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伦理价值观中的“仁道”观念、道德理想和自然观念均蕴含着有益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因子.其“修身”为本和“德治”观念的价值理性均指向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王道”工具理性目的,体现了追求价值理性的“善”、“美”和工具理性的“真”的融合与统一,可为解决当代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分割和断裂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公安院校大学语文课教学存在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现象,需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其价值理性。在公安院校大学语文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十六字"总要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产生非常明显的现实功效。实现公安院校大学语文课教学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利用大学语文课程自身优势和开课特点,创新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以期充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与民主化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文章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内涵、分裂状况及其融合等方面分析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与民主化的密切联系,并探索提出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多维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4.
郑华萍  郭鹏 《前沿》2009,(5):126-129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和社会职业双向选择的过程中进行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准则。在新形势下坚持以马克思就业价值理论为指导,就是要在实践地把握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所呈现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明确马克思就业价值理论的具体内容,并以其建构“主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努力追求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正确认识马克思就业价值理论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袁祖社 《思想战线》2012,38(2):45-49
关于幸福的传统理解,通常是扑朔迷离,难以捉摸。其原因在于思维方式上的两种观念缺陷:一种是纯粹工具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一种是简单的价值理性的思维方式。按照工具理性的思维方式,所谓幸福被等同于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等,其直接结果是造成了现代消费主义文化与价值观制导下的以"占有性生存"为基础的"物役"性生存体验;按照价值理性的思维方式,幸福被理解为差异化个体之间的一种不可通约、不可捉摸的模糊的主观性心理体验。着眼于人类长远的、持久的幸福生活理想,我们需要确立一种生态伦理和生态文明时代的新的理性思维形态——"生态理性",并以此为新的基点,塑造现代人的"生态信仰",建构能够真正体现现代人之生存之本真境界的"生态幸福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辨析和高等教育目的为立足点,阐述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况和问题,进而提出高等教育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整合的必要性.高等教育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整合是大学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底线公平规定了中国民生建设所应当依据的原则与标准、项目及目标,它是"实践理性"、"工具理性"以及"价值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5,(4)
目前我国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一些状况,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失衡,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不够突出,教学理念向职教技教理念靠拢,思想性教学理念不受欢迎,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等。应该树立"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并重理念,在高职院校尝试开设专门的共产主义精神信仰课,提高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素质。  相似文献   

9.
社会治理数字化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引擎,然而,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实践存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冲突与失衡的问题。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容易引发数字鸿沟、数字孤岛、信任赤字和数字安全隐患等问题。因此,应探索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社会治理数字化实践中的耦合关系,有效回应社会治理数字化的实践议题。把数字公平、数字协同、数字信任和数字安全等价值理性要素作为社会治理数字化的实践遵循,通过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构建社会治理部门的数字化协同机制,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的认同机制,夯实社会治理数字化的“安全底座”等举措,全方位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双向奔赴”。  相似文献   

10.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规模运用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不少西方学者把技术理性的彰显看作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科学技术合理性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把技术理性批判同资本主义制度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较为丰富和深刻的伦理价值观.技术理性的缺陷在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背离,克服这一缺陷的根本途径在于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1.
王向清 《求索》2022,(2):87-93
中国哲学史的诠释理性经历了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工具与价值结合的三种类型。肖萐父、李锦全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以工具理性全面地诠释中国哲学史。冯友兰所著《中国哲学史》则以价值理性解读中国哲学,将中国哲学史理解为形上智慧。有鉴于仅以工具理性或价值理性诠释中国哲学史的相对不足,为消解知识与智慧的对立,冯契开创了以工具和价值相结合的理性诠释类型。冯契的创新性探索为中国哲学史的诠释方式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等在内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格物致知"与"经世致用"兼顾,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并重,理性精神与儒家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公共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基",文化秩序是研判治理能力的价值基础,通过公共资源的公共性配置通向文化治理的价值旨归。文化治理的价值诉求体现在"公共性"建制的复权与创生逻辑,通过公共性再造,透视公共价值观趋于消解的多元文化面向。文化机制的理性共识促成了"批判"与"整合"文化取向的目标达成。政府作为"文化强国"的主导者与公众作为"文化权利"的拥有者共同整合文化公共性的建构方向。因此,公共文化治理过程中文化资本要素的价值排序是价值建构的基础,文化治理渠道彰显了文化"工具理性"与"目的理性"的价值耦合,基于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这一载体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治理的相向共生。  相似文献   

14.
在行政管理领域,由于受实证主义的影响,人们对“依法行政”的认识往往偏重于工具理性思维,而严重忽视了对它的价值追求。我们不否认工具理性对于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但也必须关注价值理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现价值理性的回归,坚持依法行政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包桂芹 《前沿》2013,(9):165-168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针对的是工具理性对人文精神的侵蚀。这对于今天我国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批判精神,建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战略进程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化强国须提升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精神就要克服工具理性,即克服西方资本主义工具理性带来的物化意识和功利主义价值观。西方资本主义工具理性精神之所以会带来物化意识和功利主义价值观,究其根源,仍在于启蒙理性日益偏离其源始初衷而走向极端理性化,使理性的知识论路向逐渐充当乃至异化为人的全部生活基础。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注意到启蒙运动后传统理性的分裂并承继韦伯在现代社会行为层面上对各种理性的理解和二元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通过构建生活世界里多主体间完全平等沟通以实现共识的交往行为,从理论上实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交往实践中的高度辩证统一,提出了富于时代特点的交往理性观。但实践中,交往理性还是遭遇到工具与价值理性难于区分与平衡、理想共识情景难于实现的困境,也许集体主义导向的传统中庸思想对此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周霞 《岭南学刊》2010,(2):56-59
通过对公共行政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考察,可以发现,源自于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模式既带来了工具理性的技术效率,也导致了极大的价值理性的人文丧失。实际上,公共行政的价值逻辑应该是后现代性所追求的在现代性公共行政价值观变革基础上的社会和谐——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18.
龙菊芳  ;秦金桃 《传承》2014,(5):128-129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日益强化工具理性,弱化价值理性,从而出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以及人自身精神的失落。在这个价值理性被逐步弱化的背景下,我国高校中也出现一些过度追求工具理性、淡化价值理性的思想与行为。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实施者,应该给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价值是基础性问题,但长期以来该问题没有有效解决.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蕴价值既包括工具理性,又含有价值理性.相对于工具理性而言,学科价值理性的个体价值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科的社会价值理性则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内容与必要形式,不仅为社会描绘了理想图景,还是政治民主的组成部分.学科要求恢复思想政治教育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平衡,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合法性具有不可动摇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知识分子对西方现代化反思与批判的产物。其合理价值主张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积极影响;其消极价值观念也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面临困境。这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认识混同、解构权威与自我盲目膨胀的意识突出以及游戏人生与人生理想本末倒置等因素所致。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实现理论彻底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实现主体自我规范;以主流价值观引领,实现主体价值自觉,是摆脱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