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科技的法律问题研究(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章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凡是与生命现象有关的事物都可能被纳入基因科技影响的范围.除了目前一般人熟知的基因 复制与基因医疗、制药以外,农林渔牧生产、生态保育、公共卫生、人类生理信息的识别判 断等等,都与基因科技息息相关.亲子身份关系、医患关系、就业的基因歧视、基因证据、 DNA数据库、基因样本采集、强制基因筛检、基因研究免责、基因隐私、基因信息所有权、 基因物质支配权、智能财产权、基因科技商品化带来的商品责任等等问题,日后势必一一浮 现为社会论争的议题.笔者在此仅就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基因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等几个法律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第三章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凡是与生命现象有关的事物都可能被纳入基因科技影响的范围.除了目前一般人熟知的基因 复制与基因医疗、制药以外,农林渔牧生产、生态保育、公共卫生、人类生理信息的识别判 断等等,都与基因科技息息相关.亲子身份关系、医患关系、就业的基因歧视、基因证据、 DNA数据库、基因样本采集、强制基因筛检、基因研究免责、基因隐私、基因信息所有权、 基因物质支配权、智能财产权、基因科技商品化带来的商品责任等等问题,日后势必一一浮 现为社会论争的议题.笔者在此仅就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基因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等几个法律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宏 《河北法学》2006,24(9):151-154
由于基因科学迅速发展以及基因技术的广泛使用,对个人基因信息的法律保护问题日显突出.从民法上的隐私权出发,提出基因隐私权的概念,并继而探讨基因隐私权与其他权利,尤其是基因知情权的冲突.通过比较美国与我国对基因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对基因隐私权进行系统法律保护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因编辑时代,人格尊严遭遇到了来自于基因科技的巨大威胁与挑战,引发了诸多伦理风险、技术风险以及法律风险.人类基因胚胎技术一旦被滥用,将可能对人格尊严、意志自由、平等存在、公正追求、安全目标等法律价值与道德理念产生挑战.剖析基因编辑可能造成的多维风险,指出其伦理争议与立法体系缺位,可以厘清其蕴含的责任追究与权利救济等法律问题.基因编辑立法应以人的主体性、价值性与尊严诉求为基准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从人格权保护的视角对此有了初步的立法关照,但关于基因编辑的立法还待细化.而要实现风险防控,保障主体权利,必须贯彻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立法的基本原则,掌握其立法策略,才能构建出法律风险规制与涉事主体权利保障相契合的基因编辑技术法律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5.
论生物基因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当前世界对生物基因的法律保护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着手 ,分析我国对生物基因法律保护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并提出制订一部适合中国国情的生物基因法律保护制度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朱伯玉 《法学杂志》2002,23(1):19-20
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给各国的金融机构、法律执行机构等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它既使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产生更大效益,又使这一新事物产生许多新的法律关系.只有对电子货币的一些法律问题给予解决才能为电子货币的普及与应用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7.
自然人基因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丽荣 《河北法学》2008,26(7):23-27
生命科技的飞速发展挑战着法律,基因的法律问题显现在人们面前,明确基因的法律地位是研究基因相关法律问题的基本前提。在法律地位上,自然人的基因是自然人的一种物质表现形式所体现的人格利益,同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的客体——生命、健康和身体一样,应当作为人格权的客体之一,受人格权保护,称之为"基因人格权"。当基因一旦与人体分离后,是一种真实的物质存在,具有了财产权的特性,将与身体分离的基因界定为财产权的客体,此时对基因的人格利益转化为财产利益,以财产利益进行保护。自然人的基因兼具人格权与财产权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8.
基因技术的可专利性与投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玉烨 《律师世界》2001,(11):28-30
2000年6月26日,公立人类基因组和私营基因研究中心塞莱拉公司共同宣布基本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草图,科学家们破译了97%的人类遗传密码,完成了85%的基因碱基对测序。这一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基因技术世纪已经来临,人类文明正面临一场基因革命。有关基因技术研究成果的法律保护问题也被提到专利保护层面上来。基因技术发明专利保护的必要性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是基因技术世纪的核心,但仅有知识创新成果还不足以发展经济,占有市场份额,只有将其进行法律保护后,才能成为独特的发展优势。专利制度就是依照法律…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离婚是指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解除原本有效的婚姻关系.它是一种社会问题,离婚集中反映了特定社会特定时代人们对待婚姻家庭的态度、男女两性关系、性观念与性道德的内涵等;同时,离婚又是一个法律问题,是否允许自由离婚、离婚的理由如何、夫妻双方是否享有相同的离婚权等等,首先需要得到法律的认同和规范.  相似文献   

10.
《法学》1988,(3)
法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法律在制定、颁布、实施以及遵守的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社会问题,为立法、司法和守法提供必需的社会信息,探寻解决各种法律问题的社会途径,揭示法律与社会互相作用的机制.它着重研究法律的实际社会功能和社会效果.法制建设的中心问题是法律实施,即如何依法办事.法社会学就是研究法制建设中心问题的一门学科,它是要  相似文献   

