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工农联盟理论的内在差异可以从阶层分析和联合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考察。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农民各阶层具有"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中间阶层必然消亡,农业无产阶级是城市无产阶级"天然的同盟者"。列宁将中农放在重要地位,但俄国形势的变化使列宁联合中农的策略在"积极联合"与"消极联合"之间多次摇摆。此外,列宁还将工农联盟理论拓展到了工人与农民经济关系的层面,将工农联盟的形式拓展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殖民地国家农民阶级的联合。毛泽东的工农联盟理论强调对中农坚持"团结"与"联合"的策略,对富农的联合策略则经历了从"中立"到"削弱"再到"联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1917年10月至1918年5月,列宁提出在农村建立由农民掌握全部地方政权的农民代表苏维埃。1918年6—11月,列宁提出在农村建立贫苦农民委员会,其特点是:斗争目标的明确性,即团结贫农和中农开展反抗富农的斗争。1918年底,列宁提出在农村建立新型的农村苏维埃组织,其特点是:人民性,即要求工农群众参加并监督农村苏维埃机关的工作;实践性,即要求农村苏维埃机关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列宁的领导和指导下,苏维埃政权对中农的政策由“中立中农”转变为“同中农妥协”.在实践该政策的过程中,列宁提出一个基本原则,即“尽量公正地对待中农”.列宁“同中农妥协”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具有理论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探讨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思想形成时,国外学者中,曾有人认为,早在毛泽东提出中国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之前,列宁和共产国际就有过一系列的论述和决议(如巴库会议决议)。因此说,对中国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影响最早的是共产国际,而不是毛泽东。也有人认为,毛泽东对中国农民斗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背离了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基本原则",等等。的确,关于中国农民斗争问题从一般马列原理上提出和论述较早的,是列宁和共产国际。这对中国共产党人,包括毛泽东同志在内,是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了列宁在从十月革命胜利后到他写作<论合作社>一文期间,关于在俄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如何引导农民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其中着重阐述了列宁在从<论粮食税>到<论合作社>期间关于这一道路的探索及其成果.文章认为,由于"直接过渡"思想和政策在实践中的失败,列宁和俄共(布)不得不采取一种通过新经济政策引导农民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间接途径.但是由于新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列宁又进而开始探索如何引导农民通过合作社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农民组织形式现代化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胜利后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是如何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并引导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和思考这一问题的过程中 ,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化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俄国农村的社会实践 ,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点。这表明列宁在晚年终于找到了落后国家实现农民组织形式现代化的途径。列宁的探索和思考对于其他落后国家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的俄国社会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原初的理论起点,但普列汉诺夫在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严重忽视了俄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特殊性。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的具体条件结合起来,完成了对俄国化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构建。列宁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早期进程的同时也留下了严重教训。  相似文献   

8.
用"列宁主义"或"布尔什维主义"来概括列宁的政治思想是不全面、不准确的,"社会民主主义"也应是列宁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因为列宁后来放弃了"社会民主主义"的提法、将俄国社会民主党改名为俄国共产党以及与第二国际分道扬镳,就简单地认为社会民主主义与列宁主义是绝对对立的,甚至认为社会民主主义就是修正主义。当然,列宁的社会民主主义从一开始就与西欧社会主义前辈以及党内的孟什维克所主张的社会民主主义有所不同,这种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俄国社会状况的变化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胜利后,伴随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深刻变革,思想意识领域也发生了深刻转变,各种社会思潮泛起,在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苏维埃俄国的文化转型和文化发展等许多重大问题上出现了多种声音,“无产阶级文化派”“历史灾难论”以及资产阶级复辟思潮在一个时期内影响甚广,成为苏维埃俄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动向.列宁高度重视形形色色的社会文...  相似文献   

10.
