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话说五帝     
帝为何物?关于他的传说亘古至今不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日轩辕”(《史记》)。《国语·晋语》中有这样的记载:“昔少典娶于有乔(原乔字是:左边一个“虫”旁,右边一个“乔”字,《汉语词典》不见此字,有些典籍用“乔”字代)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为成,炎帝以姜水为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相似文献   

2.
心系始祖炎黄致力经济建设侯作营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十多亿炎黄子孙繁衍生息,遍布五洲四海,古史记载,炎帝神农和黄帝轩辕都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炎帝生于华阳,黄帝出于有熊。河南新郑县古为有熊氏之墟,境内古文化遗址很多。黄帝故里、华阳故城、少典祠...  相似文献   

3.
黄帝其人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系有熊国国君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居于轩辕之丘(今河南省新郑市)。但这一说法未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关于黄帝,有不少传说。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其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涂炭生灵。炎帝无可奈何,只得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与蚩尤战于涿鹿,在大将风后、力牧辅佐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而炎帝神农文化的史料头绪一直非常纷繁。本文从浩瀚的先秦文献中理出了六个源头,即《国语》与《左传》是一个源头,而《逸周书》、《管子》、《周易.系辞》、《世本》、《竹书纪年》是另外五个源头,并分别作了考论。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炎帝神农的称谓、活动地域、贡献等作了论述,认为先秦时期的神农、炎帝、厉山氏这三个称呼曾经单独采用,后来才逐渐合一。炎帝神农是一个多重内涵的文化符号,分别指人名、部落名、原始农业社会的一个时期。炎帝神农的突出贡献在于以"神农之教"创造了最早的农业文明,其族群不止一个,其活动的地域也不限于某一个固定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我国最早记载黄帝的史籍《国语》、《左传》,都把轩辕黄帝(轩辕氏部落首领,一作有熊氏,姬姓)说成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黄帝是否实有其人,千百年来一直是个谜。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第3号汉墓出土的《黄帝四经》一书,终于使这个谜有了“谜底”。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明导刊》2012,(11):46-47
【原文】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乃杀蚩尤而代神农氏,是为黄帝。东至于海,西至于空桐,南至于江,北逐荤粥,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举风后、力牧、  相似文献   

7.
西汉著名古文纾学家孔安国将伏羲、神农、黄帝列为三皇,将少吴,颅顼、高辛、唐尧、虞舜列为五帝。东汉班固,西晋皇甫谧、南宋郑樵等不少学者都采用了这种说法。曾经向孔安国从师问教的司马迁虽未采用这种说法,但是《史记》也承认黄帝是继炎帝之后而兴起的。传说中神农氏炎帝的存在并且曾有很大社会影响,这在古代是为人们所公认的。现今对于神农氏炎帝兴起的地点,却有不同说  相似文献   

8.
知识纵横     
知识纵横黄帝.华夏.中国黄帝、华夏、中国为什么能联系在一起呢?这要追溯我们先祖的生活情景,并从有关的神话传说中去探索他们艰辛的生活历程。据史书记载,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于神农时代。当时,神农氏衰老,诸侯之间相互攻伐,暴虐百姓,而...  相似文献   

9.
始于黄帝时期的方姓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说方性是"方雷氏之后"。方雷氏,相传为炎帝神农氏八世孙帝榆罔之长子,因协助黄帝伐黄尤有功,被封于方山,其子孙以地为氏,遂有方氏。那么,方性因以为氏的方山又在哪里呢?据记载位于河南省中北部的嵩山,最早被称作"方山"...  相似文献   

10.
炎帝部族文化的一个基本属性,就是人神杂糅、天地相通。除《尚书》、《国语》的相关记载之外,《山海经》对于炎帝发祥地域的叙事,多处提到天帝在下界的活动场所。由此而来,高唐神女有时被说成是天帝之女,有时又说成是炎帝之女。炎帝部族先民认为人死之后变形转生的载体是花草,高唐神女传说体现的就是这种观念。高唐神女传说系统作为变形转生载体而出现的花草,都具有优美的形态。有的妩媚可爱,产生诱人的魅力;还有的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瑶姬是美称,而不是恶名。楚文化、文学与炎帝部族文化的关联,还有许多重要问题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1.
“炎黄”分别指中国原始社会中两位不同民族的首领。“炎”指炎帝,“黄”指黄帝。炎帝姓姜,系炎帝族的首领。炎帝族最初是西方的一支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后,不断与以 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由于炎帝族力量不敌九黎族,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得到黄帝族的援助,炎黄两族同心协力打败了蚩尤。黄帝姓姬,号轩辕氏。黄帝族后来与炎帝族在阪泉(今河北省怀来县)发生了3次大冲突,打败了炎帝族.由西北进入了中原地区。这样,炎黄两族成为中原地区的大族。在以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居…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身份在中国早期话语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在炎帝身份转变的四个阶段中,春秋时期的炎帝逐渐分化为具有盛德的炎帝和被黄帝征伐的炎帝,前者往往被视为炎帝本人,且在时间上先于黄帝统治天下,其后与神农合体,上升为“三皇”,并与黄帝组合成前后接续的定式;后者则逐渐被贴上无道、反叛的标签,以至被视为非炎帝本人,而是炎帝后裔或其他人。炎帝身份的转换与分化,深层原因在于华夏大地族群融合的客观进程,其中蕴含着华夏地区文化自觉意识的丰富和提升,这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身份认同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基石。  相似文献   

