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过渡形式.当前,在北京市"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流动人口随着城市的扩张而居无定所,不断向城市边缘地区迁移.推动流动人口融八城市,要逐渐打破制度性障碍,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制定和实施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城市规划;融入社区是流动人口最终融入整个城市的前提,要充分发挥社区融合作用."城中村"的存在,使得城市包容性增强,应该正视"城中村"的存在,以降低城市化的成本,从而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使各个阶层最大限度地从城市化的积聚效应中获益.  相似文献   

2.
赵满华  林建成 《求实》2006,(Z3):199-2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位于城市边缘的一些村庄成为“城中村”。“城中村”位于城市的边缘或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奸,信息比较灵通,应该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列,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但目前“城中村”改造进展比较缓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笔者就“城中村”有关问题在山西省太原市进行了一定范围的调查。从全国的角度来讲,这种调查可能不具有普遍性或代表性,但有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各大城市出现了很多城中村。它们就像漂浮于城市汪洋大海中的孤岛一样,呈现出景观孤岛、经济孤岛、社会孤岛和文化孤岛的特征。城中村之所以会呈现出孤岛形态,除了城乡二元体制的因素外,与市场机制对城中村村民的驱动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只有将政府、开发商和城中村村民的利益统一起来,将对村落景观的改造与对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的改造结合起来,才能彻底消解城中村表现出的孤岛现象。  相似文献   

4.
裕华风貌     
裕华区着眼于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以城中村改造为重点,11个城中村完成整体拆迁并顺利回迁。成功实施了裕翔街绿化带拆迂、308和107国道出入市口综合整治、二环路改造拆迁、民心河二期和环城水系建设拆迁等一系列重要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绿地率达到42.3%,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43平方米,均高于市区平均水平。按照精细化理念,加强城市管理,城管工作连续九年全市领跑。  相似文献   

5.
摘要:在城市治理的发展过程中,其治理结构、治理的重点、治理目标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西方学者在研究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城市治理模式.这些模式在行为主体、目标、手段等方面都各有特点,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然而这些模式很难照搬到中国的实践中.中国城市管理体制的变迁有着特殊的轨迹,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角度来看可以清晰地把握从城市管制模式到城市经营模式,再到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6.
一是实施大空间规划。针对县城规划区内“城中村”多,基础设施落后,城区道路红线控制窄,低档次沿街楼、营业房多的现状,力求实现三个突破。首先,在旧城改造上求突破。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治改造方式,优化城市道路、排水、路灯、供水、供气、供热、环卫、园林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旧城改造实现成本最小化、效果最优化、群众利益最大化,依靠旧城改造提高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水平,提升城市品味和档次。  相似文献   

7.
拆迁,是城中村改造的核心问题,也是城中村改造中最难解决的问题。由于诸多错综复杂的原因,在城中村改造中每个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拆迁争议,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和把握城中村改造拆迁争议的法律性质及其特点,坚持依法办事,通过法律途径妥善解决拆迁争议,有效化解拆迁矛盾,保证城中村改造进程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问题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凸现的一个难点问题,严重困扰和制约着城市的协调发展."城中村"改造可以采取统一规划建设、引入房地产商开发、通过货币和房屋补偿进行就地或异地安置等多种途径和模式,对村民提供智力支持和教育补偿,妥善解决就业、社会保障等配套制度安排,使村民改制后有机地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9.
从空间治理的视角来看,城中村改造是在政府主导下从失序走向有序的空间再造过程。城市基层政府的空间治理能力,决定着急剧转型中多维社区空间的秩序建构。基于J市D街城中村改造的实地研究发现,政策执行、制度规制与文化引领构成基层政府空间治理的实践维度与行动逻辑。城郊街道以调适性政策执行对村庄利益空间进行政策引导;在博弈与合作中对村庄权力空间加以规制;通过运用"地方性知识"以及促进村庄集体认同与规范,重建生活空间变迁中的文化秩序。为了实现城乡空间有序衔接、有机融合的空间治理目标,应着力提升城市基层政府的空间治理能力;强化城郊街道党工委与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动员能力;提升城郊街道统筹协调城乡发展的政策执行能力以及促进城乡融合与参与的文化引领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学习月刊》2010,(16):74-74
近年来,武汉市斫口区长丰街把促进和推动“城中村”改造作为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依托改造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建设城市新社区,加快农民向社区转移.促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市民。在“城中村”改造过渡时期,进一步加强村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上报当地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集中连片的城市棚户区、独立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计划、进展、投资情况和政策研究。根据3月30日在长沙召开的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会议精神,保障性  相似文献   

