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民族意识与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曾极大地影响过近现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当代世界格局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也在经受着民族主义的 影响。欧洲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于近代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 对此学术界特别重视法国大革命及其影响。 关于民族主义的概念比较复杂,学术界鲜有定论,一般 认为"民族主义"这个概念产生于近代西欧。该词语首次出现 在文献中的年代,有人认为是1774年,也有人认为是1798 年,甚至还有人认为是140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召开的题  相似文献   

2.
民族主义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徐万胜在《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撰文,分析了民族主义的历史演变过程,冷战后民族主义问题的突出及其原因之后,指出两极格局结束以后,意识形态对立与社会制度对立的因素急剧下降,民族主义成为影响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国际政治进程中,民族主义既可以是国家统一的力量,也可能是国家解体的力量。民族国家数量大增,使国际政治在更大的程度上成为调整民族利益的过程;民族主义使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乌克兰政治危机频发,与其民主政治转型密切相关——快速民主化进程带来治理困难的"弱民主",历史原因累积又造成两大主体民族俄罗斯族与乌克兰族的尖锐对立,族裔民族主义隐疾严重侵蚀民主政治的根基。那么,民主与民族主义的孪生关系究竟该如何界定,二者在现代国家构建的过程中又以何种方式进行互动运作,彼此之间的博弈冲突可否化解?鉴此,从乌克兰国家及民族历史背景出发,分析其作为多民族国家典型在现代化进程中民主与民族主义的关系,无疑是求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浩翰 《传承》2011,(20):72-73,88
民族主义是伴随西欧构建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的自然产物,但对于近代中国来讲,却是在西方列强欺侮侵略的民族危难与社会危机特定历史背景下催生的舶来品。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有着不同于西方历史语境下的民族主义的文化特质。其中,禀承着中国传统文化与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具有的文化特质成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最为突出的特性之一。文化性亦可成为研究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合理视角。  相似文献   

5.
张睿丽 《理论月刊》2007,47(7):38-41
民族主义是影响现代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民族主义思潮则以其思想先导性的特点而成为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和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民族主义的内涵错综复杂,民族主义思潮的类型与表现形式、成因也日渐多样化,其实质是民族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6.
民族主义思潮的主流是积极的,且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但民族主义也有其非正常和非理性的部分。青年群体容易受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不健康的民族主义思潮会对青年"国家—民族"政治观念的形成产生恶劣影响,健康的民族主义思潮对青少年形成理性的"国家—民族"观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想,它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推动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件有力武器。雷铁崖作为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民主活动家,其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研究其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有利于推动对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加深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8.
当代台湾省籍问题被挑起与从"中国民族主义"向"台湾民族主义"转换的"新国族"打造有关.外省作家的文学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族群关系日趋紧张的时代状况的回应,而他们对家族及国族历史再现的游移同样是中国民族主义叙事模式在当代台湾的命运表征.本土化的论述为外省作家回顾家族与国族历史提供了"历史性机缘",剧烈变化的时代瓦解了他们之前的历史观念,而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替代性历史叙述又与他们的思想情感有所阻隔.徘徊于两种论述之间的灰色地带,他们的历史书写成为一种双向的抗拒与暖昧的战斗.本文从家族书写中对父辈历史的再现、外省第二代的历史感知与现实认同、历史书写的美学策略及意识形态危机三方面论述外省第二代作家的历史书写与家国想象.  相似文献   

9.
赵稀方 《探索与争鸣》2023,(4):62-74+178
自由主义如何面对民族主义成为当代重要思想命题,从思想史角度对两者关系进行梳理,才能展现这一论题内在的复杂与张力。在这个维度上,追溯自由主义者霍布斯、洛克、贡斯当、阿克顿等与民族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分析体现在马克斯·韦伯和卡尔·施米特那里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紧张,进而阐述二战之后自由主义处理民族主义的两种方式——一是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批判,一是以赛亚·伯林和耶尔·塔米尔以自由主义包容民族主义的努力,可以见出,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虽然分别代表了人类的集体性和个人性这两种古老的维度,两者彼此依存也彼此冲突,但终究要走向调谐。  相似文献   

