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潘俊武 《法律科学》2014,(4):193-200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就海洋争端的解决机制设计了极其复杂的内部结构,其主要特点是自愿与强制相结合。与自愿解决机制相比,强制解决机制在整个《公约》的争端解决部分中占据更为突出的地位,为此,《公约》对强制解决的保留做了极其周密的限制。只有从内部结构上深刻地认识《公约》的强制解决机制,才能更好地利用《公约》来解决好我国与周边邻国的海洋争端。  相似文献   

2.
环境技术对于解决环境问题至关重要,实现环境技术转移需要对环境技术强制许可制模式进行合理的立法选择。我国专利法强制许可制度较为薄弱,环境技术专利强制许可更是处于空白状态。在借鉴美国环境技术专利强制许可基础上,可以对我国环境技术专利强制许可模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法律规则完善。  相似文献   

3.
敖双红 《时代法学》2007,5(4):31-37
学理概念行政强制与法律概念行政强制措施不配套。从定义要求、语词构造以及法理分析,行政强制权属于行政权范畴,行政强制则包括行政执行强制和行政即时强制。与强制执行不同的是,行政强制属于行政模式,而非司法主导的混合模式。在宪法上界定行政与司法的分野,结合我国实际并借鉴域外经验对行政强制进行统一立法是行政强制救济的前提与基础。在合作行政时代,行政强制法制化的事前和事中救济过程比事后救济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邓海峰 《河北法学》2005,23(3):51-52
行政强制机制是我国环境资源法制化初期所采行的制度保障措施。随着环保实践的发展,这种机制弊端日益显 现。通过诠释该机制生成的基础与现实缺陷,提出了突破单一机制束缚,建构多元化环境法律调整机制的理论设 想。  相似文献   

5.
从美国的环境执法看非强制行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环境执法领域,美国行政机关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等经济协调手段、金融手段以及行政奖励诱导和鼓励投资者遵守环境法规,并通过信息公开加强执法者与管理者的交流、沟通,促进、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立法和执法,这种非强制行政执法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美国的非强制行政理论与模式对于我国建立以人为本的行政执法机制、促进法律运行的现代化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于2019年底在我国爆发并迅速扩散,引发了全国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为实现特效专利药品的充分供给,实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是最为高效的选择,不仅可以消解药品专利市场运营中所固有的“反公有地”悲剧,同时也可以有效规避药品专利国际合作中技术劫持与贸易倾轧。对于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和与人为善的有益性原则两项伦理准则的遵循,保证了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实施的伦理正义;而对于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申请主体扩展和药品专利强制许可补偿标准细化两项法律完善举措的采取,则使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机制克服了自身缺陷,能够在实践中有序运行,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的化解提供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7.
中欧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形式,欧盟在《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议定书》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PRTR)制度。我国与欧盟企业在环境信息强制公开主体、范围、程序以及法律责任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借鉴欧盟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立法经验,将有助于健全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法规体系,完善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8.
环境法上的强制缔约重构了“政府——环境服务商——企业”的三元型环境行政管制框架.现行立法例中船舶污染清除协议、可再生能源强制并网收购协议、强制交售报废机动车协议等制度设定与执行需注意法律正当性问题.强制缔约制度移植的重心不在于“强制”,而在于将“缔约”或“合同”作为一种私法工具,以“自治”达到“管制”的目标.建议以倡导性规范或选择性规范将“环保商事合同”嵌入到《环境保护法》中,对相关条款进行修改;强制缔约可作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9.
廉政与权力限制厉以宁高薪重罚养廉,比单纯靠高薪来养廉要有效些。高薪,既可以被看成是激励机制在起作用,也可以被看成是保障机制在起作用。而重罚,则可以被看成是对强制机制或震慑手段的一种运用。高薪与重罚相结合,当然比单纯的高薪或单纯的重罚更有效果。但如果以...  相似文献   

10.
詹建红 《法学评论》2015,(2):152-161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刑事诉讼实践都无法完全避免出现错案。英美法系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刑事错案发现和纠正机制,大陆法系国家则运用传统的再审程序对刑事错案进行救济。相比之下,我国刑事错案的救济机制则显得较为落后。完善我国的刑事错案救济机制除了更新司法理念和改革完善相关的程序制度外,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在错案发现环节上,建立独立的机构并重视科技手段的运用和民间力量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
于敏 《中国法学》2007,26(5):107-120
强制的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保险,是及时、妥当地救济受害人,抑制交通事故,保障机动车事业正常发展的重要法律制度。关于海峡两岸的强制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保险制度,我国现行法律亟待完善,台湾地区则走在世界的前列。为与国际接轨,统合两岸措施,将能极大地促进法治国家建设,利国利民。  相似文献   

