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敏文 《求索》2005,(12):188-189
文学译文必然是杂合的,即纯粹的归化或异化皆不可能。杂合的程度受权力话语和跨文化交际效果的制约。在目前世界性的文化转型期,异化为主导的杂合的汉英文学译文有利于中国文化的非边缘化,这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翻译类型学的观点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种积极的再造过程,一般认为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译品的优劣关键在于译者自身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同时翻译原则的选取也会影响译品的质量。本文依据汉英互译功能对等原则,指出异质文化各有特点,文化间的对等应具有一定的参数,翻译过程不可避免地伴有参数调整。  相似文献   

3.
汉英语言中肯定语句表否定意义,否定语句表肯定意义,以及一词或词组具有肯定与否定相反含义的现象非常普遍。汉英研究者对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个案方面,很少进行系统的分类表述。因此,我们从汉英语言中形式与语义悖义的这三类现象着手,揭示了产生这三类现象的四大理据:交际主体者的心理、语境顺应、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以及语言的地域与历时差异的影响,剖析了其在汉英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翻译实践与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武汉城市形象建设与公示语汉英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个城市规范、准确、地道的英语公示语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国际语言环境、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尽管武汉市拥有城市形象建设的许多优势,但仍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固然很多,但落后的英语公示语建设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本文提出了公示语及其汉英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列举了武汉市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规范英语公示语、促进武汉市城市形象建设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英文化差异的在日常交际中广泛存在,熟悉和重视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是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译者不能仅凭字面的意思对日常交际中的称呼、招呼、问候、馈赠礼物、致谢、赞美、宴请招待用语来进行翻译,而应该多考虑一下两种文化的内涵差异,根据“功能对等”的原则作出最忠实、最自然、最贴切的译文。  相似文献   

6.
翻译文学在中国近代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蓓辉  范晓燕 《求索》2007,(3):196-197
多元系统理论由于指明了翻译研究中各项参数如翻译文学在接受国文学导引系统中的地位,翻译策略,翻译文学对接受国文学系统的影响之间的互动模式而具有相当的文学解释力。以此理论来观照中国近代小说翻译时可以发现:随着翻译文学从文学多元系统的边缘向中心不断演进,翻译策略也由“政治化改写”转向“直译”进而到“萌芽中的异化”。翻译文学的作用也由原来政治理念的扬声筒变成了革新中国文学电源系统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7.
张友燕 《求索》2015,(1):153-157
对希腊文学的阅读、翻译与阐释贯穿伍尔夫一生。伍尔夫对希腊文学研究和接受的意义,不仅在于她充满个人智性地从女性意识角度对学院经典男性希腊阐释的反叛与修正,还在于她把自己所寻绎的希腊元素创造性地融于自身小说创作实践中。在伍尔夫的文学理念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柏拉图的深刻影响,而在艺术形式方面则有希腊悲剧合唱队的明显印记。伍尔夫与希腊文学的关系研究,是伍尔夫研究一片尚待开发的沃土。  相似文献   

8.
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来临.世界文学是当今全球化的伴生物.应坚定地支持世界文学这项计划.然而,要想发展并建立起一个完善严密的世界文学学科,目前的语境却与历史上其他时期的语境--比如说两个世纪之前歌德倡议阅读世界文学的那个时期--具有很大差异.我们今天面临的最大的语境便是全球化.世界文学至少面临三重挑战:一是翻译的挑战;二是表述的挑战;三是如何对"文学"定义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谢霞 《前沿》2013,(14):130-131
作为一个跨文化传播活动,文学翻译是一项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问题,更是文化问题,即社会文化因素对文学翻译有着极为重的影响。本文在从翻译对象选取、社会意识形态作用等宏观层面探讨社会文化对文学翻译影响的基础上,以个别文本翻译为例简阐释社会文化对翻译策略、词汇使用等微观方面的具体操纵表现。  相似文献   

