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叔雅先生     
(续上期)刘文典与古籍校勘1917年,先生经陈独秀介绍进入北大教书。那时北大人才太多了,尤其是国学方面,辜鸿铭在北大,刘师培、黄侃都在北大,都是些了不起的人。所以,先生就决定要下苦功搞出点成果,认认真真地校好一部书。经过比较,他选定先秦诸子作为校勘的主攻方向,而且一出手就是比较难弄的《淮南子》,所以叔雅先生真正搞起古籍校勘是从《淮南子》开始的。  相似文献   

2.
《小康》2007,(7):87-87
我十分喜欢傅先生的名言:“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小康:您出版了《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一书,请问:“历史可以复活吗?为什么?”李开元:历史是已经在时间中消失  相似文献   

3.
西汉王室贵族淮南王刘安和他的一批门客,集体编著的《淮南鸿烈》一书,被后人归于子部,故又称《淮南子》。关于此书,汉高诱在注释《叙目》中说,刘安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等八人,以及儒生大山、小山等,“共讲  相似文献   

4.
郭红 《北京观察》2003,(7):62-63
《钱钟书手稿集》终于就要面世了。估计不久之后,各地的书店就可以见到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这套书的前三卷,即《容安馆札记》了,读者也终于可以看到钱先生在世时从未公布过的读书笔记的原貌。钱夫人杨绛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仍然依照钱先生在世时他们的约定,特为此书题写了书名。对于中国的文化界来说,这套手稿的出版是一桩意义深远的大事。钱先生在世时,学界已公认他为难以逾越的文化昆仑;他的小说以及电视连续剧《围城》的广泛影响,又使得普通人对他传奇般的博学以及洒脱的智慧有所耳闻。但钱先生生前如何  相似文献   

5.
《淮南子》具有丰富的学习思想,对人类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认识.在道、儒思想的不同影响下,《淮南子》表现出两种既有交集、又相迥异的学习观.一方面,《淮南子》坚持黄老道家的基本立场,对儒家之“学”进行批评,凸显出尊道抑儒的理论倾向,而另一方面又试图从整体上调和与兼容这两种学习观.受道家心性思想熏染,《淮南子》从基本原则、根本目的与理想境界等三个方面阐发其“尊道养生”的“为己之学”,彰显出显著的生命美学意识,这既对秦汉时期的学习思想有所发展和丰富,也对现代人类的身心健康、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不少词书、成语书、寓言故事书,都收有《新序》“叶公好龙”的故事,据清人《申子》辑本和刘向《新序》卷5《杂事》,这故事前面还有一段:陈国人子张听说鲁哀公好士,便不远千里赶到鲁国,,想干一番事业。但“子张见鲁哀公,七日,哀公不礼焉。”子张这才知道鲁哀公好士是假,怕士是真,于是编了“叶公好龙”的故事,托人转告哀公,随即离开鲁国。很显然,子张所编故事中的“叶公”,乃是影射鲁哀公。意谓哀公所怕的,乃是子张这样的“人龙”。 在我国古代,一些贤人常用龙自喻。子张在他所编故事里,也是以龙自喻的。检索史籍,子张确乎为一时俊杰。子张名叫颛孙师,“子张”是他的  相似文献   

7.
徐茜 《传承》2010,(24):156-157
《淮南子》是西汉前期刘安及其宾客集体撰写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理论。《淮南子》的生态环境观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观、生态环境保护观和生态伦理思想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淮南子》对当时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所在。《淮南子》中的生态环境思想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洽国如治水,因而"堵"、"疏"之争,是治国方略之争,而不是治水方法之争. 北大乐黛云教授回忆汤用彤先生,讲过这样一件往事:1957年初,汤老先生有一次提到《诗经》中的一句诗:"谁生厉阶,至今为梗".她不知道是哪几个字,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汤先生很惊讶,说你《诗经》都没看过一遍,连《诗经》里面这两句最普通的话都不知道,还算是中文系毕业的?乐黛云答是没看过,上学的时候成天搞运动,而且她是搞现代文学的,老师没教过这个课.后来汤先生解释,"厉阶"即"祸端","梗"是"灾害".这句诗出自《诗经·桑柔》,全诗的意思是哀叹周厉王昏庸暴虐,任用非人,人民痛苦,国家将亡.  相似文献   

9.
古籍传播愈广、愈久,其版本就愈多。不同版本总有许多差异,这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纸张、行款、字体、装帧等书籍的外部形式差异,这只需将不同版本对照便一目了然;二是文字内容上的差异,这比较复杂且不易发现,必须从校勘、文字、音韵、训诂等多方面综合考察,方能得其果。本文拟跨出版本学的范围,从校勘学,文字学等多学科、多角度地对古书版本内部差异作一些考察。 一、从校勘学看古书版本内部差异 校勘学概括地说,就是勘同异、定是非。定是非便如段玉裁所说的定底本之是非和定立说之是非。定立说之是非,须先定底本之是非,而定底本之是非,必须先勘众本之异同。勘众本之异同,就是勘定底本的倒、脱、衍,即所谓“整齐脱误,是正文字。”(《后汉书》卷五“安帝记”) 1、倒文 倒文便是原文前后被颠倒,包括倒字、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8)
正机缘巧合,吕正惠先生将台湾版的《无悔》一书给了清华大学的教授王中帎,王教授看过之后,觉得此书内容丰富,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思想价值,于是推荐给我们三联书店大众分社的副社长叶彤,建议我们把此书在大陆公开发行。我们经过论证,一致认为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为增  相似文献   

