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中国哲学史、文论史为据,又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可将文化的生命结构概括为“形”与“神”的统一。文化其“神”是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核心价值;文化其“形”是文化所生长和依附的生活方式及其符号化的表现,是文化其“神”的载体。形神共俱,质用一体;形以寓神,神以主形;形毁神灭,神丧形败。因此,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方法论是,既要保存和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的固有之“形”,包括规范语言文字,整理古典文献,继承传统节庆,保护文物古迹等;又要利用和创造出现代的文化之“形”,并使传统文化之“神”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实现传统文化其“形”与其“神”的现代统一。  相似文献   

2.
"艺术终结论"在艺术的"现场化"语境以及艺术的"哲学化"存在中深入反思当代艺术与美学现实,它并非强化某种终结的事实,也并非意味着走向研究的终结,它所提供的思想启发与艺术反省对当代美学研究而言正是一种警醒式的开端.在美学视野中,"艺术终结论"意味着"艺术本质"的问题所面临的新的危机,"艺术终结"研究对深化当代美学与艺术文化的现实发展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3.
曹明晓 《传承》2009,(14):106-107
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君主论》对于现今的政治领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蕴含丰富的政治领导艺术,如政治领导应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能够鉴别人才;具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掌握激励下属的能力;具有辩证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并且能够以史为鉴,认识到人民的重要作用。从政治领导的角度看,对《君主论》不能采取"拿来主义",而活用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君主论>对于现今的政治领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蕴含丰富的政治领导艺术,如政治领导应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能够鉴别人才;具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掌握激励下属的能力;具有辩证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并且能够以史为鉴,认识到人民的重要作用.从政治领导的角度看,对<君主论>不能采取"拿来主义",而活用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刑法学理论由犯罪论和刑罚论组成,其根基是刑罚论而不是犯罪论。"刑法学"是建立在"刑"之基础上的"法"的一门科"学",以刑罚论为根基的刑法学理论体系才是实现罪刑法定的最佳选择。刑法的直接目的是惩罚犯罪、预防犯罪,根本目的是保护法益、保障人权,从刑法的目的看,刑法学理论的根基是刑罚论。从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及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这三个基本原则看,刑法学理论的根基是刑罚论。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文体,设论既与对问不同,亦与赋不类,而应该属于论,理由有三:名为"论",以说理为主要特征,以议论辩驳为主要表达方式。设论文的文体特征主要表现为:其一,"设疑"即虚构人物进行发问,结构上为客主问答。其二,"自通",即答疑释惑,自我解嘲。二者必备,方为设论。设论体的结构体制具有双重性,从叙事策略的角度看,有宾有主,有问有答,看似与对问没有什么区别,实则不然,其深层逻辑结构则属于起承转合式,与对问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天籁抑或人籁:对艺术本体的存在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月颖 《求索》2012,(1):121-123
对艺术本源问题的追问,最终是要归结到艺术的本体上来。而对艺术本体的追问,根本地关涉到其追问的思维方式。如果以一种本体论式的思维方式来追问艺术的本体,结果必然同西方传统哲学一样会陷入困境。本文尝试立足于海德格尔式的"存在之思",依据庄子的"天籁"与"人籁"的区分来审视艺术的本体,在海德格尔与庄子之间作一种互文式的解读,指出艺术本体是一个浑然一体的事情,即是艺术作品、创作者、欣赏者整体在场、交融为一体的"诗",从而力图敞开一种理解艺术本体的存在论维度。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意象",是"意"与"象"的并置与化合,是一种生成和动态的平衡.艺术创作过程中意象的孕育与生产的两个阶段是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两个过程;艺术欣赏时意象的生成是欣赏者对艺术品意象的再发现过程.意象具有一种张力,这种张力使艺术创作和欣赏时生成的意象饱满圆涨.艺术的魅力蕴含在审美意象之中,艺术的根本功能就是其审美的功能,而审美,正是艺术创作和欣赏时意象的建构和重构也即审美意象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苏轼的书法传神论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书法由传事物外在之“神”———象喻论 ,深入到传人内在之“神”———神喻论 ,最后得出了“书如其人”的结论———书品如人品。“书如其人”是中国书法思想史上聚讼纷纭的一大焦点 ,于伦理上有其积极的一面 ,但于艺术哲学却未必正确。只有从分析审美情趣入手 ,才能真正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相似文献   

10.
浅议形与神     
赵广平 《青年论坛》2003,(6):F003-F003
“以形写神”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传达主观的思想情感 ,强调艺术的言志抒情功能。“以神写形”则是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强调主体精神对客观形态的解释。形与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范畴 ,有关形、神的重要命题有“以形写神”和“以神写形” ,在“以形写神”中 ,形是手段 ,神是目的。而在“以神写形”中 ,神是动机 ,形是终结。因此 ,形、神问题就是一个关于中国艺术动力启动源的讨论。“形”在中国最初指人的躯体 ,与之相对应的“神”则是超乎肉体之外的精神。早在先秦时期 ,哲人们就已经把人划分为精神与形体两部分了 ;至魏晋南北朝 ,人们更是…  相似文献   

