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湖南农业波动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农业波动实证研究以湖南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作为考察指标 ,按照“谷—谷”划分法 ,在 195 3— 2 0 0 0年的 48年中 ,湖南农业增长率呈现 11个周期 (其中第 11个周期还未结束 )。纵向上 ,1976年为界 ,改革前后湖南农业波动状态特征悬殊 ,波动是由剧烈转向平缓。横向上 ,湖南农业波动幅度大于湖南经济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投资的周期性波动是一种超越体制和发展阶段的客观的经济现象。但由于不同的体制、不同的国情,又使各国的投资周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那么我国的投资周期有什么特点呢?通过下图我们进行比较、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4.
5.
曹立 《求索》2010,(5):21-23
股市行情的周期波动,有其内在机理。流通股本代表卖方供给,货币资金代表买方需求,二者之间的博弈状况,决定了股市行情的周期波动。大规模发行债券,增加证券市场的货币供给,是调节股市周期波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霞 《岭南学刊》2011,(3):85-89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周期性波动,表现为周期长度不一,由短周期向中周期演变;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幅度不一,波动幅度逐步缩小;由古典型为主导向增长型为主导转变;封闭型波动和开放型波动两种情况,与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由非同步性向同步性转变。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在于社会供求矛盾、经济体制本身的缺陷和经济开放程度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已成为一种客观事实。现在,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经济管理部门,都越来越重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经济发展周期规律的考察,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唐宋时期政府商业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顺祥  邵兰 《思想战线》2000,26(1):113-116
唐宋处于中国封建文明史的转型时期,包括封建经济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与繁荣兴旺的商品经济相适应,唐宋政府的商业政策亦随之进行了调整.概而言之,主要是由专卖榷利制度向注重征商转变,商税逐渐制度化、规范化,扶商政策出现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房地产周期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其周期波动必然会引起国民经济的动荡。利用主成分方法合成我国房地产周期指数,分析房地产周期波动的特征,研究房地产周期和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的联系,并探讨其波动的原因,研究发现:我国房地产周期呈现两轮波动态势,房地产周期的复苏和繁荣要先于国民经济周期,衰退晚于快于国民经济周期;从波动幅度来看,房地产周期的波动幅度远远大于国民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10.
何和义 《前沿》2011,(24):145-147
镇最早是作为一种军事据点广泛出现于北魏时期,草市由定期的乡间集市发展而来。北宋时期,由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赋税制度的变迁和商品经济的渗透,致使市镇有了较大发展,尤以两浙路突出。主要表现在:镇由军事性质转向经济性质;草市数量的增加和市镇经济的发展。同时,北宋两浙路市镇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1.
缪坤和 《思想战线》2002,28(3):76-80
宋代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 ,产生了信用票据市场。这种信用票据市场由发售市场、流通市场和兑现市场构成。由于特殊的经济关系 ,各类信用票据市场都承担着不同的经济职能。归根结蒂 ,它们所发挥的一项最根本职能便是支撑信用票据的运行。同时 ,信用票据市场的产生和运行 ,标志着宋代商品经济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宋代城市经济功能新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 《思想战线》2005,31(3):112-116
评价宋代城市经济,不能囿于城市本身,也不能单纯强调生产的意义,必须打破城乡对立、重生产轻消费的二元思维模式,从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互动关系中着眼,从生产与消费互相促进的内在联系入手。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在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唐宋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促动下,社会经济生活中发生了诸多信用业务。主要有高利贷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和国家信用等形式。其中,高利贷信用是一种主导信用形式,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较为深远。商业信用在宋代的商业往来中较为普遍。消费信用多发生于饮食业中,发展层次还较低。国家信用还未能发展成一种常见的信用形式。  相似文献   

14.
北宋后期,政府实施向西北扩大辖区的积极边疆政策。面临诸多新的社会和民族问题,宋廷在开边拓土、扩大辖区、维护其新旧归附区的统治时,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防务和经营,并颁行了许多相关蕃部的法律法规,强调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各族关系,治理边族地区的矛盾和纠纷,对于边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孙洪升 《思想战线》2006,32(5):128-134
我国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进入唐宋以来,茶业成为社会经济的新兴产业,发展十分迅速。茶业经济的异军突起,对唐宋社会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茶业不仅大大促进了唐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商品经济的力量,而且促进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文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两宋时期贵州区域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时期,随着中原文化的向南播撒以及贵州区域经济的发展,今责州地区与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在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形响下,今责州境内各民族社会发展出现崭新气象,区域文化的发展为元明时期贵州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试论宋代"全民经商"及经商群体构成变化的历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晓亮 《思想战线》2003,29(2):79-85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宋代形成一种难以阻挡的"全民经商"态势。其经商群体的构成除职业商人外,尤其是包括了衣食国家的军人、官吏、皇室成员和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宗教界人士。他们经商营利的行为超出职业的范畴,也多为国法和传统道德规范所不容,但若将其放入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时段中考察,就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应当给予一些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宋代富民与灾荒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文勋 《思想战线》2004,30(6):96-102
宋代是我国古代灾荒救济较多的时代 ,其中富民参与灾荒救济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变化。富民在灾荒救济中提供大量物资的同时 ,还在平抑物价、安置灾民、救灾物资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作用。尽管富民参与宋代社会的灾荒救济有自愿及非自愿的差别 ,但他们广泛参与宋代灾荒救济这一事实表明 :富民已成为唐宋社会经济关系的中心。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中间层和稳定层 ,富民对唐宋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邓前程 《思想战线》2005,31(3):117-123
茶马贸易本属汉藏民族间、农区与牧区间互通有无的经济交流活动,它本应遵循固有的经济规律。其发端的唐朝如此,其发展的宋亦大致如是。但至明朝,统治者希图借经济手段去替代政治、军事所无法完成的统治功能(“以茶驭蕃”),并“联番制虏”,隔绝传统的蒙藏联系,“壮中国之藩篱”。汉藏茶马贸易的原有功能发生变异,纯粹的经济活动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内容。  相似文献   

20.
以往学术界对于海外华商的研究多集中于东南亚华商,而较少关注20世纪70年代末从大陆出国,在海外从事义乌小商品等中国商品贸易的华商。从事义乌小商品等中国商品贸易的海外华商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国的第一代新移民,受教育程度以初、高中居多,来源地较为广泛。他们因在跨国贸易链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经济实力差距非常大,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趋向:他们既不乏实力雄厚的大批发商,也有很多从事零售生意。这些华商深深扎根于移居国及其他国家,但又维持着与中国的多重联系,持续的、经常性的跨界交往成为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