11.
安徽淮南,自古以来星光灿烂,人杰地灵。其境内八公山有大小山峰40余座,瞰淮河,临淝水,茂林幽谷,景色秀丽,著名的“淝水之战”令前秦符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西汉思想家、文学家刘安读书鼓琴,善为文辞。他主编的《淮南子》一书综合先秦道、德、阴阳各家思想,成为哲学史上名篇佳作。廉颇、春申君等众多的历史名人为悠久的淮南文化添姿增色。  相似文献   

12.
金晓东 《求索》2012,(6):80-82,56
刘师培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他天赋异禀却未完成三世家传的经学巨著《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刘师培对《左传》义例之学颇为用力,成果累累却未得到学术界充分重视,学者对其多有误读。本文在精研文献基础上,对刘师培重视义例的原因、义例研究成绩、学术界常见误读等作进一步分析,对刘师培的义例研究作出客观定位。  相似文献   

13.
钟周铭 《人民论坛》2023,(11):107-109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淮南子》一书继承了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庄的道论思想,并试图将社会政治活动中的人事与自然运动变化规律中的天道相结合,强调“天人同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将天和人的关系纳入到一个新的范畴之中。《淮南子》中的天人关系论对于认识汉代思想文化乃至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心理,以及为当下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年初,一位广东朋友来信,对《思想战线》在去年第二期刊出拙作《〈泐史〉刀霸羡史实辨正》一文提出质疑,其大意是说:怎么他读到的《泐史》史料,和我所论及的刀霸羡大不相同呢?原来,朋友读到了李拂一先生在台湾省出版的新著:《十二版纳纪年》(以下简称《纪年》)。最近,笔者有幸获读这一新著,它从商汤为始,至抗日战争胜利为止,纵论古今三千七百余年,洋洋数十万言。对《纪年》一书,笔者不动褒贬之念,但对该书按语中引用的《泐史》史料歧出不穷的情况,不免反复揣度:既然内容有异,是否李拂一先生又有《泐史》新译本问世?带着如此疑问,以《纪年》一书的按语中所引《泐史》,又以李拂一先生亲署“译者”之名,1947年由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印行的《泐史》相互对照、校勘。结果,《纪年》一书按语中所引《泐史》,并非《泐史》同类的另一译本,凡所改动内容,  相似文献   

15.
徐忠全 《中国保安》2012,(15):52-52
离开学校已经好多年了,这么多年没有认认真真地看完一本书。前段时间,女儿的学校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买黄蓓佳的长篇儿童小说——《今天我是升旗手》这本书,闲暇之余我也捧起书来阅读一下,谁知看过以后就爱不释手,被书中小主人公的精神所打动。  相似文献   

16.
唯一的规则     
《唯一的规则——(孙子〉的斗争哲学》是著名学者、北大教授李零先生的新作,这是他继《〈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和《兵以诈立——我读〈孙子〉》之后的又一本讨论《孙子兵法》的著作。  相似文献   

17.
《淮南子》的辩证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主编的一部总结历史经验,兼蓄各家学术,探求治国之道的著作,其中包含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具有集以往之大成和富于实践性的重要特色。兹叙述于后:  相似文献   

18.
华峤(235?——293),字叔骏,西晋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出身名门世家。历事武、惠二帝,“博闻多识,属书典实,有良史之志”,长期主持朝廷撰述之事。他以《东观汉记》“烦秽”,立志“改作”。武帝泰始(265——274)年间,除为中书著作郎,始撰《汉后书》(下简称为华书),起于光武,终于孝献,凡九十七卷,纪、志、传、表俱全,记东汉一百九十五年历史。“十志”未成而峤卒,后由其二子续成。  相似文献   

19.
名医纪事     
王继岐先生是我们那一带的名老中医,他小我父亲三岁,我尊称他为继岐叔。“继岐”两个字,意思明确,继承岐黄妙术,读起来颇为粘口,就像绕口令,我常常发错音。继岐叔对我说,我这个名字喊着别扭,别难为你了,你就叫我瘸子叔吧!继岐叔一条腿瘸得厉害,行走十分困难。一个瘸子,又是妙手回春的中医。其名声是可以想像的。有趣的是,他从不以瘸为憾,反而自鸣得意。每当有人称他“王先生”或“继岐先生”的时候。他总是更正,叫对方从此叫他“瘸子先生”。他对众人开玩笑说,你们都是两条腿一般长,真真是庸俗啊!春节贴对联,他最爱写的是那副戏联:“世路尽羊肠行行且止,先生移鹤趾飘飘欲仙。”  相似文献   

20.
王船山遗书的稿本 王船山手稿一向流传极少,王敔曾在《姜斋公行述》中说:“公……贫无书籍纸笔,多假之故人门生,书成因以授之”。可以想见,当时船山自己家中保存的手稿并不多。就是分散在故人门生家中的,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变迁,天灾人祸,流传下来的也是凤毛麟角了。道光、同治年间,大量刊刻王船山遗书,曾多次搜寻船山稿本及抄本。尤其是同治年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在刊刻船山遗书时,搜集船山的稿本较多。据刘毓松在《王船山丛书校勘记自序》中说:“稿本访得者六十一种,……毓松亦在局中,专司覆按稿本”。根据这个记载,王船山的手稿本,大部分被曾国藩兄弟搞去了。他们将船山遗书刻出后,便将一些极为珍贵的手稿据为已有,并没有将稿本全部归还给原收藏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