11.
王腾 《长江论坛》2013,(1):8-14
莱布尼茨用古希腊哲学的形而上学方法来建构自身的哲学体系。他从亚里士多德实体概念出发来阐明自己的实体理论,将"实体的形式"从"实体"中独立出来,将备受质疑的的"实体的形式"概念重新召回到自身的哲学体系中并恢复其名誉。莱布尼茨在其哲学体系中重新恢复"实体的形式"概念正是他要寻找的"统一性原则"或"真正的单元"。其"真正的单元"的本性是基于形而上学方法抽象出来的"力"或"原始的动力","真正的单元"或"实体的形式"就是"单子"。莱布尼茨将"实体的形式"命名为"单子"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单子"成为"述说的最终主体",其实体理论就过渡到"单子论"的实体理论。莱布尼茨哲学的单子论是亚里士多德或经院哲学的实体论的改造和升级版本。莱布尼茨在恢复或复活传统实体思想的基础上赋予其自身的实体论以新内涵。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终结论”、“历史终结论”的叙事中,暗含的寓意是指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制度式是惟一不可替代的模式,历史因此已发展到终点而宣告终结。这些终结论是与新的冷战思维、单向度的决定论以及文化帝国主义分不开的,充分暴露了他们以西方价值观为中心的思想倾向。终结论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元叙事,必将因新的历史事实而宣告自身的终结。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表现在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而且表现在人们的习俗、方言、以及建筑等方面。形与神——中国古老的一对哲学命题。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就一般意义而言,“形”是指人的形体,“神”是指人的精神,形神连用一般是指形体和精神的关系。对于形神关系问题,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相似文献   

14.
李平 《前沿》2012,(2):171-172
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及在艺术中的应用,电脑和网络成为艺术重要的载体和创作手段,对于这些多元性、交叉性、创新性的新艺术形式的界定,存在争议。电脑、网络等高科技与艺术结合所产生的艺术形式,可否称之为"电脑艺术""网络艺术",观点不一。作者认为,"电脑艺术""网络艺术"与以往的艺术形式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更存在较大的区别。电脑艺术是电脑技术与各种艺术形式综合形成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实现了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自动化、微机化。网络艺术是建立在电脑艺术之上的通过互联网形成的新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网站、数据库等手段,建构起规模最大、水准最高、传播最快的新的艺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胡健 《思想战线》2004,30(2):57-61
试图调和传统美学与分析美学的矛盾,调和艺术习俗与现代艺术的矛盾,来为艺术寻找一个基本底线,是迪基艺术习俗论的主要意图。重实证描述,轻人文探究,使迪基艺术习俗论显得矛盾重重。  相似文献   

16.
《新东方》2019,(5)
从"喉舌论"到"治国论",新闻舆论的治国理政功能得到了彰显和更加有意识、更加自觉的使用和发挥;"治国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喉舌论"的继承与发展,更强调舆论导向的重要性和作用,更强调新闻舆论在治国理政中的自觉运用。  相似文献   

17.
魏源除了主张"开眼看世界"之外,也注重主体的道德修养。在知行关系中,魏源非常重视行,并提倡在修身中要谦虚,多为"受攻之玉",少为"攻玉之石"。应淡泊宁静,以"复其心",实现心中之诚。魏源道德修养论在对行的重视以求知的过程中,这个行又同时改造了客观外部世界,重视躬行与儒家的内圣到外王的路线是一致的。他提出的谦的修养态度以及"复心"的理论,在儒家的道德修养论中是很有特色的,但也存在时代条件下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艺术的心道     
中国哲学强调生命为宇宙万物之本体,世界变化之根源,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生命,在察赋自然生命之后,能将人类的生命精神,道德理想,艺术价值扩展到宇宙,使整个宇宙成为备有美、善的价值世界。生命哲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艺术的观照,艺术是人的心灵表现,这种表现不是凭空而起,而是受外界刺激的结果。所以,从本质上说,艺术创作就是艺术家对自然状态的"心"的体悟。另一方面,表达形式也是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当然,艺术的本质是成于"心"、源于"道",研究艺术的表现形式,首先应该立论于艺术的本质内核,这才是现代艺术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9.
艺术终结论:一种叙事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实践中,现代艺术同传统、现代性与自身之间,具有一种爱恨交加的关系,这种矛盾的动力性根源使现代艺术形式发生了激进的革新和断裂.它不仅影响了艺术的法则,而且迫使美学理论进行批判与反思,"艺术的终结"和"艺术终结论"必须放在这个语境下加以理解.前者是一种断裂与危机意识,而后者则是以叙事方式建构理论并使之合法化的尝试,是一种"危机一理解"性的回应.  相似文献   

20.
林峰 《长江论坛》2014,(3):51-54
在《牛津英汉百科大字典》中,马基雅维里被称为"无节操的阴谋家,卖弄辞令的权谋政治家",其代表作《君主论》被称为是"邪恶的圣经",由此,"马基雅维里主义"也几乎成为阴险狡诈、厚颜无耻的同义语。但正是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叛逆性,使之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政治斗争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当时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其具有客观的不可磨灭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