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涉毒案件中毒品的数量和含量是决定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大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也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课以刑罚的重要依据。毒品数量和含量认定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的主观故意与案件量刑。当前,司法机关在办理的许多毒品犯罪(特别是可能判处15年以上刑罚)案件缺乏毒品定量鉴定结论,影响案件审理。笔者从法律和公平公正等方面探讨毒品含量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毒品犯罪中主观故意认定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主观故意特别是"明知"故意的认定,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焦点问题。比如,在运输毒品案件中,行为人往往辩称自己不知所携带的行李内藏有毒品,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认为可以依据客观事实"推定"行为人明知是毒品,有的则认为适用"推定"没有法律依据。为了准确把握毒品犯罪案件中主观故意的认定,10月16日下午,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检察杂志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毒品犯罪主观故意的认定专题研讨会"。检察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张本才,昆明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沈曙昆在会议开幕时发表了致辞。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与会代表的发言观点摘要刊发,供广大读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日益加大,毒品犯罪证据中,证明犯罪嫌疑人主观明知的证据对认定案件事实,区分罪与非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证据的审查上,要区分犯罪嫌疑人是否如实供述,查获毒品的地方是否有悖常理等情况,同一待证事实对证据有不同的要求,要求我们积极把握证据之间的客观联系,从而得出确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郑景青 《法制与社会》2011,(13):57+61-57,61
在办理诈骗类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在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认的情况下,对其诈骗的主观故意的认定成为案件办理的一大难点。而“主观见之于客观”,如何通过客观行为合理推断其主观故意就成为解决难题的关键所在。本文选取一实际案例,试就该问题作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毒品犯罪案件中,时常在犯罪嫌疑人住处发现毒品,而且,随着毒品犯罪的增多和日益复杂化,在住处发现毒品的情况愈加普遍。对于在犯罪嫌疑人住处发现的这部分毒品如何认定,往往产生不同的认识。有的犯  相似文献   

6.
恐怖犯罪属于故意犯罪,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故意犯罪必须证明犯罪嫌疑人主观上具有明知、故意或目的,而明知、故意、目的属于内部证明对象,很难用证据证明。为了依法打击恐怖犯罪,必须借助推定的方法,根据犯罪嫌疑人携带的物品、接近的地点、是否受过恐怖组织培训等因素,综合推定其是否意图实施恐怖犯罪。  相似文献   

7.
走私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是认定相关案件罪与非罪的关键所在。在行为人拒不如实供述的情况下,侦查人员往往难以取得直接证据来证明行为人的主观心态,从而给走私犯罪的认定带来难度。因此,允许司法机关运用刑事推定的方法来认定走私主观故意,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犯罪嫌疑人主观状态的认定一直是刑事司法中的难题。情状鉴定作为一种特殊的鉴定种类,主要关注犯罪嫌疑人的主观状态和环境调查,可以作为一种辅助认定犯罪嫌疑人主观状态的方法使用,在查明犯因、审查起诉、精准量刑、社区矫正等方面作用凸显,而我国对于该鉴定方法关注相对较少。结合日本的实践经验和我国国情,可以合理借鉴情状鉴定相关制度和方法,整合现有检验方法,科学认定主观状态;合理分配司法资源,精准辅助案件量刑;借助科技聚焦精准,量化检验减少误差,逐步实现科学认定犯罪嫌疑人的主观状态,推动我国刑事司法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严把握毒品犯罪中主观故意的推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司法实践中,有人主张对于毒品犯罪主观故意的证明可以进行"从重推定",即只要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就可以认定其具有毒品犯罪的故意。这种观点我认为不仅不符合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0.
对于毒品犯罪,全世界都存在认定犯罪主观故意困难的问题。在认定上,很多国家采取犯意诱惑、数量诱惑或机会诱惑,即实践中的警察圈套、诱惑侦查。如英美国家,采取严格责任。只要有这种行为,就推  相似文献   

