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北人爱吃面 ,不管走到哪里 ,几天不吃面 ,即便顿顿珍馐佳肴 ,也不舒服 ,特别是从小吃惯了母亲揪面片的我。揪面片说起来也挺简单 ,但母亲做揪面片从不马虎每一道工序。单就炖羊肉臊子母亲就挺讲究 ,先把羊肉切成丁状 ,葱、姜、蒜切成碎末。锅里的油开始冒烟时 ,把佐料和肉丁放进去。羊肉丁的血水炒干时 ,放点辣面子在锅底的油里炸一下 ,再沏水。母亲说 ,这样做出来的臊子没有羊肉的膻味。这时母亲开始和面 ,和好的面扣在盆里。等到羊肉炖出味来 ,母亲把用开水氽过的青萝卜 ,或黄花菜 ,或蘑菇放进去 ,再放一点葱花 ,这时母亲又开始揉面 ,为…  相似文献   

2.
开封是豫菜的发祥地,饮食文化渊源流长,延至近代,更是“豫菜名厨遍天下”;但这些豫菜大师们大多出身贫寒,没上过几天学,文化功底差,虽有一把好手艺,却说不出来,更写不出来。我看一篇文章,描写已故豫菜大师苏永秀教学员们如何下刀做鱼,他一边用手比划,一边进行...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河南的特色小吃没能很好地走出去,原因在哪里?这个问题恐怕没有多少人认真地思考过,任何简单化地回答,比如归咎于诸如“小农意识”之类的说法,都会使问题流于空泛。我们先来看一下河南小吃自身的特点,小吃作为一个行业的兴起大致开始于八十年代中后期,先是中小城市,九十年代中后期又逐步扩展到一些县城。直接的原因是为了解决城镇富余人员的就业难题,小吃以手工劳动为主,不需要多少技术,具有投资小、风险低和收入较为稳定等特点,从外部环境看,中小城市以及县城的城市管理较为宽松,居民整体收入不太高,对卫生条件要求也…  相似文献   

4.
在我到过的几十个城市中,市中心的繁华大街,叫“人民路”的不少。在这些“人民路”上走走,借路生名的商号也不少,“人民商厦”、“人民商场”、“人民宾馆”之类就不说了,有些一间半间小门脸的铺子也照样“拉大旗做虎皮”,什么“人民网吧”、“人民打字社”、“人民小吃”、“人民电信”(卖传呼机的小店),一样的堂而皇之。  相似文献   

5.
晋山 《今日山西》2004,(11):30-30
寿阳这个地方虽有“春晚无花秋早霜”之说,却是我国著名的北方农业旱作生产县,有着丰富的粮食物产。不仅如此,寿阳还有多种独特的地方风味小吃。在这些小吃中,当属“茶食”的名气为最。因工作关系,前些年我曾多次前往寿阳,尽管呆得时间不长,却发现当地的风味小吃不算少,如豆腐干异常可口,五香味浓,咸鲜适中。而且据当地人讲,就是在大夏天,豆腐干储于阴凉处也可保持半个月不会变质。近年来,寿阳的豆腐干已登堂入室进席上筵,其名跃然纸上,排进了饭店的菜谱;豆腐干整块装盘,滴上几滴香油,便成一道好菜。而食客用此菜时,往往不以箸夹食,用手拈来…  相似文献   

6.
《福建乡土》2016,(4):65
正经自荐、推荐、网投、专家评审,2016年6月,"福建十大名菜"系列评选榜单揭晓,包括福建十大名菜、福建十大名小吃、福建十大餐饮名店、福建十大名厨。福建省首次组织评选名菜、小吃、餐饮名店、名厨等,意在充分展示闽菜独特魅力和文化精髓,推进福建餐饮业转型升级及食材产业发展,助力闽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福建乡土》2016,(4):2
正经自荐、推荐、网投、专家评审,2016年6月,"福建十大名菜"系列评选榜单揭晓,包括福建十大名菜、福建十大名小吃、福建十大餐饮名店、福建十大名厨。福建省首次组织评选名菜、小吃、餐饮名店、名厨等,意在充分展示闽菜独特魅力和文化精髓,推进福建餐饮业转型升级及食材产业发展,助力闽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问道预制菜     
《小康》2023,(30):20-21
<正>最近一段时期,“预制菜进校园”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此回应,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预制菜产业一边连着田间地头,一边连着消费者舌尖。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不少扶持其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加速。但整体上,  相似文献   

9.
正福鼎依山面海,物产丰富。这里气候温润,山海坐落有致,盛产各种山珍、河鲜、海味,为福鼎小吃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这里闽浙交界,苏杭菜和闽菜在这里交融,形成清新爽口、不油不腻、海鲜突出、讲究酸辣的特点,为福鼎小吃提供了风味各异的技术基础。福鼎是福建省第一个美食名城,300多种小吃令吃货们应接不  相似文献   

10.
素菜浅谈     
素菜又叫“斋菜”、“素食”。它最早以“羹”为主,辅以茶点,是寺院款待施主的小吃。后来不断充实菜品,到了北魏,就初具规模了。我国人民自古就有素食的传统。古老的《诗经》中已有“肉食者鄙”、“野老献芹”等典故。但是,这仅是素菜的源头,还不是现在所讲的素菜。作为一个菜系,素菜只是在佛教传人我国以后才发展兴盛起来。所以,唐人颜师古在《匡谬正俗》中说:“案素食谓但食菜果饵之属,无酒肉也……  相似文献   

