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艳 《淮海论坛》2008,(4):30-3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性的公共行政改革运动蓬勃兴起。中国政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如何回应世界性的公共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这是中国政府在行政改革中反复求证的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理念到制度进行整体的规划。本文以树立“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  相似文献   

2.
政府失灵与传统公共行政的统和管不无关系。突出政府的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矫正政府失灵的必然要求,解决政府失灵的关键,也是当代行政变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构建中政府回应机制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构建有效的政府回应机制,增强政府回应性。政府回应机制建构的基本维度是从回应途径看,既要以代议民主制增进政府对公众的回应性,又要通过引进参与制增进政府的回应性;从回应方式看,既要通过电子化政府建设改进政府回应的应答系统,又要转变政府资源整合方式变革政府回应的行动方式;从回应流程设计看,在公众与政府互动中实现政府回应由公众到政府、再由政府到公众的循环,并将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控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何永松 《理论月刊》2012,(8):171-173
《理论月刊》2012年第2期刊发了郑州大学刘兆鑫讲师《好政府不能"有求必应"———对政府回应性逻辑的质疑和超越》一文,文章主要探讨了"政府回应性的逻辑谬误"、"用责任性取代回应性"和"从政府责任到公共责任"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文章中刘兆鑫讲师认为走向复杂治理的公共行政不能以回应性为逻辑,提出了好政府不能"有求必应"这一主张。在其理论分析中,要以政府的责任性来取代其回应性,进而走向公共责任。相关分析缺乏科学推导之处,在此试着提出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张艳 《淮海论坛》2007,(4):20-22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及世界性的公共行政改革运动蓬勃兴起.建立服务型政府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深化行政改革中提出的一个目标取向。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本文主要探讨了服务型政府的理论背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创建网络公众参与下的地方政府回应模式,不仅要确立地方政府回应的科学理念,加强政府回应的网络法制建设,建立网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网络舆情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网络行政能力,也要提高社会大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明确公共政策输出渠道,完成传统与现代回应性设施的结合,进而全面提升网络公众参与下的地方政府回应水平。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建构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以人为本”的政府改革,其总目标就是要建立服务型政府。新公共服务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体现了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借鉴新公共服务理论来建构我国服务型政府对我国的行政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面临着"双重超越"的我国公共行政如何在反思与构建中确立其核心价值追求,不仅是西方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也是当下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内在要求。以公共行政正义为核心价值的服务型政府,不仅为我国公共行政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行政范式,也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的前提与保障。  相似文献   

9.
单晓鸣 《群众》2009,(10):52-53
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公共性、公益性、公平性和普惠性为导向,重塑政府职能及其体制、机制。根据党的十七大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应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科学、民主、高效行政。  相似文献   

10.
喻剑利  辛静  曲波 《长白学刊》2007,60(1):56-58
新公共服务是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模式。中国的服务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新公共服务为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平台和全新的视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有助于我们开拓视野,进一步完善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应该借鉴新公共服务,践行服务行政、民主行政、责任行政和人本行政。  相似文献   

11.
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新时代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提升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程度,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强化政府的公共责任,并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改善政府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任务,而基层服务型政府塑造又是其关键。西方新公共服务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体现了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借鉴西方新公共服务理论,建构我国基层服务型政府,对我国的行政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步伐,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总理的要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转变职能为突破口,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今年政府加快自身改革和建设的重要任务,这是近年来继民主政府、法治政府、绩效政府之后政府形态的新概括、政府治理的新理念。服务型政府是政府创新的重要内容,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目标。建设服务型政府,要…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在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民主行政理念集中地体现为公众直接参与公共行政,并逐渐发展成为公众与政府合作对话的互动共治模式。中国这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巨型社会,已开始小心翼翼地涉入现代化转型的深水地带。在这个阶段,利益多元化促使公众的自主权利意识不断提高,政治民主化促使公众的民主意识不断觉醒,行政民主化促使公众的行政参与意识不断增强,这些都要求政府更多地考虑公众的意志和愿景。在此背景下,公众参与和政府回应力提升问题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5.
回应性是当代政府对于公众诉求的基本责任,而预见性则是现代政府必备的战略能力。在灾害发生时,快速回应显得尤为迫切,但是,回应性不能从根本上替代政府的战略能力建设。使政府灾害预防政策更加具有预见性是一个现实且迫切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内在地要求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共谋合作,逻辑地体现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彼此回应。因此,公民社会的健全与否,其功能的强与弱影响着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质量。而我国的社会是政府主导型的依附性社会,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我们要积极寻找完善公民社会的对策,强化公民社会的建设,使其在服务型政府构建中发挥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7.
公共行政人力资源开发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定财 《前沿》2009,(7):8-11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公共行政人才资源开发对服务型政府构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公共行政人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学历层次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下等。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合理调整人才资源结构、进行制度化管理、构建学习型、知识型政府。  相似文献   

18.
提高政府公信力 建设信用政府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强调要提高政府公信力。提高政府公信力,不仅是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一、政府公信力及其体现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政府公信力=政府行政能力×公众满意度。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9.
构建责任政府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现代民主行政的价值取向从政府本位转向社会本位,相应地,它要求建立积极回应公众要求,向公众负责的责任政府。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构建责任政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当前我国在责任政府的建设方面还存在问题,行政人员的责任观念尚未完全树立起来,完善的责任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政府与社会互动的渠道不够通畅。我们可以从强化行政人员的责任信念与良好的行政品德,加强政府责任制度的建设,欢迎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等方面入手,构建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20.
张华民 《桂海论丛》2009,25(5):97-101
现代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代表公众利益、提供公共服务、接受公众监督、承担公共责任的政府.行政决策法治化是行政决策体现多数人意志、实现和保障多数人利益并使之规范化的过程.行政决策法治化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根本动力和价值追求上具有一致性,即二者根本动力在于公众有效的参与、二者价值追求在于公众权利的实现,行政决策法治化是进一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