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姿亚  邵华 《求索》2012,(12):60-61,157
对于日益细化和深入的中国社会研究而言,民间社会中日常的文化观念、思维方式、生产生活实践等在民众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南地处中国内陆,开发较晚,且是一个多民族、多移民的省份,其民间文化观念便形成了极端保守、排外,坚守程朱理学信条,讲气节血性、团结强悍刚烈的民风以及崇拜鬼神等特征。正是这些特征对晚清湖南社会的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刊记者 《春秋》2010,(6):54-54
2010年10月,山东收藏家赵光星的世博题材泰山奇石展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举行。12组泰山奇石,让观众观赏到一场"石上世博会"。泰山奇石是中华十大名石之一,它的文化和艺术内涵非常丰富。泰山石敢当文化延伸的泰山灵石信仰和崇拜影响着华夏民族,海外华人,  相似文献   

3.
人的理性认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反映,而思维环境对创造产生具有特殊作用。思维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它们在理笥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数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数学被视为算术而遭鄙视 ,数学家的社会地位无法确定 ,从未形成以数学研究为专业的研究团体 ,注重形象化而没有建立抽象化的符号系统 ,神秘主义与数字崇拜合流。这是中国古代数学从辉煌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颜爱玲 《新东方》2000,(5):73-74
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数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数学被视为算术而遭鄙视,数学家的社会地位无法确定,从未形成以数学研究为专业的研究团体,注重形象化而没有建立抽象化的符号系统,神秘主义与数字崇拜合流。这是中国古代数学从辉煌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家庭在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始点地位及其生态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史的发展历程决定了家庭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并使家庭成为中国传统伦理的始点.就家庭本身而言,"仁者,人也"的界定决定了个人始终为"家"中之人,"五伦"的设计又始终以"父子"伦为核心,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以血缘纵轴为核心的差序伦理格局.同时,中国传统社会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则为家庭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居于始点地位提供了外在的合理性根据.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的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琳琼 《求索》2012,(3):59-61
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自诞生之日起就体现了一种整体性思维。从这一思维方式出发,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将人的现代性视为人的全面整体的发展,表现为人对自然取之有度;人对社会的奉献付出;人与他人的协调统一;人自身的克己自律。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始终从文化层面观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作为现代进程的一个重要结果即人的现代性;反之,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单纯模仿西方模式,必须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来思考人的现代性问题,审视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得失,进而确立自己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泰山对中华历史的贡献泰山研究会副会长路宗元泰山自然山体宏大,景观形象壮伟,精神崇高,文化灿烂,历史悠久。这是泰山区别于中国乃至世界上任何名山的特质所在。泰山与中华文化的孕育与形成有重大关系,与中国人民的传统心态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泰山文化的博大...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与水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斌 《理论月刊》2010,(1):137-140
水崇拜是中国民间的一种自然宗教,在沈从文的故乡湘西楚地尤其盛行。沈从文及其文学世界无不镂刻着湘西水崇拜的文化痕迹。沈从文的性格与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出水的特质,渗透出水崇拜的文化气息。沈从文的创作大多以水为背景,讲述发生在水边的故事,并且形成了一个以水为中心的水崇拜文化系统。云、雨、风、虹等水的衍化意象,鱼、船、碾坊、吊脚楼等水的周边意象,以及祈雨等民俗意象也参与了这一文化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详地。黄河文化是中国的古代文化。从黄帝战蚩尤,到周王建立丰镐二京,制礼作乐,再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只是到了近代,随着西方世界的兴起及其向海外的扩张,中国经济政治文化重心的东去和南移,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上游地区经济文化随之落后。 中国的古代文明是一种农业文明,也是一种治水文明。中国所处的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将发生、也正在发生如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将从伦理本位型转换为信息本位型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学文化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伦理本位文化,它导致了以伦理道德为标准来衡量一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竞争中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信息”,从而渐渐形成对信息、对知识的崇拜心理,导致信息本位的文化。第二,将由一元性转变为多元性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大一统结构社会基础上的,在价值体系上则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官本位”思想文化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娟 《求索》2004,(10)
涵泳于现实主义文化之中的中国古人把人生的一切意义都押在现世 ,地位、财富、名誉等都要在今生实现 ,入仕则是实现这一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一方面 ,文化的现实主义决定了中国古代学术的政治归宿。这是古代知识分子将当官作为实现其最高人生价值的文化根源。也使官位成了学识、道德、荣誉、身份、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 ,中国古代自上而下对社会的控制强化了人民的服从意识以及对官职的崇拜心理。同时 ,王权至上使“权”成为“利”的渊薮。两方面结合起来 ,致使“官本位”思想成为中国古人人生价值观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尚和合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崇尚和合。和合,是古代中国人的一项基本价值观,也是他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合精神不仅在传统文化中地位突出,在今天也非常重要,值得我们有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14.
林移刚 《求索》2008,(1):54-56
中原地区不出产狮子,但汉族人从汉代以后就开始崇拜狮子,并因此而形成了丰富的崇狮习俗和狮文化。中原地区的人们对狮子持禁忌态度,汉族狮崇拜由传统社会中存在的猛兽禁忌转化而来,也是对传统虎崇拜的取代。本文主要梳理了中原地区狮崇拜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对历史上中原地区狮崇拜的文化涵义的演变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彝族是远古羌戎虎伏羲氏族部落的遗裔之一,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支系庞杂,分布于云、贵、川以及广西等省区。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自己的古彝文字。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经济文化发展缓慢且不平衡,原始宗教观念还较为浓厚地保存在社会生活之中,这种原始宗教观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必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对人们的精神生活起到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 这里,我只想就彝族对火的崇拜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因为在原始宗教的观念中,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拜不仅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有着广泛的普遍性或者说是典型性。 彝族的火崇拜,可以把它归纳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1.人对自然物实体的崇拜,2.对灵物虚体的崇拜,3.对鬼神异体的崇拜。  相似文献   

16.
在美女崇拜的社会大潮下,当今城市社会形成了一种以城市职业青年女性为主体的、以"形塑女性美、展示女性美"为主题的女性美女时尚现象。美女时尚文化的历代承袭、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休闲社会的来临等是现代美女时尚生成的宏观社会基础与条件,美女社会建构下的女性社会分层策略的选择则是现代美女时尚生成的直接微观原因。城市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美女时尚现象是青年女性挖掘身体资本、利用身体资本实现其社会地位升迁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袁文丽 《求索》2012,(7):208-210
圆形思维是中国文化和东方思维形态的根本原型,它具有辩证圆融、和谐统一的根本特性。此哲学思维方法逐渐作用并内化于中国人的审美思维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以尚圆为美的审美心理习惯,进而影响了中国诗学的运思模式和思维形态,形成了与之契合的流动圆活的诗学话语。  相似文献   

18.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认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思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9.
李忠 《学习与实践》2007,(1):141-145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认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思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20.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认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思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