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国家”和“政府”这两个概念在经济法语境下的使用多存在混乱。这种混乱集中表现在经济法的本质是国家干预经济之法还是政府干预经济之法,以及经济法的主体是国家还是政府的问题上。政府干预是国家干预的一种实现手段;政府是经济法的主体。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可以给国家和政府在经济法中一个合理的定位,而这对于经济法理论体系的构建和经济立法的完备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鹭 《理论前沿》2004,(21):21-22
经济法最本质的内容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国家干预经济是经济法存在的契机和理由,经济法则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保障和规范。通过对这一本质的研究,笔者就经济法的定位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法本质研究是法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对于法律现象的认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法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是确定的。法是体现国家意志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用以调整利益关系的社会规范。利益对法的产生及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确定了法所作用的范围;法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这进一步划清了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法律规范,对其理性的思考有利于探讨国家干预市场模式。分析经济法之"国家干预"理性主义的本质及其法律内涵,在对经济法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经济法之"国家干预"行为的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应辩证地统一于社会本位原则。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经济法主体理论研究囿于主体独特性的传统证成思路而忽略了经济法的法律关系在主体设置上的重要性,使得主体理论研究在范式提炼、框架建构与体系设计等命题的论证上难以取得有效共识。要构建独立、系统、科学的经济法主体理论,首先需要通过对经济法理论体系的系统分析和整体考察,找出主体理论与其他相关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经济法主体理论的解读与叙述应当立足于调整对象理论、结构分析范式以及由"国家干预主体与国家干预受体"构成的"二元主体"组合等基本范畴,破解经济法主体理论研究中的逻辑起点、分析框架、基本结构等理论命题,并以此建立相应的解释方法与规则。  相似文献   

6.
论经济法的本质:从“法律部门划分”谈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部门是具有相同或相近性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集合体。一法律如未有区别其他法律的本质特性就不能自成一体,势必归属或依附于其他的法律部门,经济法也不例外。本文赋予法律部门划分标准以客观性和主观意志相统一的内涵,并从这一标准出发揭示经济法的本质,认为经济法是基于“社会利益本位”的往往立场,运用国家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社会经济团体的自律功能及区域性国际性组织的协调功能作用于“失灵”的市场,以达到社会协调性的目的的法律,从而确认它可独立地组成经济法律部门。经济法本质研究是经济法其他基础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对“国家干预”的逻辑解析——基于经济法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经济法的概念,学界有影响的观点主要有经济协调关系说、需要国家干预说、经济管理与市场运行关系说、国家调节关系说、新经济行政法论等。综观我国经济法概念的种种学说,"国家干预"是经济法概念的基本内涵。本文从逻辑学的角度对此进行阐释,以期进一步阐明经济法的本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形式 ,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取向在于弥补和矫正市场失灵和消除或减少政府失灵 ,第三部门具有克服国家干预失灵的功能 ,应纳入经济法研究的视野和范畴  相似文献   

9.
作为法学体系中的新兴法律部门,经济法的发展令人瞩目,但是经济法研究中出现了很多具体的困难。以需要国家干预理论作为研究路径,可以帮助经济法研究有效地走出困境。因为该理论具有自身的合理性和体系的开放性。从需要国家干预理论出发,对于具体的经济法研究困难和障碍的克服,可以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经济法的发展历程看经济法的国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的国家观是经济法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经济法的国家观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运用经济法的手段进行干预、调整的原则和宗旨,同时也体现了经济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控制和引导。我国转型时期经济法的国家观,又以确立社会转型期公平的基点——包括起点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保护处于最不利地位群体的公平——为逻辑起点。经济法国家观的客观存在,从另一个方面也证明了经济法作为法的一个部门是独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体系是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由于经济法学界一直主要按照经济立法的特定功能和作用对经济法律法规进行分类,致使经济法部门法的划分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状况,这不仅直接影响了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走向成熟和被人们普遍理解与接受,而且使得经济法各部门法的研究缺乏理论层面的分析,文章从探讨法域和法律部门划分的方法出发,对中国经济法体系的重新建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的法律地位与性质是经济法学界长期争议的问题。法律地位关系着对法律独立性的承认,法律性质则表彰着法律的内在属性。一国经济法的法律地位和性质必须与该国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从中国的市场经济现状和法律制度可以看出,经济法在中国市场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在性质上是干预经济之法与规范干预之法,承担着规范市场秩序与规范国家经济权力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3.
在"法律的社会化背景"之下,社会法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了独立于公法和私法之外的第三法域。经济法和社会法在社会本位、调节手段等多方面有着契合之处,针对中国经济法发展中所存在的国家本位倾向和权力干预扩张的特性,社会法的社会本位思想及社会自治的调整手段等众多特点,对经济的发展无疑有着指导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离不开经济法的规制。而我国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学术界针对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也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法调整特定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准则,是经济法律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性要求与标准。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该反映经济法的本质,反映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客观性。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适度干预原则、有效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的起源问题是经济法理论研究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本文从经济和法律两个角度系统论述了经济法的起源问题,并就此提出经济法是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是“看不见的手”与“国家之手”相结合的产物,是从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的法律运动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市场缺陷”的天然存在需要政府干预经济,经济法是调整政府干预经济的最佳法律形式。经济法以经济管理关系为调整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法就是被赋予法律效力的经济规则。这种直接的经济特点,使经济法区别于行政法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17.
由经济法的价值取向透析经济法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的价值是更本质更深层的东西。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是法的价值范畴中不同层次的概念,法的价值取向不同,其基本价值目标也不相同。经济法的社会整体效益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经济法不同于民法、行政法的价值目标的追求,进而使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区别开,这就决定了经济法具有独特的内在规定性: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18.
1993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它的制定与实施为我国建立统一、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随着市场自身的快速发展,这些具体的规定已经无法全面、有效地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新认识《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一个一般条款。经济法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国家与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国家应在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恰当地发挥国家职能,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干预。  相似文献   

19.
反思与前瞻:中国经济法主体研究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中国经济和经济法的发展与变迁,中国经济法主体走过了一条从理论移植到制度创新的不平凡历程,并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立品性的主体理论和体系建构。在主体角色多元背景下,不平等性和经济性成为经济法主体区别于民商法主体和行政法主体的最鲜明特征。适应政府与市场相互渗透、融合发展而诞生的社会中间层主体,是对经济法主体范围的新拓展。在未来经济法主体的理论研究中,必须坚持传承与发展的总要求,高度重视经济与法律因素的影响,正确把握经济法主体理论研究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法的法律性质论——兼与蔡守秋教授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是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法不是环境与资源法,从其建立的源动力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先进的立法理念看,循环经济法与经济法的本质要求和价值取向相契合,因而循环经济法属于经济法.另外,进一步从法律调控的手段、调控范围和调控内容三个层面分析,循环经济法属于经济法中的宏观调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