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更正     
安晓明 《长白学刊》2004,(4):112-112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城市土地制度是典型的“三无”制度,即城市土地的无偿、无限期、无流动性(禁止土地转让)的使用制度。随着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完善的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作为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土地制度自然需要逐步建立和健全,其中包括城市土地市场。基于此。进一步完善城市土地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论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高效流转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高效流转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即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中介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地价评估机制及加紧建设规范化的农村土地交易机构。二是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配套机制,即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及建立农业生产服务机构。三是从立法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即充分彰显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权能、确立多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及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3.
索江宏 《前沿》2006,(12):213-214
当前土地市场混乱的原因主要有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地方领导政绩因素、土地制度本身固有的缺陷。解决土地市场混乱问题必须完善制度。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应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原则下,走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并举的发展道路。现行的土地制度已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障碍,亟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和发展: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农民宅基地制度及农民住房财产权制度,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实现;改革征地制度、划拨制度及工业用地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调整用地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市场决定土地资源配置;实施户籍制度、财税制度、融资机制与土地制度联动改革,改变土地财政的城镇化融资模式;政府回归土地管理的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完善农地"三权分置"制度为契机,以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以"活业、活人、活村"为路径。土地制度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制度,三权分置是搞活乡村经济的制度设计,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乡村振兴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民获取城市权利的障碍,土地"二元制度"是导致乡村失去发展权的根源,农村"宅基地制度"是制约农民发展权的瓶颈。乡村振兴制度建设的基本路径是: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规划安排,为乡村振兴用地提供制度支撑,为乡村振兴资金提供政府投入保障,为乡村振兴社会稳定提供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年代。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狭窄,采用高就业、低工资、高福利的“两高一低”劳动工资政策.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险体系,然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强烈冲击力的社会现象.给我们的改革提出了一道难题。因此。我们要做实个人帐户,完善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7.
陆琳 《长白学刊》2004,(6):62-64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我国城市用地制度的一大创新.现行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在融资方面存在着巨大风险.创新土地金融产品,实行土地证券化是顺利推进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在进入快速城市转型期,实质挑战是如何维持城市中心经济增长的秩序,带动大多数流动人口转移和融入城市。改革开放40年的城市化实践表明,土地制度居功至伟。征地制度把城市建在了国有土地上,又通过政府推动城市综合开发和市场激活土地价值的机制,形成了城市扩张的土地制度框架。相反,当下流行的集体土地入市和农民自主城市化主张,从经验、法理、理论及改革等四个方面都存在逻辑问题,其实践如果转变为正式的法律制度,将严重影响正在快速进行的城市化。正在试点的三项土地制度改革应当坚持底线思维原则,坚持土地制度改革服务于中国现代化的大局,避免掉入土地财产权利陷阱。  相似文献   

9.
刘国新  王春华 《今日中国论坛》2013,(Z1):134-135,137
农村土地制度如何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广大专家、学者关注较多的重大问题之一,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前后有些学者提出只有实行土地的私有化改革,才能进一步明确土地产权关系,推进农村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不能、也不必实行土地的私有化改革,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在现有制度架构内进一步明晰产权主体,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关系。同时,重点规范土地征用行为,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规范流转。  相似文献   

10.
谭衷 《半月谈》2020,(8):11-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公布。《意见》明确了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改革任务。这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运用地价特性完善土地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  张安录 《理论月刊》2007,(10):156-158
地价是地租的资本化。土地具有价格是基于土地具有给人带来收益和服务的能力,但其数量受到供求中需求方面的强烈影响。认清地价特性,运用地价工具对于完善我国土地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明确政府角色和目标、建立多元化土地价格体系、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价格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土地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制度还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改革面临多重困境。通过建立国企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发挥多元化激励和约束体系的功效、完善薪酬咨询服务市场等市场化方案,将是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张洪 《思想战线》2000,26(2):41-43
城市土地优化利用是解决我国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的重要途径.但在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尚不完善,土地优化利用研究未能与土地市场化结合.根据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特点及不足,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的措施最主要的是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尽快推进土地利用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统一的“高福利”性的社会保障政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改革。时至今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框架已经基本建立。然而,仍然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是城乡社会保障的不均衡:一方面,城市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而另一方面,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严重滞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这种城乡二元性,不仅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理念相悖,而且不利于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此,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投资管理、土地管理、能源和矿产资源、农业、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法律法规,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平等使用。"我们要紧密结合广西实际,深入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在法治轨道上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市场活力,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  相似文献   

16.
邰峥 《当代建设》2003,(3):8-10
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不仅是重要的资源,也是国家最大的资产.经营土地,就是城市政府用市场的眼光看待城市土地资产,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资产,实现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行政审批制度在中国的广泛运用既与计划经济体制有紧密联系 ,又是产权制度的先天性缺陷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这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审批制度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1.现行行政审批制度不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审批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经济与社会的基本方式和手段 ,通过审批实现政府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政府配置资源的最大弊端是限制了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市场主体的公平竞…  相似文献   

18.
吴君才 《群众》2006,(4):32-33
一个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改革,变单位保险为社会保险,在国企改革攻坚阶段,“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实施,确保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转换时期受到冲击而陷入困境的弱势群体的基  相似文献   

19.
倪鹏飞 《传承》2012,(7):60-61
经过近30年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我国基本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体系框架。尽管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由于对房地产业定位不准以及住房制度与整体市场制度设计的不完善和不配套.导致近年来住房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衡。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必须通过实施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战略来推进。现行土地制度已构成对农地规模化经营的最大约束,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从而打破土地的制度约束,从中发展现代农业。而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破解土地制度约束的过程中,构建农村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