12.
近30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出现城中村现象,“城中村”问题复杂多元,涉及生活的改善、身份的改变,非农化和工业化问题,户籍制度问题,产权界定问题,社会关系重塑问题,思想意识变迁问题。解决城中村问题是实现城市更新改造,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一环。文章提出,解决城中村问题必须从物质建设、制度建设、精神建设三方面着手,各自的侧重点应是以土地产权为基础推进物质建设,以规划为手段实现制度建设,以社区建设为纽带打造城中村促进精神文明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3.
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房屋征迁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以安徽省蚌埠市沈圩村城中村征迁改造项目为样本,分析其工作机制、政策特点,操作流程,发现其程序设计不合理、利益分配欠公平、纠纷解决途径不畅通等诸多问题。研究结果为政府推动城中村房屋征迁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各地大规模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周边的"城中村"在自身建筑形态、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城中村"改造的进程中,"城中村"的基层党组织将面临理想信念、执政能力、知识水平等各方面的挑战和压力,对此应当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转变传统工作方式和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之更好更快地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9月22日,晋江市召开建设"美丽乡村"动员大会,出台五年行动计划,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三类建设模式、四个实施阶段、五个工作层级和六大系统工程,吹响晋江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号角。三类建设模式。对全市389个村(社区)按改造建设区域是否位于城市(镇)建成区内,是否纳入城市(镇)建设范畴进行分类,分为"城中村"、"城郊村"和"郊外村"等三类建设模式,针对不同的模式采取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中的村级资产改制与村居生活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进程是市场对城市资源的价值发现及城市社会资产的形成和增值过程,同时也是城市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分配格局的再调整和利益关系重建的过程.以工业化为动力的城市化替代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城郊村的社会变迁,将使城郊村产权关系重构和社会关系重建.然而,我国当前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线、现代化替代传统村落的社会变迁,却未能使农村中传统的村落结构和村民生活方式消失,而是使传统村落演变成半城市化的"城市村居"(1),成为"新城中村".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0,(20):31-32
问题一:“寄生型、外生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城中村”经济方面的主要问题 “城中村”纳入城市体系是以丧失部分或全部土地为代价的,留给居民的仅有宅基地。土地的丧失使得居民的收入来源发生了根本转变。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短缺,  相似文献   

18.
程浩 《学习月刊》2009,(2):9-12
近几年.在全国几乎所有大中型城市及其近郊,均出现以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名义,通过村集体直接开发、村集体与开发商合作开发、各种形式的信托持有等形式.违规开发建设、销售小产权房,并呈蔓延之势.其建设数量和市场需求都相当庞大.具备了相当深刻的社会影响力.成为政府不得不严肃面对的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依照《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的意见》和相关法律规定,我区的“城中村”改造工作稳妥推进,并走在全市前列,特别是“撤村建社区”工作,区和街民政部门精心组织,依法操作,进展顺利,为深入扎实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一、推动城市发展,适时启动“城中村”改造工作汉阳地处武汉三镇一方,人口51万,面积108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和一个管委会,有社区109个(包括“城中村”改造撤村后建立的10个社区),村委会26个。城区面积约39平方公里,农村面积69平方公里,有33个社区与“…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大规模与加速度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流动人口对低成本生活形成的刚性需求;社会分化的空间呈现及其结构化,城中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积淀及其结构化所形成的约束效应;城市流动人口公共需求与政府体制及机制滞后所形成的矛盾关系,以及这种矛盾关系转换的慢时耗性。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与影响,致使城中村流动人口聚居区具有暂时难以替代的功能。城中村空间改造与升级,必须在关注这一特定功能前提下,才能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