10.
<正>安倍谋求"脱离战后体制",让日本人"对日本历史、文化有一种骄傲感"的民族主义理念,已经影响到日本的内政外交及政策制定在日本民族主义日盛的形势下,日本政治右倾化愈演愈烈。以否认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摆脱"战后体制"、制造周边领土纠纷、修宪和强化日美同盟等方式追求日本国家利益,已经成为日本安倍等保守势力谋求的政治与外交主题。安倍上台伊始就明确表示修宪是自己的"历史使命",力图改变战后体制意愿十分明确。在安倍看来,修改"和平宪法"是日本成为  相似文献   

11.
<正>如若没有经济支持,民族主义就会因失去民众支撑而走向衰微;如若没有民主支持,民族主义走向独裁统治也不是没有可能;如若没有个体支持,民族主义也就会失去最原子化的落实之处。中国人的民族主义可以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民族主义新路,也就是内外都走"复线式"发展之途。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走向现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五四运动促使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探索发生根本性逆转,激进分子在多重比较中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方向;五四理念构成中国现代人格的必备要素,主体意识觉醒的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此后成为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及期同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推动现代政党的诞生,从此成为领导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政治力量;民主与科学作为五四时期反对封建主义的最有力思想武器,既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也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第一次高潮,从此爱国主义具有现代意义并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想、社会运动和社会制度,充满"价值"意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要彰显"社会主义"的价值意蕴,而且要凸显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和"中国特色"。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中国的历史进程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乎逻辑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国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民族国家的价值本性,发挥民族国家的认同功能,将成为每个国家和人民所面临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4.
台湾民族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台湾抗日运动的产物,是一种旨在以台湾脱离日本统治,获得解放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行动,它与中华民族同一血脉。抗日战争胜利后,台独分子臆造出来的台湾"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脚的。它们刻意制造的"民族主义"只是民粹主义,是为分裂国家统一制造出来的政治梦幻。  相似文献   

15.
胡恒富  陈克清 《思想战线》2011,37(3):139-140
一、民族主义的特性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民族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基于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强烈认同、归属、忠诚的情感与意识,目的在于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民族主义具有以下特性。  相似文献   

16.
在一些外部事件的刺激下,2015年国内民族主义思潮仍有其存在的土壤,表现为对西方反恐双重标准的愤怒、对日本在历史认知及安保政策等错误行为的攻击、在涉及国家领土及公民安全问题上的激进观点等方面。民族主义是一种非理性的认知世界的方法,民族主义并不等同于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激化将是对社会稳定的威胁,是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与所谓理性的或经济的民族主义类型不同,陈映真秉持的是"反帝的民族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过程造成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的贫穷落后以及第三世界反抗新、旧殖民主义的历史,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对外反帝和对内争取贫弱阶级权益双重任务的叠加是其特点之一."台独"思潮的膨胀是陈映真坚持"反帝的民族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理由,因"台独"的根源之一在于世界冷战结构及其意识形态,只有"反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台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充分利用民族主义为政府提供合法性基础的重要功能,中国共产党则强调对民众的开放和吸引,并以此作为追求民族主义目标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依靠发动民众的全面抗战路线,使民族主义由于融入了大众性的内容而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充分发挥了民族主义对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促进功能。这虽与当政者要求的"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主张不一致,但却反映了广大民众的普遍价值取向,造成了当政者在民众面前的被动,也由此影响到战后中国政局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刘泓 《人民论坛》2013,(3):20-21
因民族主义而引发的各类问题仍然难以呈现下降态势,民族主义并非是全球化所能取代的过时的观念2012年的世界,强权的扩张、族裔集团利益的冲突、民族国家之间文化传统的渗透与反渗透……此类影像接踵映入我们的眼帘。作为认同"我们"利益、排斥"他者"的社会思潮与实践,民族主义一次次用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今天仍然还是它舞动"双刃剑"的时代。挑战世界国家格局:国家民族主义频现张力  相似文献   

20.
从现代化的视域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全面深化了对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的实质是实现现代化,科学发展观通过突围发展"困境"进而指明了现代化的真正出路。发展观的历史演进过程也是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选择过程,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观"的真正超越,是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代发展观"。从实践形态讲,科学发展观不断拓展和完善的正是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或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