13.
国人常戒不要忘本.蜀民老祖宗是“开国何茫然”的蚕丛及鱼凫,后有“教民稼穑”的望帝杜宇及治水有功的鳖灵开明帝.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黄帝轩辕氏和炎帝神农氏被奉为华夏民族的始祖,既是血缘之脉,也是文化之宗,即汉文化肇始的代表人物.炎帝“始教天下种谷”,故号神农氏,黄帝使歧伯尝百草发明医药,又令苍颉取象鸟迹,创文字书契,或上栋下宇筑宫室,刳木为舟,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济交通而利天下.另有“构木为巢”的有巢氏,“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养牺牲以供庖厨”的伏羲氏等远古时期原始人类的代表,由于当时无文字记载,其活动情况或淹灭或在历史传说中被逐渐神话.史载“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黄帝始去皮服为上衣”.中国人穿衣原自黄帝始,人类有了衣裳才有了真正文明的活动进程.而其最初之功者正是“黄帝妻螺祖”(《山海经》).嫘祖为古西陵氏女,她栽桑养蚕,按《淮南子》说法是为黄帝制衣.《蚕经》也谓“劝蚕稼,亲蚕”始于螺祖.司马迁《五帝本纪》正经述及螺祖嫁与黄帝作正妃.晋《华阳国志》谓“蜀之为邦……婚姻则黄帝婚其族”,肯定了黄帝妻是四川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蜀西陵氏女为妻自  相似文献   

14.
涿鹿三祖     
涿鹿,像一位饱经历史忧患的老人,在向我们讲述着黄帝、炎帝、蚩尤三位人文始祖把中华民族由蛮荒指向文明的故事。踏上这块土地,脑海里顿时浮现出“黄炎阪泉之战”、“黄蚩涿鹿之战”的悲壮、惨烈。唐代诗人胡曾有情描绘:“涿鹿茫茫百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丹霞遥映山前水,疑是成川血尚流。”传说在4000多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居住着许多氏族部落,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黄帝部落居住在中国西北部今陕西省的地方,后来向东迁徒,最后定居在个河北一带的山湾里,过着游牧生活。炎帝部落在今陕西省渭河…  相似文献   

15.
炎帝神农时代:大同思想之源──兼论古代“大同”的实质及其影响刘永国炎帝神农是传说中的历史人物,相传他生活在伏羲之后,黄帝之前,他殖五谷,尝百草,首倡日中为市,开创了我国古代原始农业文明。他是伟大的社会实践家。有实践,便有思想,炎帝神农文化思想中最具代...  相似文献   

16.
田延峰 《前沿》2011,(6):144-147
秦的畤祭是以坛祭天。最初,秦祭祀白帝,希望白帝保佑秦国扩张土地。之所以如此,是秦有强烈的天命思想,畤祭又体现了地域性的因素,而白帝少暤和秦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秦以"方伯"自居,对周的祭天礼仪进行了一种改造。之后,受《山海经》中的四方神和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同时,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秦又祭祀青帝、黄帝、炎帝。祭祀青帝是希望青帝能够保佑秦国战胜晋国;对黄帝、炎帝的祭祀有昭示正统、融合文化的意义。在《吕氏春秋》中秦对天帝的祭祀被进一步整理成了系统的五帝说。秦五帝说有自己独特的渊源和发展脉络,也是阴阳五行学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说虎三题     
<正> 观念中的虎原始人往往把某一物类奉为祖先,作为图腾,加以崇拜。从古籍记载来看,虎是经常被古人奉为图腾的物类之一。《列子·黄帝篇》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豺、虎为前驱,以鹰、鸢为旗帜。”描述了黄帝联合以上述各飞禽走兽为图腾的部族进行部族争战的情形。以虎为图腾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也有表现。如彝族尚黑崇虎,以黑虎为图腾。彝族人死后火葬前,尸体要裹上虎皮,象征其  相似文献   

18.
蔡杰 《协商论坛》2008,(4):17-20
回顾历史,追溯渊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华民族从古到今有许多立下丰功伟业的先祖,就“史前史”提到的,与“黄帝”同期或比“黄帝”更早的祖先,比比皆是。像构木为巢的有巢氏;钻木取火的燧人氏;神婚造人的伏羲氏和女娲氏,以及被称为“炎黄二帝”父尊的少典氏,母亲附宝氏,还有有蠕氏及西陵氏等。溯根追源被推崇为最早的祖先,该是开天辟地的盘古氏了。  相似文献   

19.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名德。”《史记·三代世表》也记载,在中原河洛地区不同时代居于统治地位的部、氏族,全都是黄帝的后代。不仅颛顼、帝喾、尧、舜等是黄帝的后代,而且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集团全部是黄帝的后代。...  相似文献   

20.
炎帝与黄帝在阪泉(今河南省扶沟县境内)打仗,本想一举取胜,逼兄弟黄帝让位,自己做有熊国天子,谁知第一仗就被打败了,心中很是恼恨。祝融说:“主公,你弟弟年轻少壮,血气方刚,与他刀械相斗恐难取胜。主公善于使火,何不用火攻?”炎帝听了,叹了口气,点头说:“他到底是我的弟弟,不忍用火伤害于他。现在看来,也只有如此了。”炎帝命将士休整三日。第四天早晨,祝融、邢天为先锋又带领士兵叫阵。常先、大鸿身佩弓箭,手握刀斧也率士兵出战相迎。这时,黄帝站在“熊”旗下,手持黄色令旗;炎帝立于大“牛”旗下,手持红色令旗,指挥部属厮杀。两军约战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