11.
崔明珠 《台声》2010,(6):58-61
5月11日,国内最大规模的“全国万丰小吃城”,在北京市丰台区万丰路南口正式开门迎客。里面汇聚了中华56个民族传统小吃,有106个档口现场制售3000余品种,供顾客选用。首次进京的台湾老字号“度小月”担仔面和“河边”餐饮机构落户“小吃城”。  相似文献   

12.
郏县饸饹     
郏县面是一道用料考究、独具特色,已有千年历史的风味小吃,简称郏县。初以荞麦面为面料,配以熟羊肉、葱花、茴香、辣椒、花椒及胡椒等熬制的羊肉汤,吃起来香而不腻,味道鲜美。清末,始以小麦面代替荞麦面,口感营养比以前更胜一筹。《中华风味饮食总纂》一书称郏县“舒脾健胃,养生至宝”。据《辞海》释:“,我国北方一种面食,又称河漏。”明人张居正的《昌黎先生文集辑补》一书载有韩愈一段话:“元和末年,自蔡屠贼归,途食郏河漏。”“食郏河漏”其实就是吃了郏县。此段文字说的是唐宪宗九年(公元814年),蔡州(今河南上蔡一带)刺史吴元济反唐,拥…  相似文献   

13.
正"离乡不忘祖音,家乡一切牵挂我的心。只能在节日里煮一桌鼎菜让儿孙了解家乡。"这是旅居香港40多年的蔡姓老先生2015年参加在香港举行福建省小吃推广会时所说的话语。福鼎菜,人称鼎菜,是闽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具地方特色,近年来得到消费者和美食家的广泛认可。鼎菜素以制作细巧、色调美  相似文献   

14.
正毛泽东:大年初一吃肉面,好看好吃更添寿谈起毛泽东的日常餐饮,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四菜一汤"。最典型的表述来自1968-1976年担任毛泽东家生活管理员的吴连登。他说:"毛泽东主席餐桌上,我们经常见到是四菜一汤,山珍海味、海参鱼翅都没有,这四菜一汤就是百姓常吃的家常饭——鸡、鱼、肉、蛋。"第一道菜是肉,红烧肉、牛肉,或羊肉;第二道菜是鱼,毛泽东特别喜欢吃鱼。第三道菜荤素搭配;第四道是素菜,比如空心菜、木耳什么的;汤一般就是西红柿鸡蛋汤。一碗面也可能是毛泽东的工作餐。  相似文献   

15.
《人大建设》2006,(9):F0004-F0004
阿庆嫂集团坐落于美丽的河南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于1995年,十年来持续稳定的发展,已成为以餐饮业为龙头河南省直营店最多的综合型集团公司。目前,阿庆嫂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拥有1 3家酒楼、4家宾馆,一个服装加工厂、一家物业管理公司、2000余亩绿色原材料科研基地、一家园林绿化公司。集团高级管理人员100余名,员工1700余名,创立了“阿庆嫂”、“人和”两大餐饮名牌,开发出备受消费者青睐的“阿庆嫂私房菜”、“人和迷踪菜”、“人和新派江湖菜”,并在近期将进军火锅业,隆重推出阿庆嫂集团的第三大品牌“柳夫人”火锅鱼系列。  相似文献   

16.
君君 《民主与法制》2008,(10):13-15
一年前,河南信阳翟厉风行地实施“禁酒令”,得到老百姓的广泛支持。与此同时,河南的不少酒类企业却暗暗叫苦,效益下滑。酒类企业委托律师论证卮,认为政府颁布的“禁酒令”有违法之嫌,欲申请修改或撤销……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0,(1):84-85
<正> 台东因地处偏远,开发较晚,向有台湾的后山之称。尽管如此,台东小吃却从不落"后",代表性小吃不少,虽然上百年的小吃店稀少,缺乏悠久的历史,但却丝毫不影响其美味。早年,台东市知名的小吃多以摊贩的形式,集中于福建路、光明路、宝桑路、四维路一带,尤以前三者临近台东  相似文献   

18.
广东顺德,是一个用美食书写传奇的地方,被公认为“岭南粤菜之源”。长期以来,顺德美食传至岭南各地,大大丰富了粤菜菜谱,其中不少佳肴已经成为公认的经典。清末民初,它们被总称为“凤城食谱”,当今又被粤菜专家概括为“顺德典范菜”而广受推崇。那么,这些灿若繁星的顺德美食经典是从哪儿来的,经历了哪些演变,又将会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9.
去重庆游览,住朝天门,在一小餐馆正吃晚饭,进来一月多岁的男子,坐在紧挨我们旁边的一张空桌上,看去很孤独的样子,径点了两个菜,要了一瓶酒,自斟自饮起来。他的存在于我们没有丝毫瓜葛,小餐馆里,除了我们一伙十来个外地顾客和他之外,别无他人,我们占主导地位。一天的游览,。G得和体会不少,。C情又高兴,吃着饭,我们毫无顾忌地用一口河南口音放谈。那男子快了几杯酒,又斟一杯意欲送入口中,兀的把杯子凝定在空中,脸扭了过来注视着我们,眼里射出了亮光,片刻,唐突问我们:“你们是哪儿人?”“河南的”。我们中的一个作答…  相似文献   

20.
吕正 《今日广西》2010,(11):21-22
什么是真正的上海本地小吃?这还真是个让人犯难的问题。小笼包、生煎、锅贴、鸡粥、汤圆、春卷……这些上海人自己心里想得出.可以冠名为“本地小吃”的食物无一不是异乡出身。但我可以保证,除了名字,大部分食物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味道。在上海.你也可以在大酒店、高级饭店的餐牌上找到本地小吃的身影,但那种味道多半不“正宗”.因为它们没有日常积攒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