11.
法律规范性理论包括概念和来源两个不同的问题。概念要回答的是法律的规范性究竟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它与道德规范性之间存在何种联系与区别。来源问题则要说明法律为何具有此种规范性,关涉到法律作为一种规范性实践如何可能这一根本性问题。与道德相比,法律的规范性是一种弱规范性,它本身是一种道德主张,但它的来源却是独立于法律要求的道德正当性的。哈特和科尔曼等人基于法律人视角,将法律规范性问题转化为法律的效力来源问题,是对法律规范性的误解。承认规则只具有认识意义。法律本质上以权威性的方式有效消除合法性环境下的道德瑕疵的共享合作事业,法律的规范性来自于法律实现其道德目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论基因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基因组图公布于世后,在医学、法学、生命伦理等方面对全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有关基因医学、法律及伦理问题的研究也随之而来。现代人体克隆、器官移植等不仅对传统物的存在形式提出了挑战,而且提出了如何认定人类基因法律地位的问题。本文在对基因的性质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基因在法律上具有两方面的权利,即财产性权利和非财产性权利。因此,提出构建一个以优先开发权为基础的全新的调整机制以促进基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实施。通过法律的实施,维护和保障人民的利益,推进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设好我们的国家。所以,法律实施的效益如何,对社会的发展是否起到了促进作用,以及当前影响法律实施的有哪些因素等问题,也就成为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1.问题的提出哪些法律实施的效益较低?所谓法律实施的效益,是指一项法律实施后所取得的社会效  相似文献   

14.
邹立君 《河北法学》2008,26(3):195-200
学者们多以"基于渊源的"来概括法律实证主义关于法律规则有效性之判准的诸论点。为法律规则寻找某种效力性的(非价值的)判准,这一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即它是法律实证主义科学性努力的必然倾向,如果法律科学或法理学要被看作一门独立自足的学科和专业则必然要求其研究对象的独立性,而发现某种囊括全部法律规则的标准或总的判准,才可能凭借它将法律与非法律区分开。但是,公认的自然法学家如朗.富勒和约翰.菲尼斯等人却都对法律实证主义的法律效力观进行了层层批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贸易可谓日新月异,发展迅猛.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也层出不穷.其中EC贸易中的商标侵权问题就是一个社会关注热点.由于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不健全以及法律本身的滞后性等原因,面对越演越烈的网络商标侵权行为,却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去规范它.本文针对网络贸易中的商标侵权行为及其相关立法现状,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6.
法律评价是法律价值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研究的是法律价值的检验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因工程中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基因工程中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研究工作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基因工程有关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利法律保护根据专利的概念与审查标准 ,与基因工程有关的智力劳动成果是否具有可专利性?这是一个貌似简单 ,实则比较复杂的问题。这是因为 :1.不同技术层次与基因工程有关的智力劳动成果其法律地位与性质是不同的 ;2.许多与基因工程有关的智力劳动成果和整个人类自身利益密切相关 ,对其可专利性法律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必然涉及一个重要法律原则———公共秩序保留 ;3.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利益平衡考虑的掣肘。笔者认为 :我…  相似文献   

18.
论法律事实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金钊 《法学家》2000,(2):51-58
法律与事实在法学上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其区别表现为它们分别概括了不同的事物,它们的联系在于法律事实既是事实的一种,同时也属于法律现象.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事实是指事情的真实情况,从这种解释的倾向性看,它侧重强调了事情的真实存在.而从较为公认的观点看,法律主要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所以,法律与事实明显属于两种不同的事物.在法学研究中,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必须加以区分.事实问题是指涉及与调查有关的过去某时间、某人、某事的存在状况或事实状态等.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需求是伴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是智能社会治理中许多具体问题都会触及的理论假设.自1992年人工智能法律人格设想被首次提出以来,它成为理论研究、立法建议和司法实践中普遍关注的话题,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归属、人工智能担任人类工作角色和欧洲的立法动议更促进了这一问题的讨论.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具有多维度的需求.既包括明确侵权责任、塑造权利能力等具体需求,也包括以构建社会治理新范式为目标的根本需求.不能简单地从概念上直接排除人工智能具有法律人格的可能性,也不能认为授予法律人格是唯一或者更佳的解决办法.人工智能法律人格是智能社会发展中新型治理模式的选项,以功能主义的态度来进行解释论或立法论的探讨是看待人工智能法律人格问题的正确视角,可以分别按照财产、类推适用代理、借用公司或财产法人、设立新的法律主体等方式回应人工智能带来的法律问题和挑战.即便不设立新的法律人格,在人工智能的侵权责任、合同缔约程序、代理关系认定等方面也需要作出必要的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的法律人类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人类学是一个生僻的字眼,它是人类学和法学结合的产物。有一则法律谚语云:“如果你的学科是法律,便有了一条通往人类学的平坦大道。”法律人类学“旨在立足于人类学视点,对传统法学的法的概念、研究方法进行批判,试图建立全新的科学体系”。〔1〕法律人类学所关注的是法律问题,但它的研究方法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它对社会法律问题的关注是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去审视。法律人类学萌芽于法律史学家梅因(H.S.Main)和人类学家摩尔根(J.Morgan)对原始法的发现。“18世纪对人类学研究和进化论的热情导致了新的法律研究分支的产生,其中以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