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制定的《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法律,是一部内容广泛、规定原则的综合性法律。当时,鉴于法律责任问题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同时也缺乏类似法律可供参考和借鉴,因此,该法对侵犯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行为,只做出了比较原则的规定,即原法第二十条“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归侨、侨眷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对侵犯归侨、侨眷合法权益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则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司法部门感到在追究侵犯归侨、侨眷合法权益行为…  相似文献   

2.
《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第九条第二款、第十四条和第二十一条是关于归侨、侨眷劳动就业、教育方面权益的规定。具体内容如下:一保护归侨、侨眷劳动就业的权益。法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归侨、侨眷就业给予照顾,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服务”。该规定有以下含义:1、改变修改前的侨法中关于对归侨、侨眷就业方面的照顾的对象只限于归侨学生、归侨子女和华侨在国内的子女的规定,扩大了范围。即凡是属于本法第二条规定的归侨、侨眷都可适应本条规定,享受相关的优惠和照顾。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我国劳动…  相似文献   

3.
何为《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原则?其第三条规定:“归侨、侨眷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并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义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和归侨、侨眷的特点,给予适当照顾,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规定”。该法对归侨、侨眷实行的这一原则是党长期以来对归侨、侨眷实行16字方针的法律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关于保护归侨、侨眷经济财产权益的法律规定是本法立法的重点,其主要体现在修改后的第七条第二款、第九条第一款、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及第十六条中。具体而言:一保护归侨、侨眷成立的社会团体财产的权益。法律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归侨、侨眷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的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该规定包含了以下几层内容:1、确认归侨、侨眷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经营或管理的财产是合法的,归侨、侨眷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享有以法人的资格或身份对这些财产进行经营、管理并受益的权利。归侨、…  相似文献   

5.
归侨、侨眷的权益包括政治、经济、财产、教育、劳动、个人自由、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些涉及到立法、行政、司法、群众等部门的工作。从工作性质上讲,从立法和对有关侨务法律、法规、政策的实施进行监督方面保护归侨、侨眷权益的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华侨委员会;从行政事务保护归侨、侨眷权益的有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从司法方面保护归侨、侨眷权益的有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从群众工作方面保护归侨、侨眷权益的有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从侨务统战工作方面保护归侨、侨眷权益的有全国政协华侨委员会;从政党工作方面维护归侨、侨眷权益的有中国…  相似文献   

6.
《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在第三条明确规定了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总的原则。这就是:“归侨、侨眷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并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义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岐视”。“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和归侨、侨眷的特点,给予适当照顾,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规定。”这一规定,在1990年制定这部法律时就已得以确认。这次在修改该法时,各级侨联及广大侨务工作者一致认为,该原则是党对归侨、侨眷长期实行的16字侨务工作方针的法律化、具体化和制度化,不能对此进行修改。因此,修正后的侨法…  相似文献   

7.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开封市的归侨、侨眷贫困户同其他市民一样,在欢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穿着捐赠的棉衣,吃着香喷喷的饺子,他们没有忘记,是开封市侨联的“爱心互助行动”,使自己在这寒冷的冬日里倍感温暖。“爱心互助行动”始于1997年年底。为使开封市的归侨侨眷困难户能长期得到资助,市侨联决定设立互助基金,消息传出,市侨联工作人员和归侨、侨眷纷纷响应,100元、1000元、10000元,大家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慷慨解囊,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收到10多万元。年逾古稀的日本归侨秦景仪平时生活…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侨务工作灾难的十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推行一条极左的侨务路线,使“文革”时期的国内侨务政策遭到空前的歪曲,许多归侨、侨眷受歧视、打击和迫害,归侨、侨眷的正当权益也受到严重侵犯,十年间我国国内侨务工作因而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一、1966-1967:突出政治,引导归侨、侨眷积极参加生产劳动1966年初,各地侨务部门的国内侨务工作方针,仍然是坚持在党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全面贯彻侨务政策,加强归侨、侨眷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政治思想教育;组织归侨、侨眷学习毛主席著作,树立为人民服务的…  相似文献   

9.
97年2月一98年3月,厦大南洋研究院组织的晋江侨乡的田野调查,我有幸加入其中,调查中我深深体会到侨乡优势对晋江乡镇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而“侨”的优势又是通过归侨、侨眷起作用的,本文试图分析归侨、侨眷这一特殊群体在晋江乡镇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晋江归侨、侨眷的概况根据90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侨眷是指华侨在国内的眷属,它包括华侨在国内的配偶、父母、于女(媳妇、女婿)、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儿孙女、外孙儿、外孙女、抚…  相似文献   

