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理战信息跨文化传播是心理战信息传播的常见样式,具有重大研究价值,应予以高度关注。本文提出了心理战信息跨文化传播的基本原则,即文化包容原则、辩证性原则、文化适应性原则和隐蔽性原则,并从主体形象、语言转换和文化对接三个方面对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此问题的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进行政治心理攻势,瓦解敌方的军心士气,这是历代统一战争中心理战的基本形式;进行心理威慑,瓦解敌人的抵抗意志,这是统一战争中心理战的基本条件;进行谋略离间,迷惑敌人心智,这是历代统一战争中心理战的基本手段;对内统一思想、抓住时机断然出手,这是历代统一战争中心理战的基础性要素;依靠武力解决,密切配合心理战行动,这是历代统一战争顺利实施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心理战战略地位日益提高和外军心理战高技术化、专业化趋势日益显著的新形势下,加强我军高素质心理战人才培养,是心理战战略地位提高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战略利益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我军心理战力量建设水平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我军心理战力量体系的建设走以政治机关和政工干部为主体、发动全体指战员参加的非专业化道路,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应改革我军心理战力量建设模式,走人才培养开发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心理战目标对象分析是谋划与实施心理战的前提和依据,直接关系到心理战的效果。心理战目标对象的分析主要针对个体目标对象或群体目标对象的相关社会学因素和心理学因素展开。分析的方法包括观察法、侦听法、询问法、文献法和综合统计法等。  相似文献   

5.
在非战斗状态下,为达到战术目的而实施心理战,应针对该类战斗的特点、规律慎重选择接近方式;创造适宜的战斗氛围;精选战斗信息促使战斗对象产生符合警方的意图;加强对战斗信息的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6.
关于信息心理战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心理战将作为独立的作战样式登上现代战争舞台.把握信息心理战概念,需要弄清信息与心理、信息心理战与传统心理战、信息心理战与信息战的关系.信息心理战的基本特征是基本武器是影响心理的有效信息;直接目标是敌方人员的心理及能力;主要路径是现代传输、传递与传媒技术;作战领域空前扩大.它的进攻方式包括造势心理战、网络心理战和宣传心理战;它的防御方式包括心理防护教育,反心战措施以及心理伤害的调节和恢复等.  相似文献   

7.
科学合理地实施心理战,是反劫持作战取得胜利、减少损失的重要保证。在战斗准备阶段和战斗实施阶段都要以强有力的心理战相配合,根据情况灵活使用劝导、感化、欺骗等基本战法。为了提高心理战效果,必须坚持对症下药、攻虚击弱、一鼓作气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伊拉克战争中广泛应用,丰富了心理作战样式,瞄准前沿、实现心战手段信息化是做好心理战准备的当务之急;以国家新闻媒体为心理作战平台,实施新闻欺骗作用更加明显,针锋相对、牢牢掌握舆论宣传的主动权是心理战准备的关键一环;以强大的武力威协为手段的心理恐吓正成为心理战信增器,未雨绸缪,提高官兵对未来战争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做好心理战准备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9.
反恐怖特种作战中的战术心理战,是在反恐怖特种作战中为达到战术目的而组织进行的心理战,是典型的战斗状态心理战类型的样式之一。由于此种心理战的作战对象心理状态与行为特点十分特殊,因此,在作战中要抓住其在战斗现场的心理状态与行为特点,根据战斗意图和战场环境与实际变化情况,灵活运用战术心理战方法,不失时机地组织实施战术心理战,这既是能否发挥战术心理战效能的关键,也是运用谋略、定下战斗决心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反恐维稳军事行动中的心理战运用,应着眼反恐维稳目标,紧紧围绕威慑、攻心、瓦解等关键要素,结合武力打击行动,灵活选择运用心理战战法,以实现反恐维稳军事行动的最大效益。一、示形造势,整体瘫痪,精打要害"示形造势,整体瘫痪,精打要害"是一种威慑性的心理战战法,在运用过程中要适应反恐维稳军事行动的样式,根据行动时机、反恐环境和心战对象特点组织实施,要充分体现对恐怖组织、恐怖分子的威慑效应。"示形造势"  相似文献   

11.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相似文献   

13.
免与官当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两种适用于官吏犯罪的规定,它们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然而,两者在性质、适用范围、具体操作、法律后果上均有共同点和差异之处,笔者在此予以浅析。  相似文献   

14.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学术话语中,理性和理性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笛卡尔主义的代名词,哈耶克不满"理性"和"理性主义"长期以来被其独享和滥用的局面,尝试和寻求对理性和理性主义的正名。通过对理性的重新表述和在理性主义之前加修饰语的办法,从逻辑层面上将这两个术语加以提升,区分出滥用理性的"建构理性(主义)"和有效利用理性的"进化理性(主义)",为自发生成的进化理性的社会制度进行辩护,提防个体自由遭受源于建构理性的计划和极权主义的侵蚀。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着"电子"与"政务"定位不合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摆正"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改革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将是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把世界理解为“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并通过“存在”概念探求并界定世界的本质,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无”与“不存在”的问题几乎与“存在”问题同时产生,而且在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与“无”的辩证法应该是哲学和宗教哲学最深奥、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