10.
杨雄琨 《长白学刊》2008,(2):123-125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翻译家。他在翻译方面的成就,可以概括为:大声疾呼,倡导翻译;译介政治小说第一人;提出"翻译强国"的著名论点;确立译书"当首立三义;"主张由日文转译西文;通过译介倡导"小说界革命;对佛经的翻译与研究;阐述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之影响。因此,他不愧是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倡导者和先驱者。  相似文献   

11.
李剑 《青年论坛》2009,(5):130-131
文学翻译不同于其它的非文学翻译,它是审美的翻译,它是对原作的真实再现,又是译者的创造性活动。再现原文,靠得是语言,而语言问题又是翻译文学作品的一大难题。文学翻译要把握住原作语言的特色和节奏,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力求语言生动、准确。  相似文献   

12.
从叙事文体学的角度对读贾平凹小说《极花》与韩斌的英译本,可以发现译者对源文本中语言陌生化的现象进行了有效处理,体现出颇为独特的翻译风格。文学文本中的语言陌生化主要表现为语音、书写、词汇、语法、语体和语义等六个层面的偏离。陌生化语言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抗阻式翻译,无论目标文本与源文本的陌生化程度吻合与否,只要合理保留陌生化语言,就能突出源文本中语言和文化的异质性,从而为目标读者营造出新的阅读体验和新的审美认知,引发其阅读兴趣,最终获得接受度较高的译本。  相似文献   

13.
周华北 《传承》2009,(20):148-149
《杀人者》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一篇重要小说。海明威以他的"冰山原则"作为创作的宗旨。以《杀人者》的三个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原作意境的再现、译文的准确性以及翻译艺术的创造性三个角度来说明文学翻译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微 《今日中国论坛》2013,(Z1):179-180
导游口译属于联络陪同口译,是应用翻译的一种,而功能翻译理论极具实用性,可为导游口译提供指导。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分析导游口译的功能,研究导游口译实践,以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汉英导游口译的有效策略,即增译法、减省法、释义法、归化法。  相似文献   

15.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文学是个开放、动态的多元系统,而翻译文学也属于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一个分支。目标语文学多元系统的特征决定了翻译文学在该系统中的位置是"中心"还是"边缘"。同时,赞助人,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也影响着译者对原语作家、作品的选择。运用多元系统理论这种描述性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我国1949年至1966年间的英美文学汉译,对翻译实践活动进行考察,具有客观性,有助于全面把握这一时期英美文学汉译的典型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同时也为我国研究某一阶段的外国文学翻译提供了新思路,做出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及国际间商贸往来的日益频繁,广告已成为国内外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为了促销自己的产品,广告商们不惜运用各种修辞手段进行广告创意,双关语便是汉英广告中使用最多的修辞手段之一。由于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及汉英两种语言中词语意义的不对等,在翻译中再现双关语并非易事。对该领域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加以评析,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面孔     
许渊冲当地时间8月2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20届世界翻译大会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文学翻译家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国际翻译家联盟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对此,93岁高龄的许渊冲认为,这不仅仅是对其个人翻译工作的认可,也表明中国文学受到世界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杀人者>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一篇重要小说.海明威以他的"冰山原则"作为创作的宗旨.以<杀人者>的三个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原作意境的再现、译文的准确性以及翻译艺术的创造性三个角度来说明文学翻译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回眸中国翻译历程,中国翻译活动经历了几次高潮,从早期的佛经翻译,到近代对西方的科技翻译、哲学、社会科学翻译及文学翻译,每一次翻译高潮都离不开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呈现出很强的功利倾向。中国近代几次翻译以每次翻译高潮中代表人物的翻译活动为点,对翻译的功利性进行了初步剖析和解读,旨在进一步拓展对中国近代翻译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西方影视翻译有别于文学翻译和商务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翻译形式,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不论是片名还是字幕的翻译都有其特点,稍有不慎在对文化词语翻译的过程中会产生文化缺失,造成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困难。本文讨论的是影视翻译的特点、相应翻译手段,以达到还原作品文化内涵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