10.
《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第十七条至第二十二条是关于保护归侨、侨眷的境外联系往来及在国外正当权益保护等出入境权益的法律规定。主要内容如下:(一)保护归侨、侨眷与境外通讯往来的权益。法律第十七条规定:“归侨、侨眷与境外亲友的往来和通讯受法律保护”。其含义如下:1.重申归侨、侨眷与其他中国公民一样,有与境外亲属、朋友往来和通讯的权利。这是对我国宪法第四十条有关规定的重申和具体化。宪法只笼统地规定保护中国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权利,《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则突出强调保护归侨、侨眷与“境外”亲友往来和通讯这…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领事保护理念,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区域的海外机构、企业和公民的安全是中国海外安保供给体系的首要关切。后疫情时代的安全环境、安全威胁和安保内容的新变化凸显了海外安保的供需落差,如何通过完善海外安保供给体系来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挑战,成为总体国家安全治理不得不重视的紧迫性议题。根据风险/焦虑-威胁/恐惧-危机/恐慌的升级过程,可将海外安保区分为预防、震慑、应急三种类型,政府、军队、国际安保公司、社会组织和海外企业能够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在明晰中国海外安保“阶段-类型”及对应的多元供给主体职能的基础上,中国海外安保供给体系的完善需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理念指导下,遵循“预防-震慑-应急”一体化的供给模式,建构多元供给主体联动体系,从而弥补现有供给体系的不足,全面推进“海外中国平安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华人社团是维系早期华人社会存在的主要支柱。20世纪以前,华人社团的纠合因素,以地缘纽带最为重要,各类社团都有强烈的地缘色彩。神缘纽带和秘密会社是催生早期华人社团的重要因素。方言群是华人纠合的最宽泛的纽带。同方言的社群,通常意味着来自共同或邻近的家乡。神缘和宗亲组织,是在同乡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血缘和神缘纽带。  相似文献   

13.
仔细审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华侨华人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重要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中国革命主张的提出和革命组织的发起,始于海外华埠。华侨是革命党的坚定支持者。清末华侨多因地域、方言、宗族纽带而聚合,华侨各帮对革命的态度差异较大。广府人领晚清中国开放和革命风潮之先,海外广府人绝大多数是华工为主的下层华侨,更具革命精神和反清意识,加上孙中山是广府人,海外广府人即成为孙中山最坚定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15.
中缅建交后,受地缘因素影响,缅甸一直担心中国危及其国家安全,中国则力图将缅甸作为突破西方战略包围的突破口。20世纪50年代中缅关系中的华侨问题即是在这一大框架下演变发展的。1954年周恩来访缅后,双边关系发展迅速。随后,中方为消除缅方在华侨问题上的疑虑,在华侨国籍问题、华侨政治、经济作用、与缅人关系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努力,使华侨问题没有成为制约当时双边关系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20世纪初以前中缅之间贸易及人员往来的过程,认为双方交往虽发端于汉代,但直至元代时,才有华侨定居于缅甸。到了明代,华侨社会开始在华侨人口较为集中的上缅甸的部分地区形成和出现。清代是华侨大规模移居缅甸时期,既有陆路迁移也有海路迁移,随着华侨大量移居缅甸,一些能够聚合缅甸华侨的纽带,如地缘组织、血缘组织和业缘组织纷纷成立,华侨社会则在缅甸较多地区形成。  相似文献   

17.
战后国民政府的外汇政策与侨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国民政府为吸收侨汇曾几度调整外汇政策,然而,由于恶性通货膨胀加剧,财政经济濒临崩溃,国民政府无法维持一个稳定、合理的外汇汇率,对汇率的调整往往只有暂时的效果,当官价汇率与市场汇率接近时,侨汇数量就增加,反之则减少。战后侨汇呈逐年递减之势,由于官价汇率与市场汇率往往背离,因而无法阻止侨汇大量流入黑市。  相似文献   

18.
1946-49年国民政府对侨批局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6-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采取各种政策,企图大力吸收侨汇,加强对侨汇的控制,以巩固国民党政权,进行内战。在这一阶段,国民政府一方面改善自身的侨汇经营,一方面极力打击侨汇黑市以解决侨汇流失问题,对于侨批局采取既限制,又利用的政策。但是由于官营行局的先天不足,始终无法替代民间侨批局,加上为从事内战而开支巨额军费,导致全国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侨汇大量进入黑市而无法控制,最终导致政策的失败。  相似文献   

19.
文化以价值观为核心。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本土经历文革和近年来片面强调经济优先发展,传统文化和基本信仰有所失落。无论是传统价值观或革命价值观,均面临其他价值观的严重挑战。中华传统文化却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得到更多的推崇和光大。华侨华人在保持传统文化优秀因子的同时,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因子,形成兼具中西文化特质的华侨华人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很大程度上具有普世价值,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移民问题”是后苏联时代俄罗斯各界讨论甚至炒作的热点问题,但中国官方人士并不认可这一“问题”在俄罗斯的存在。中俄双方应就与人口跨国流动有关的概念性问题加强了解和沟通,以便达成共识,从而能更加妥善地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