列宁在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强调,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后必须依靠自己的公信力巩固政权.他认为,执政党公信力就是执政党通过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号召力、说服力获得人民政治信任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人民对执政党的自愿服从、衷心支持和拥护.他从苏维埃俄国的实践出发,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公信力建设进行了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东方视域中的列宁学说>是湖北大学俞良早同志的新著,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作者以新的视角即东方的视角,研究列宁学说,是该学科领域研究方法上的一种创新.列宁学说产生的土壤,主要是俄国的社会条件.而俄国的社会条件,同中国以及东方其他国家的社会条件有相似之处.所以可以认为,列宁学说扎根于东方社会条件的土壤里.那么,从东方社会条件的实际出发,则可以更清楚地揭示列宁学说的科学性、正确性和现实价值.<东方视域中的列宁学说>论析了这个道理,并且从东方的实际出发,对列宁的学说,特别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东方革命特殊性的学说、经济建设学说、政权建设学说等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颇具新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后,考茨基和列宁分别发表了《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就民主、无产阶级专政、俄国十月革命和实现社会主义道路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展开了论战。在考茨基看来,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长期民主斗争的产物,通过武装起义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法实现社会主义的。而列宁则认为民主具有阶级性,应当被划分为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无法通过民主斗争的方式取得胜利,只有通过革命的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才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具备实现解放的条件。这场论战的根源在于帝国主义时代背景下基于资本主义自身竞争特性所导致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列宁在100年前发表的名著<怎么办?>中,批评"反对正统"和"批评自由"的口号,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人运动;批评由工人自发地进行经济斗争的观点,强调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增强无产阶级政党的首创精神和行动的计划性;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应该是稳定的、能够保持路线继承性的革命家组织.列宁的这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要遗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无产阶级"联盟"思想,指出了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自身团结统一和争取同盟军的重要性。列宁创制了统一战线术语,丰富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政治联盟的内涵。斯大林在二战时期同英美等国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扩展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范围。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策略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确立了中国化的统一战线内涵。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和政治优势,实现了从阶级联盟到非阶级联盟,从团结朋友、孤立敌人到大团结、大联合,从革命策略到治国方略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5.
列宁带领俄共(布)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距今已经10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内容无论是从深度还是从广度上也都远远超越了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但把握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精髓,包括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党制定政策的依据和判断党的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必须从实践而不是书本出发,不断开辟社会主义的新境界;要善于从政治看问题,必须不发生政治上的危险和政治上的错误;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以使新经济政策的俄国成为社会主义的俄国等,对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列宁逝世前夕,在口授的"最后的文章"中就苏俄的文化建设问题提出了若干重要论断。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忽视苏俄国情,鼓吹"纯粹的无产阶级文化",他提出:问题就在于我们直到今天还没有摆脱半亚洲式的不文明状态;鉴于苏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他提出: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针对第二国际代表人物和国内的孟什维克党人否定俄国具备实行社会主义文明前提的论调,他提出: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鉴于苏俄国家机关中由于文化缺少而出现的种种弊病,他提出:我们的国家机关,在很大程度上是旧事物的残余,直到现在还没有具备建立这种机关所必需的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7.
列宁在苏俄农村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关于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思想。他认为,无产阶级应该认清农村社会的阶级分化;建立良好的农村社会秩序;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这一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8.
谁来养活“80后”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继权 《南风窗》2007,(22):44-45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38%的农民认为土地调整是合理和应该的;只有13%的农民认为"不应调整土地"。还有近半数农民虽然反对大面积调整,但可以进行"小调整"。对于农地调整的原因,农民最普遍的回答是"如果不调整土地,有的家庭人多地少,有的家庭地多人少,不公平"。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社会福利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关注无产阶级的贫困化问题,并提出了"六项扣除"理论这一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内容;恩格斯对济贫法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并阐述了无产阶级的社会福利及其实现途径;列宁不但对资本主义社会福利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示,而且提出了无产阶级国家保险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社会福利思想具有革命性、批判性,列宁的无产阶级社会福利思想具有客观性、系统性,这种差异性事实上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性,而阶级性依然是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无产阶级社会福利思想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从"人的自由发展"看苏联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终极目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发展.俄国历史上没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十月革命后由于国内战争也没有可能提出和解决.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采取了一些措施,朝这一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从20年代末开始,斯大林又恢复了军事共产主义制度,实行大清洗、大镇压,消灭"富农",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和大俄罗斯主义,从根本上背离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这一目标,为此苏联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