11.
毒品犯罪主观故意的认定问题涉及到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许多问题,的确非常复杂,在理论与实践上很难达成一致意见,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是毒品犯罪"明知"问题,即毒品犯罪的主观故意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2.
近来年,毒品犯罪在我国呈迅速蔓延扩大的态势,毒品受灾区波及全国70%的县市,全社会都在疾呼禁毒,打击毒品犯罪任重而道远。在与毒品犯罪作斗争中,毒品检验无论在查禁吸毒、贩毒、制毒以及毒品中毒案性质的认定中都充分发挥着技术破案的重要作用,并为突破犯罪嫌疑人口供、为案件起诉、定罪量刑提供科学可靠的证据。对毒品来源进行同一认定,是侦查毒品案件的客观要求,是进一步发挥毒品检验技术工作为禁毒斗争服务的重要举措。为加快发展毒品同一认定工作,笔者就毒品同一认定中的若干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想法,供同行参考。1毒品同一…  相似文献   

13.
贿赂犯罪作为典型的权钱交易型职务犯罪,涉嫌犯罪双方利益关联度大,反侦查意识强,犯罪过程中遗留的书证、物证等犯罪痕迹较少,通过犯罪行为来推论和确定犯罪故意的难度较大,因此,实践中,主要是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内容认定犯罪故意,通常采用讯问笔录的形式予以固定。因此,如何通过笔录依法固定贿赂犯罪的主观故意对侦破案件和惩治贿赂犯罪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犯罪形态 ,是指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犯罪停止形态 ,即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与阶段中 ,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状态 ,包括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和即遂四种形态。毒品犯罪在主观方面须出于故意 ,这是不争的定论 ,但对于毒品犯罪中有没有既遂和未遂问题 ,如何划分既遂和未遂 ,这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存在争议 ,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控制下交付"系一种技术,即在一国或多国的主管当局知情或监督下,允许货物中非法或可疑的毒品或它们的替代物质运出、通过或运入其领土,以期查明涉及毒品犯罪的人。控制下交付犯罪形态的认定既要考虑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也要充分尊重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既要考虑犯罪完成的客观可能性也要考虑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  相似文献   

16.
一、判断某种物品是否为制毒物品,应当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未规定为制毒物品的,即使该物品可以用于制造毒品.亦不能将其认定为制毒物品。 二、根据刑法第三百五十条的规定,构成走私制毒物品罪必须要求行为人具有明知是制毒物品而走私的犯罪故意。如果行为人确实不知道所走私的物品是制毒物品,且其走私目的系用于正当生产经营,则即使该物品可以用于制毒,亦不能认定行为人具有走私制毒物品的犯罪故意。  相似文献   

17.
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是否构成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关键.“非法占有目的”深藏于犯罪嫌疑人的内心当中,为了逃避处罚,犯罪嫌疑人往往不承认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因此,在基层司法实践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明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只能采用法律推定的方法,通过客观行为表现来加以认定.  相似文献   

18.
徐然 《中国检察官》2011,(18):15-19
本文案例启示:客观的实行行为是主观故意过失的基础,认定案件从主观方面优先着手,往往会导致出入人罪,导致实践中忽视行为、重视主观、依赖口供、暴力取证的恶性循环,这是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在动态实践中的缺陷。而按照体系性犯罪论体系,不法和有责始终是其两大支柱,四要件之外的正当化事由可以置于违法论范畴.对鉴别行为人个体间的差异以及法的人伦关怀则可以由责任阶层来承担,便于准确认定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9.
“应当知道”与“可能知道”的差异与并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走私、运输毒品案件中,对于查获的毒品,可以采用事实推定制度,只要结合案件的基本事实和具体的关联性、伴随性因素,能够判定、证明犯罪嫌疑人"应当知道"或者"可能知道"的,就可以认定其主观上"明知"。  相似文献   

20.
针对毒品犯罪的特点,从毒品包装物上潜在手印的发现、提取、鉴定入手,甄别人员的身份,印证供词的真伪,明确案件的性质,认定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