由放任或监管不力现象。这恰恰是日本食品安全治理的重要经验。正是这种制衡将一种内在的支撑力量填充进了各种制度的运作,建构起了食品领域的良性治理秩序,从而也使日本的食品安全治理表现出了消费者和市民自身的主体能动性。因此,以促进社会组织的发育来形成国家、市场与社会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相互制衡关系,是在国家主导和市场自律两大模式之外,完善我国当前食品安全治理可供选择的"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国务院原则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有三个亮点:一是提出建立最严格的监管处罚制度;二是提出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构成犯罪的,依法严肃追究刑事责任;三是提出加重对地方政府负责人和监管人员的问责。对食品安全问题实施严刑峻法的呼声久矣,如今看到出台的希望,媒体兴奋地誉之为  相似文献   

4.
在俄罗斯,食品安全被看作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一种能力体现,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农业和外贸政策以及食品质量监管系统有效性的直接反映。近年来,俄颁布了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了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又严肃处理了多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全力保障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5.
李莉  王发财 《新青年》2014,(5):26-27
苏丹红鸭蛋、孔雀绿鱼虾、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带花黄瓜、地沟油、染色花椒、瘦肉精等一系列有关于食品安全引发的问题在我们身边发生着,这样的调查结果令大众瞠目结舌,有些网友不禁调侃:"我们还能吃到健康的东  相似文献   

6.
路阳  石洋 《海内与海外》2010,(10):24-27
德青源公司的创始人钟凯民曾经在欧美工作过一段时间,发现我国与欧美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国没有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生产者为降低成本,在价格的恶性竞争中取胜并获得利润;为高产使用大量激素。以鸡蛋为例,通常情况应该使用一级玉米来喂养蛋鸡,但为了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林下养殖产出真正绿色无公害食品林下经济不管养殖还是种植的农产品都是要成为食品的,而当前食品安全也是整个社会最关注的热点之一。放养的鸡,一方面直接在林下捕食昆虫的虫卵,利用林地间的青草、清水等资源,另一方面节约养殖饲料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而且增强鸡的野外自然活动范围能力和扩大鸡的自然活动范围、和提高鸡对常见病害的抗病  相似文献   

8.
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虽然处于工业化的起步和经济增长阶段,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依旧没有改变,因此,利用有限的土地和资源最大化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增加粮食产量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已经逐渐得到当今各国普遍认同的可持续农业理念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本文认为巴西卢拉政府时期的粮食收购计划(PAA)在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保障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等方面成为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有益尝试,值得包括拉关地区在内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俄农业合作历史悠久,互补性强。中俄农业合作利于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农业合作领域广阔,合作办法也很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农作物种植国,美国在转基因技术研发以及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应用上居世界领先地位,其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政策对世界贸易和其他国家的相关政策有着重大影响。在美国塔夫茨大学学者违法对中国小学生进行“黄金大米”实验后,更引发了中国对美国转基因食品监管政策的关注。一、美国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以来,全球粮食产量增长缓慢,需求不断增长,粮食危机席卷全球,如何保证粮食供应安全已成为东南亚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此,东南亚各国纷纷实施粮食新政,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农业生产,确保粮食供给与粮食安全。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危机促进中国与东盟强化在粮食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2.
陈利君 《东南亚》2009,(3):40-45
2007年的世界“粮食危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印度作为中国的邻国及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如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旦印度粮食危机爆发,不仅会对正在崛起的印度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而且会波及周边国家乃至世界。因此,我们应当关注印度粮食安全,并寻找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冯淼 《东北亚论坛》2011,20(3):110-116
2010年我国的粮食产量达到54 641万吨,增产2.9%。[1]尽管如此,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大问题,全球的粮食安全问题仍然很严重,粮价维稳已成为各国的头等大事,2010年全球玉米价格暴涨了52%,小麦上涨了49%,黄豆上涨了28%。[2]有些问题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有些问题是人为造成的,这使全球经济陷入一种十分不稳定的状态。当今全球社会十分害怕粮食价格上涨,有些人把这些问题摆在与金融危机同一个位置上。  相似文献   