12.
节约型社会科技法律促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法律是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促进因素。节约型社会科技法律促进机制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市场诱导型、综合协调型三种类型。在中国现阶段,可以采取综合协调型节约型社会科技法律促进机制,但又重点依赖政府主导型节约型社会科技法律促进机制来推动节约科技进步与节约型社会建设。根据节约型社会科技法律促进机制类型选择,我们发现中国节约型社会科技法律促进机制目前在科技立法、科技执法、科技司法、科技法律实施监督等方面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必须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完善:第一,与时俱进地推进与完善科技立法;第二,循序渐进地改革与强化科技执法;第三,因势利导地改革与完善科技司法;第四,因地制宜地实施与推进法律监督;第五,竭尽所能地强化科技法制宣教。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地对强制隔离戒毒检察监督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但实践中不同程度存在检察监督缺位、监督滞后、监督范围不明和监督保障机制不足等问题。对此,应在科学界定强制隔离戒毒检察监督边界的基础上,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的双赢多赢共赢理念、以“我管”促“都管”的融入式社会治理理念和问题导向下的法治思维与强基理念。在具体操作层面,应通过制定强制隔离戒毒检察监督工作规定,明确监督范围、监督启动程序、监督方式等内容;完善强制隔离戒毒检察监督工作机制;构建检察监督人员保障机制、被监督对象权利救济机制等,以更好地发挥强制隔离戒毒检察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非强制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依职权主动作出的,不以强制相对人服从、接受为特征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指导、行政契约、行政奖励、行政调解和行政信息服务等类型.依法行政原则要求任何行政活动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之下运行,非强制行政行为也不例外.如何建立和完善非强制行政行为的法律调控机制,依然是当前行政法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为确保非强制行...  相似文献   

15.
陈学权 《证据科学》2007,15(1):45-53
我国的科技证据立法与法治的要求相差甚远。明确科技证据法的概念和特征,是科技证据立法的前提。我国的科技证据立法应当坚持科技证据的运用必须符合人权、伦理要求以及恢复科技证据之证据本色的科学理念,并遵循及时性、协调性以及适度鼓励科技证据运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建立对强制医疗执行的有效监督机制,是保障"被强制执行人"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派驻检察室是强化强制医疗执行监督的有效路径.检察室的设立模式可分为巡回检察室和常驻检察室两种,其运行应构建"协作联动的横向机制"和"动态监督的纵向机制",同时引进"白衣检察官制度",扩大检察官的"调查取证权",赋予纠正意见"强制司法"的效力.在线上和线下同步设立检察室的运行平台,使对强制医疗的执行监督方式从"粗犷"走向"精致".  相似文献   

17.
在合同冲突法领域,强制规则会对合同准据法的确定产生影响.一方面,一国法院应当适度有限地解释和适用本国强制规则;另一方面,为了案件的公正解决,从尊重他国重要政策出发,法院也应对外国强制规则予以适当关注.我国合同冲突法中的强制规则尚未形成清晰的机制,这不利于保护我国的重要政策和弱者利益.时值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正在起草之际,欧盟较为成熟的合同冲突法强制规则理论与实践可以为我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学权 《证据科学》2007,15(5):45-53
我国的科技证据立法与法治的要求相差甚远.明确科技证据法的概念和特征,是科技证据立法的前提.我国的科技证据立法应当坚持科技证据的运用必须符合人权、伦理要求以及恢复科技证据之证据本色的科学理念,并遵循及时性、协调性以及适度鼓励科技证据运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科技证据立法与法治的要求相差甚远.明确科技证据法的概念和特征,是科技证据立法的前提.我国的科技证据立法应当坚持科技证据的运用必须符合人权、伦理要求以及恢复科技证据之证据本色的科学理念,并遵循及时性、协调性以及适度鼓励科技证据运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科技证据立法与法治的要求相差甚远.明确科技证据法的概念和特征,是科技证据立法的前提.我国的科技证据立法应当坚持科技证据的运用必须符合人权、伦理要求以及恢复科技证据之证据本色的科学理念,并遵循及时性、协调性以及适度鼓励科技证据运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