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伟 《党课》2020,(2):82-83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美德。据《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得失时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所说的“吾不如”,印证的就是这一美德。  相似文献   

2.
正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南宫的庆功宴上发话说,大家实话实说,我为何能得天下,项羽为何会失天下?部下回答不得要领,刘邦干脆点破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这番话,后来就成为"得人才者得天下"的最好注脚。但是,这里说的还只是"得人才"的功利  相似文献   

3.
善于用人美国管理学家布兰奇说:“一个企业能否成功,能否取得光辉的业绩,归根到底就在于这个企业是否有了不起的人才,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企业重用了人才没有。以人才来衡量企业的财富,要比用金钱来衡量企业的财富更有长远的意义。”在我国历史上,善于用人成其大业的典范是很多的。刘邦在总结自己战胜项羽的根本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食,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用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爆发。一方是西楚霸王项羽,拥兵40万,坐拥西楚富饶之地。一方是汉王刘邦,拥兵仅10万,根据地也很清寒贫瘠。力量对比如此悬殊,胜负似乎已见分晓。但最终结果让人震惊不已——项羽自刎。刘邦称帝。项羽自刎前长叹:“天亡我也,非战之罪。”真是天亡项羽吗?非也。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伺;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相似文献   

5.
大凡领导同志,都知道人才的重要,但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是用人之长易,容人之短难,以至于因为一些人才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毛病而被埋没,这不能不令人遗憾。用人之长、容人之短,是唯才是举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古往今来开明领导者的一个重要管理思想。唐代陆贽说:“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刘邦出身低微,文才武略平平,却能灭秦挫项,一统天下,原因何在?他自己回答说:“夫运筹策帏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  相似文献   

6.
善用贤者     
据说,汉高祖刘邦本是一个卑微的泗水亭长,最终却打败了霸王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谈及“得天下”的原因,他说全靠自己用了几个贤者:“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也。”美国的“钢铁大王”卡内基原也不过“穷光蛋”一个,但靠着过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7.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点历史可以从中总结经验,受到启迪,有所借鉴。两汉时期,刘邦做了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酒宴,招待文武百官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相似文献   

8.
汪金友 《唯实》2011,(7):96-96
谁都知道,萧何是帮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大功臣。而且多年忠心耿耿,尽心效力。但后来有一天,刘邦却把身为相国的萧何逮捕入狱。原因是萧何写了一个奏折,希望把上林苑中的荒地分给百姓耕种。有一位侍卫探问刘邦:“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刘邦怒气冲冲地说:“吾闻李斯为秦相时,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为民请吾苑,  相似文献   

9.
《江淮》2011,(8):16-17
世间万物中,人才最宝贵。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刘邦建汉称帝,曾在洛阳南宫宴请群臣。酒过数巡,刘邦踌躇满志,问道:"为何我能得天下,项羽却失天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刘邦笑道:"在我看来,得失的原因主要在于用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粮饷,我不如萧何;统百万之兵,攻必克,战必胜,我不如韩信。此三人为当世人杰,我能量才重用,所以我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尚不能使用,所以为我所灭。"看来刘邦深谙"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束文 《先锋队》2010,(11):59-59
我国古代的许多用人理念,在今天来看,都具有借鉴意义。 “不以前过为过”。楚汉之争中,刘邦争取到韩信等一大批楚营人才,为灭楚建汉立下不朽功勋。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善于从敌营中发掘人才,他对“仕之者”实行“不以前过为过”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汉高祖刘邦算不上高尚。然而,他为了成就帝业,懂得“拒绝”,还是很高明的,正如范增所说的那样,刘邦对占领地区的库府银两不过问,美女也不接触。刘邦的“拒绝”是值得借鉴的。 所谓“拒绝”,就是“拒绝”你不该做的事和不该得的物。这常识,连新生儿也“明白”,他吃足了奶,便吐出奶头,任你怎么“哄”也不“接受”。所以新生儿不会因贪吃而闹肠胃病,在这一点上,现在的一些大人却不如新生儿,他们贪得无厌,胃口无底。比如“公款吃喝”、“公款旅  相似文献   

12.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总结其战胜项羽的原因时,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大意是:论出谋划策我不如张良,论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论安邦治国我不如萧何。这三个人都是人中之杰,但我能用他们。项羽也有个能人范曾却不能月用,所以我能战胜项羽。 刘邦善于识才,堪称伯乐。然而他更善于用人则超越了伯乐。伯乐因能识千里马而久为人们称道,但细想之,其相马之道可谓狭隘。千里马征战杀场大有用武之地,而普通作为牲口驯养的马也不乏“干才”,或善拉车,或善犁地,或善爬山等等。可  相似文献   

13.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普天之下无人能敌,结果 却落得乌江自刎,原因何在? 项羽至死也没弄明白,他到底失败在什么地方, 还以为: "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反观刘邦,本 领不仅不如项羽,甚至赶不上张良、萧何、韩信这 "兴汉三杰",但在楚汉争霸中,却最终打败项羽,夺  相似文献   

14.
袁国英 《求贤》2006,(9):5-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动力。事实证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新技术、新产业,经济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十一五”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规划,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任务。这对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紧迫要求。只有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人才.才能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5.
刘腾 《前线》2020,(3):86-88
秦汉之际,群雄并起,其中以刘邦和项羽两支力量声势最大。最终,布衣出身、文不能书、武不能战的刘邦竟然打败了出身将门、深谙兵法、身经百战的项羽。刘邦在总结战胜项羽的经验时说:“能够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能够镇守后方,安抚百姓,提供军饷,使粮食源源不断供给到前线,我不如萧何;能够带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只要发挥他们的长处,就能夺得天下。而项羽呢?他手下仅有一位谋士范增,却既不信任也不重用,这便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王懿霖 《求贤》2023,(3):12-13
<正>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高等教育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强市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活力之要。绘就新时代“人才画卷”,不拘一格精细育才,才能厚植人才“沃土”、涵养发展“活水”。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对全国人大代表、天津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王劲松,就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建设、信创领域发展等问题进行了采访。王劲松认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发展是国家战略,也是当今形势下国家经济发展新动能,其产业链核心企业加速聚集,而技术创新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支撑。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这是站在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对人才重要性的战略定位,反映了新一届党中央在人才问题上的紧迫感,也是地处边疆的云南实施人才战略的根本指针。在云南未来的改革发展中,应以着眼未来的视野,落实人才战略,让云南变成一个最好的优秀人才创业场所。  相似文献   

18.
对和平解放北平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傅作义将军,对人才的培育极为重视。他常说:“夫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学。”1931年,他主政绥远时,深感人才奇缺。为了培养抗日干部、国家建设人才,傅作义在当时人力、物力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大办教育。他亲自兼任奋斗中学、奋斗小学校长,并表示抗战胜利后,将解甲归田,效法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的张伯苓,效法创办南洋华侨中学、厦门大学的陈嘉庚,致力于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人才。 傅作义在绥远的办学方针是:“德智体兼修,教学做合一”,在德育方面,他尤其重视爱国主…  相似文献   

19.
正为官之要,重在得人,这是我国古代政治文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观念。哪一个时期重视人才,知人善任,经济社会就发展;哪一个时期忽视甚至藐视人才,任人唯亲,经济社会就落后。国家和地区都是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汉高祖刘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布衣崛起而得天下的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农家,从小小的泗水亭长起家,最后取得天下,除了他豁达大度、宽仁爱人等原因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在于他善于识人用人。他在去世的  相似文献   

20.
孔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一个人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业务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会因职务的晋升“水涨船高”,而是从后天的不断学习和生动实践中获得的。习近平副主席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