14.
世界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粮食危机预示着高粮价时代的到来,各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粮食安全。全球人口膨胀和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打破了供需之间的平衡,而美国推行的生物燃料政策和美元霸权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平衡。因此,美国要为世界粮食危机的加剧负主要责任,但美国同时也是世界粮食危机的最大受益者,国际粮价的高涨体现了美国粮食武器的威力。面对形势严重的世界粮食危机,中国应该保证自给自足,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力保粮食主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大批归国华侨急需救济。在侨区,由于部分地方干部忽视了归侨和侨眷的特殊性,在执行土改和侨汇以及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中侵犯了归侨和侨眷的利益,加之其他客观因素,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归侨、侨眷粮食安全问题。对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归侨妥善安置救济,帮助他们创业立业;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保护侨眷的合法权益,对其悉心照顾。在国家整体粮食安全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确保归侨、侨眷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粮食,成功地解决了他们的粮食安全问题,巩固和扩大了这一时期的爱国统一阵线,为广大海外华人华侨、归侨和侨眷投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政权的稳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Food security is a major topic in academic and international debates. Numerous indicators have been propos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which countries are in need of improved food security status, but the lack of consensus as to which indicator of food insecurity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has motivated scholars to propose composite indexes. Building composite indexes involves multiple choices. This Viewpoint warns how discretional choices of algorithms to compute composite indexes for food security may alter the findings. By commenting on the implications that different measurement choices may have in terms of global indexes, the Viewpoint raises provocative practical and political concerns.  相似文献   

17.
印度粮食安全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农业大国所共同面临的难题。本文从分析印度粮食安全的现状入手,重点研究了印度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而采取的三种政策手段:生产者价格支持政策、农业投入补贴政策和粮食分配政策。基于上述印度粮食政策的架构分析,总结出印度粮食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得出印度粮食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Addressing the long-standing debate over the social impact of military power and recent discussions of military-induced famine, we conduct a panel analysis of aggregate food supply and child hunger rates in 75–79 less-developed countries (LDCs). Distinguishing between militarization , as the growth of military resources, and militarism , as the use of military force to handle political conflicts, we show that militarization is both beneficial and detrimental to food security, whereas militarism is consistently detrimental. Arms imports and associated increased military spending plus praetorianism and military repression reduce food security, whereas increased military participation and arms production boost food security. Increased food supply reduces child hunger and is largely confined to the more developed of the LDCs. These military power effects show net economic growth, which "trickles down" to improve food supply and reduce child hunger among the more developed LDCs, reflecting the growth of global economic inequality. Contrary to views that see militarization as a single unified process, use of armed force is not strongly rooted in either praetorianism or militarization.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图们江地区内域经济关系的量化指标,该地区各国为互助型内域经济关系。因此,在建立图们江地区绿色食品基地这一决策上,应以延吉为龙头,协手该区域各县市依次产生互补,准确定位、合理分工,为与朝俄等邻国形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链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澜湄流域的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增加了各国用水需求,而各国对水资源的非协调性开发以及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极端天气频发,导致水安全问题凸显,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压力。当前,澜湄流域水安全处于中等脆弱状态,但已建、在建和计划建设项目的累积影响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脆弱性。为保障水安全,湄公河国家迫切期望加强彼此之间及与上游的中国在水资源问题上的磋商、协调和合作,其共同水安全需求从低到高可分为四个层次: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及水—粮食—能源协同安全。这四种安全需求是同时存在的,但在流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亦有不同侧重。澜湄水安全合作既要满足流域各国水安全需求,又不能脱离流域的整体发展,因此应正确把握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和深化:尽早建立风险防控协调机制,开展流域国家联合勘察和应对气候变化协同研究;2030年左右建立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合作机制;到21世纪中叶开展全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实现水—粮食—能源协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